谁知道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山东枣庄才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是一个根据地,在日本鬼子扫荡时,转移和隐蔽的一个据点,微山湖没有铁路线,在那怎么打鬼子,枣庄是铁路线的一个枢纽,在那才是插进鬼子心脏里的一把钢刀
微山湖由微山、昭阳、南阳、独山湖连接而成。 面积1266平方公里,在山东省南部的微山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为山东省首批自然风景名胜区。微山钟灵毓秀,物产丰饶,名胜众多,自然风光秀丽,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公园,是著名的“一都两乡”,即中国荷都、北方水乡、铁道游击队故乡。
(一)风光秀丽,景以水润,境以山幽。微山湖境内湖光、山色、岛屿、森林、荷花荡、芦苇荡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独特,微山湖的美是一种天然的、综...全部
山东枣庄才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是一个根据地,在日本鬼子扫荡时,转移和隐蔽的一个据点,微山湖没有铁路线,在那怎么打鬼子,枣庄是铁路线的一个枢纽,在那才是插进鬼子心脏里的一把钢刀
微山湖由微山、昭阳、南阳、独山湖连接而成。
面积1266平方公里,在山东省南部的微山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为山东省首批自然风景名胜区。微山钟灵毓秀,物产丰饶,名胜众多,自然风光秀丽,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公园,是著名的“一都两乡”,即中国荷都、北方水乡、铁道游击队故乡。
(一)风光秀丽,景以水润,境以山幽。微山湖境内湖光、山色、岛屿、森林、荷花荡、芦苇荡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独特,微山湖的美是一种天然的、综合了野趣与柔情的美。凤凰山、桃花山均依湖而立,湖光山色相映,森林山泉一体。
登临高处,驻足山崩,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晨曦初露,湖面浮光跃金,白帆点点;夕阳西下,落日衔水,山岛镶金。初春,湖水澄碧,点点渔帆似在银绢素帛上滑动;盛夏,微山湖中接天荷叫,如伞如盖,红荷映天日,
缕缕馨香沁人心牌:金秋时节,蒹葭苍苍,菰草金黄,水天一碧,渔歌悠扬,摘菱采莲的船儿满湖穿梭一片丰收景象;寒冬,辽阔的湖面寒霜百里,静寂无声。
冰封太湖,会偶见装了冰撬的小舟轻轻滑向冰面,凿冰捕鱼。微山湖水面辽阔,气候温和,水产资源丰富,其中四个鼻孔金鲤鱼为微山湖的特产。最蔚为壮观的当数湖上的10万亩荷花了,每至盛夏,湖面上花团锦族,争奇斗艳,荷香四溢,沁人心脾,游人进湖,纷纷发出“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沟归来不观水,微山湖归来不赏荷”的慨叹。
每年八月份都要举办一届微山湖荷花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届时,佳朋云集,大家游湖赏荷,揽胜寻古,与渔民同乐,别有一番情趣。
(二)人文荟萃。微山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南阳古镇风貌风韵犹存,留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和传奇故事。
历史遗迹有微山岛三贤墓、两城伏羲陵、伏羲庙、鲁桥仲子庙、马坡粱祝墓等。三贤墓座落于微山岛上,三贤墓即:殷微子墓、春秋目夷墓、汉张良墓。微山湖即由微子而得名,微子名启,殷纣王的庶兄。纣王无道,微子数谏不听,愤而出走,死后葬于微山岛,从此,人们称为微子山,或微山。
微山湖形成之后,又依山名取为微山湖。目夷墓距微子墓约一公里,目夷字子鱼,微子十七世孙,春秋五霸之——的宋襄公的庶兄,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战略思想可从人谙热的《子鱼论战》中窥见一斑。因为他景仰先祖微子,死后便葬于此地。
