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处于这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团队,父亲应该是这个团队的"首席执行官",是家庭的领袖,同时,也是为孩子的青春期成长"擎大旗"的"领旗手"。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社会和自己的理想,常常对妈妈的唠叨非常反感,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爸爸应该尽早成为孩子信赖的靠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亲们越来越忙碌,在有些家庭中,养育孩子成了母亲的"专利",所以,许多孩子完全在"女性环境"中长大。当孩子跨入青春期,母亲难于招架,父亲才不得不被动"出场",因而,有的父亲就扮演着"打人机器"和"消防队"的角色,是不是这样就太晚了?也不太光彩了呢?
有一位父亲,他起早贪黑地工作,女儿很少见到他...全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团队,父亲应该是这个团队的"首席执行官",是家庭的领袖,同时,也是为孩子的青春期成长"擎大旗"的"领旗手"。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社会和自己的理想,常常对妈妈的唠叨非常反感,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爸爸应该尽早成为孩子信赖的靠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亲们越来越忙碌,在有些家庭中,养育孩子成了母亲的"专利",所以,许多孩子完全在"女性环境"中长大。当孩子跨入青春期,母亲难于招架,父亲才不得不被动"出场",因而,有的父亲就扮演着"打人机器"和"消防队"的角色,是不是这样就太晚了?也不太光彩了呢?
有一位父亲,他起早贪黑地工作,女儿很少见到他。
作为补偿,他时常给女儿一些零花钱。但使父亲迷惑不解的是,女儿的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当中考来临时,女儿还沉迷于电子游戏和课外书,结果中考落榜。女孩终于对心理医生说出压在心底的话:"我撞见爸爸与别的女人搞婚外恋,我预感父母迟早要分手,我是没人要的孩子。
我想要一个随身听学外语,可爸爸答应了也没有给我买。他不会供我上高中、上大学,我读书又有什么用?"
缺少父爱的孩子,在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一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忧郁、恐惧、紧张、焦虑;二是自卑心理严重,安全感很差,胆小怯懦;三是与其母亲的关系容易紧张,甚至对母亲产生反感或敌意;四是意志薄弱,动手能力也较差,做事缺乏坚强的毅力。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作用是不可能互相替代的。母亲的作用是:精心的教养,周到的照料,温柔的抚慰,耐心的诱导;父亲的榜样作用则是:坚定的意志,勇敢的行动,忍耐的力量,勤奋的探索。
不管亲子关系如何,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心理状态等,在孩子身上总会找到父亲的影子。这是因为,父亲应该是孩子面前的一个偶像、火种、伙伴,或者说是孩子窥视复杂社会,直觉芸芸众生,观察万千世界,憧憬自己未来的一个观察窗、望远镜、显微镜,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榜样、新信息与新观念的存贮器。
如果父亲这个首席执行官不合格,孩子的成长便缺少必要的"精神钙质"。
例如,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认为,父亲是除教练之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这位父亲从小培养儿子打球的兴趣,刚满16岁的孔令辉被选入国家队,父亲给他写信说:"要实现自己的冠军梦,还必须抓紧时间锻炼技艺。
"当奶奶病重去世时,孔令辉正在备战2000年的世乒赛,是父亲决定:先别告诉他。父亲能够给孩子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父亲是发现孩子潜能的伯乐,也是为孩子架设通向成功桥梁的能工巧匠。
但有的孩子因为与父亲比较疏远,就不了解父亲的职业和工作态度,甚至将父亲看做家庭的"局外人",也就不可能接受父亲的教育。
在有的家庭中,孩子看到的父亲就是吸烟、酗酒、打麻将,或是殴打妻子和孩子等等,而不知父亲如何为家庭、社会做贡献。父亲是家庭的主心骨,应该有权威。可以说,一位有人格魅力的父亲,多半是会"征服"孩子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所以,父亲不仅是孩子物质生活的保障,也是社会规则的代言人,是孩子健全人格的雕塑家。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他们将父亲的所作所为看得清清楚楚,这便是孩子待人处世的楷模。
无论父亲做得好或不好,孩子都早已耳闻目睹,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着父亲的样子。所以,父亲就多了一重社会责任。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证明,经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孩子,不仅智商高,而且意志坚强。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更不可缺少父亲的引导和关怀,即使有的父亲外出工作,不能每日在孩子身边,通过电话、E-mail等方式同样可对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
也就是说父爱在时间、空间、情感上都应到位。父亲应该成为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精神支柱,在孩子情绪易起伏、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时,父亲应做孩子精神上的"镇静剂、安慰剂、止痛剂"。母亲是大地,父亲是天空,让孩子脚踏肥沃土地,头顶蔚蓝天空,昂起头颅,挺起胸膛,健康自信地成长,乐观自信地做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