张良墓位于微山湖文化园内,是三墓中最大的一座。张良宇子房,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曾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一幢,上书“汉留侯张良墓”。
民间传说,张良为防盗墓,曾命人一夜造墓108座,以为疑冢。张良墓确有多处,但张良的封地留城在微山岛西约公里处,他晚年又避居在封地,死后葬于此,应该是很有可能的。张良墓东为普渡寺,寺内有目前中国最高的阁内大佛,令人叹为观止。
文化园东部为国际书法碑林,气势恢宏,飘逸流畅,呈现出一派行云流水的书法景象。
(三)革命遗迹。微山湖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铁道游击队和微山湖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芦荡飞舟,巧设鱼钩阵,扒火车,炸桥梁,涌现出许多可歌泣的英雄事迹,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
一曲(微山湖上静悄悄》使微山湖名扬中外。微山湖抗日英烈纪念园就是为纪念这些抗日武装而建立的。分为两大部分;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和纪念馆。纪念碑碑体由帆船、人物形状组成,其中有三尊铜铸铁道游击队队员,有的怀抱琵琶,有的持枪站立,分别位于船头帆下,意为铁道游击队胜利归来。
给人一种太阳快要落山的安谧气氛。纪念馆采取全景式壁画、大型雕塑、革命文物、图片资料、现代数码,声、光、电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全面展现了当年的战斗和生活场景。纪念园现已被命名为济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
(四)物华天宝。微山湖素有“日出斗金”之盛誉。湖内有鱼类78种,水生经济植物74种。尤以微山湖甲鱼、四鼻孔鲤鱼、麻鸭及微山湖无铅松花蛋、灰蛋、荷香妙龄鸭、五香扒鸭等最负盛名。微山鱼宴名播大江南北,吉祥长寿,漂汤鱼丸,八宝元鱼汤、麻鸭卧雪、南阳烧野鸭、筒子鱼、老鳖靠河沿、乾隆玉面等地方传统名吃,深受全国各地人士喜爱。
优美的水乡风光,世代的渔猎生活,淘冶了湖上渔家人的情操,滋养了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走进微山岛民俗村。您会品尝到渔家人亲手做的渔家饭菜,住一宿散发着渔家气息的土炕,领略渔乡特有的风土民情,白天我们可以荡舟在荷间、苇丛、柳下、垂钓在湖边渡头,听渔歌对唱,赏采莲新歌,或者参加渔家人特有的鱼鹰捕鱼表演,去生态观光园采摘果实:夜晚我们可以临风听浪,赏万家渔火、观朗月繁星,您也可去篝火晚会凑凑热闹,听听渔家端鼓腔、山东快书、琵琶弹唱,看渔家歌舞,玩民间游戏。
最热闹的要数渔家婚礼了。在春和景明的三月,在气清云白碧水天蓝的中秋,湖面上泊一簇船,船间飘红旗彩帜,有“物子”
高高挑起,有乐声依依,有笑声哗哗,在红男绿女,有船载宾至,那就是举行湖上婚礼了。
只只船头上,摆满了鱼鲜美酒,笑声沾酒饮,饮酒发笑声,如有船厂驶过,好客的主人还会邀上您饮一杯喜酒,或者隔船抛过来一包喜糖,共贺青年人新婚之喜,共享生活的甜蜜。入夜,只只船上挂上桅灯,酒红灯红,洋洋喜气飘夜空。
如果你累了,需要休息,就请身躺渔家旅馆那简陋而又充满温馨的床铺上,让无边的波韵伴您进入香甜的梦乡。
微山湖正以其独特的湖上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微山岛上村村通公路,通讯便捷,开通了国际国内直拨程控电话。
出入微山岛极为便利,装载汽车的渡轮单程只需15分钟,出岛后乘车1公里即驶入104国道。
不久前,吉林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整理该馆珍藏的日伪时期历史资料时,意外发现了一组登载于日本刊物《历史写真》上的珍贵照片,由此揭开了吉林“铁道游击队”的神秘面纱的一角。
据了解,《历史写真》画刊是当时日本的一个国内刊物。在“昭和十年8月号”上,刊载了一个发生在当年(1935年)7月29日的重要事件,原文翻译如下:1935年7月29日晚7时30分,满洲国京图线204次列车,行经土们岭营城子区间时,受到反日武装的袭击,列车脱轨颠覆,多名武装人员冲入列车,高喊“杀日本人!”他们杀死了9名日本人,并将25名日本人及专为日本人办事的朝鲜人带走。
照片共4张,分别注有日文的说明。
精通日文的吉林省博物馆研究员宁波说,《历史写真》上的原文中称这个事件的参与者是“土匪”,而通过资料看,这些人的目的很明显,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专为“杀日本人”。
由此可见,他们是活动在伪满洲国的新京(今长春市)至图们的铁路线附近地区的抗日武装。
据目前国内有关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支“铁道游击队”是1940年2月在山东煤城枣庄成立的鲁南游击队。
吉林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认为,此次发现的《历史写真》等资料证明,至少早于鲁南游击队5年,在吉林省九台境内就已经出现了“铁道游击队”。
为了进一步核实吉林“铁道游击队”的情况,吉林省档案馆副馆长李贵忠和研究人员帮记者查找到涉及“三江好”和“铁道游击队”的几份珍贵档案。
档案之一是吉林省档案馆珍藏的罗明星的唯一遗物--一封珍贵的亲笔信。他在这封写给九台一个朋友的信中说:“弟(罗明星谦称)虽然保护商民,弟是胡匪性质,但活动均是军队行动”,称其队伍“保护农人收割庄稼,维护地方秩序”。
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刘敏说,从这封书信看出“三江好”虽是“土匪”,但不祸害百姓,还维护地方秩序,所以应是具有爱国抗日性质的“绿林好汉”或称“好匪”。
档案之二是伪满洲国吉林省警务厅一个报告,是“大同”元年(1932年)11月16日省公署警务厅向上级汇报企图劝降“三江好”“归顺”编到地方武装里头的一个报告。
“三江好”提出一些条件,如“需速发给部下四千名冬服”;收编后全部改编成自警团、保卫团等。由于这些要求对方难以满足,收编没有成功。
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刘敏分析说,“三江好”毕竟不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正规抗日队伍,所以才有了与伪吉林省警务厅的“收编”谈判。
这或许是一种为度过暂时难关(如严寒的冬季)而采取的临时策略,但也反映他抗日不是一直都非常坚定的。当然从主流上看他是抗日的,这点必须充分肯定。
档案之三是反映“三江好”在吉林省榆树县、德惠县、九台县特别是九台一带与地方保安以及日本人“接仗”也就是打仗的情况。
档案反映出,“三江好”每次打仗都率领200人以上,最多的一次有2000人左右。这部分档案中频繁涉及到“三江好”的都是“接仗”(打仗),而且“三江好”的队伍作战力量强、持续时间长,每次到哪里打完就走,是游击的性质。
据刘敏介绍,“三江好”的队伍在打击日本侵略者、保护地方百姓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为了解除“三江好”的威胁,日本人曾企图劝降罗明星,但没有成功。为防止抗日武装继续对铁路进行破坏,日本人后来被迫成立了“吉林铁道守备队”。
档案之四是333号卷宗即地方保卫团管理处的卷宗,是反映九台县公署报告保卫队被“吉林铁道守备队”会同日军给缴械的情况。为什么地方保安的枪械被日本人缴了?地方保安都是些什么人?另一份档案就是关于这次缴械的调查报告:“大同”二年(1933年),九台县的地方保卫队有叛变为“匪”的行为,这是第一条原因。
第二条是说是地方保卫队人员,从数量上看一半曾为“匪”,另一半是地方的“良民”和商民,而且不论是保卫团的一队还是二队,其队长都是收编的“匪”。第三个原因是这支队伍有叛变为“匪”的行动。正因为“匪”的成分占的比例大,又很可能有了与外“匪”联系的行动,所以被日本人和“吉林铁道守备队”缴械。
刘敏说,这个档案虽然没有直接出反映“三江好”的内容,但说明当时日本人之所以成立“铁道守备队”肯定是有针对对象的,这从反面说明了当时“铁道游击队”有相当大的破坏行为,而且基本可以肯定是针对“三江好”的“铁道游击队”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