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绝的指的是哪三样食品?
【天津三绝】品天津小吃
狗不理包子
要是一提起天津,十有八九的人会毫不犹豫的想起狗不理包子,这是一块金字大招牌,招得南来北往走东串西之客,要是有机会路过天津,就一定要吃一顿包子!否则,这心里头就会那么的不是滋味,比去了北京没吃烤鸭,到了重庆没吃火锅,过了西安没吃泡馍,还难受。
要是您还没想起来狗不理,您就听听这段:“竹板这么一打呀,哎,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这个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折,就像一朵花。 ”
天津调儿配上天津味儿,这狗不理包子包着的不仅是一段脍炙人口的天津快板,还包着那么一段狗不理传奇。
传说,在天津郊区有一户农民...全部
【天津三绝】品天津小吃
狗不理包子
要是一提起天津,十有八九的人会毫不犹豫的想起狗不理包子,这是一块金字大招牌,招得南来北往走东串西之客,要是有机会路过天津,就一定要吃一顿包子!否则,这心里头就会那么的不是滋味,比去了北京没吃烤鸭,到了重庆没吃火锅,过了西安没吃泡馍,还难受。
要是您还没想起来狗不理,您就听听这段:“竹板这么一打呀,哎,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这个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折,就像一朵花。
”
天津调儿配上天津味儿,这狗不理包子包着的不仅是一段脍炙人口的天津快板,还包着那么一段狗不理传奇。
传说,在天津郊区有一户农民,四十岁时才喜得贵子,为了求平安,就取了个贱名叫“狗子”。
狗子长到十四岁时,就不得不进城学艺,在一家蒸食铺当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勤奋好学,练了一手好活儿。但是,他家穷的总让人看不起,然后不断的被人取笑。于是狗子就再不甘心寄人篱下,任人摆布了,便摆起了包子摊儿。
狗子的包子在他的琢磨下,别具一格。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用料上,包子的馅,选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鲜猪肉,用上等酱油找口,再放上香油、味精、葱姜末等佐料,边加水,边搅拌,打成肉丁水馅。包子的皮使用半发酵一拱肥面。
做工上,从揉面、揪剂、擀皮、装馅、掐包、上屉、上大灶,都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掐出来的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的褶不少于十五六个。
这种水馅、半发面的工艺,使做出来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
而狗子则忙得顾不上与顾客们说话,众人就开玩笑的说:“狗子卖包子都不理人了”。天长日久,喊顺了嘴,包子就成了“狗不理”了。
据说当年袁世凯在天津操练新军的时候,还将狗不理包子带入宫中,敬献给慈禧太后,吃完包子,她特别高兴,说道:“山中走兽云牛燕,腹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常寿也”。
于是,狗不理名声大振。
现在的狗不理包子秉承传统工艺,开拓创新,已经成为名扬海外的驰名品牌,而“狗不理”也成了中国著名商标。位于天津山东路上的狗不理总店以及和平路上的狗不理大酒店则是狗不理向着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比较多的销售网点也可以满足广大食客的消费要求,虽然时过境迁,但狗不理味道依然,地地道道的津味儿环绕在热气腾腾的包子笼屉之间,让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啊!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在离开天津的火车上,有一种礼品是不能不引起人注意的,因为基本上每一个外地来津的旅人手里都拎着基本上颜色一致,造型相同,以红色为主色调,装桢的很为精致的盒子,外盒上赫然印着硕大的麻花,当然,盒子里装的自然也是鼎鼎有名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了。
这种麻花有人叫“桂发祥麻花”,又有人叫“十八街麻花”,两个名字却是一种东西,叫它“桂发祥”是因为这里的麻花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两家麻花店,后来两家并一家,成了“桂发祥”;叫它“十八街”是因为当年这两家店铺都坐落在在天津大沽南路十八街,因地而得名。
而我们在这里为了说明这两种麻花是一家所生产的,就管它叫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我始终觉得这种麻花有两个绝活,一个是工艺上的“绝”:选料的主料是面粉、花生油和白糖,又加了桂花、青梅等十几种小料。
需要发肥、熬糖、配料、制馅、和面、压条、劈条、对条、成型和炸制10道工序。由十根细条组成,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拧成三个花,成为什锦夹馅大麻花。由于在炸制的过程中,要根据面粉质量调整油酥大小,适应气温高低变化增减肥、碱剂量,保证投料配比。
所以在麻花成型后,可以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最后把麻花放进花生油锅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瓜条等小料。酥脆香甜,胜似酥糖。第二是包装上的“绝”在2002年“中国之星”全国包装及标志设计大赛上,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包装获得了食品包装类的金奖。
这种品牌定位统一使产品的包装画面直观,个性鲜明,适应了国内外的产品需求要求,通过包装提高了利润,打开了国际市场,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公司,位于河西区前进道25号,占地一万平方米,前店后厂,肯定能满足您的味觉和嗅觉的要求,要不然,您回家的路上也拎上几盒麻花,回到家里慢慢品着津味儿,好好的享受一下旅行的快乐。
耳朵眼炸糕
天津有三绝:一是狗不理,二是桂发祥,这三就是耳朵眼了。
耳朵眼说可不是炸糕的大小,而是由于当年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在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常年以卖炸糕谋生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所以被戏称为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传统制法,是选用北河、西河的上等新粘黄米,水磨后发酵、对碱、揉匀,制成面团。选用优质红小豆煮烂,使用铜丝罗搓沙,放入红糖汁炒成豆沙馅。炸糕团成团儿,先使温油下锅,后加旺火炸透。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炸糕火候适当,既不焦糊也不跑馅,出锅后厚薄均匀,呈金黄色,而且炸的个儿大,做到高发,也有祝福顾客高开发财的吉祥之意。
耳朵眼炸糕的个头儿可挺大,排着大队买炸糕的人们一次也就买上三五个,但这可就是全家吃的量了,并且这种炸糕吃到嘴里外焦里嫩,香甜酥脆,深得天津人的喜爱,要是哪天您去大胡同对面的北门外大街买耳朵眼炸糕,碰上没排队,那可真是赶着啦。
这回如果您再来天津,记得来尝尝这些地道的津味儿,让这些飘在空中诱人的香味儿,成为您口中的美食。但愿天津人的口味您还吃得惯,但愿这有着历史,有着美味的津味三绝成为您留在天津的美好记忆之一。
2》天津三绝:狗不理,十八街和耳朵眼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远近闻名,到了天津我才知道,它和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并称天津三绝食品。
十八街麻花
“三绝”里我最早接触的是十八街麻花,那是桂林猴六的女老乡送到我们宿舍的,据说是一下子买多了,吃不了。
我们才不管是什么原因呢,有得吃就好。装麻花的纸盒已经沤上油渍了,打开一看,呵呵,这么粗一根!比我们以前见过的麻花粗多了。表面还沾着芝麻。用手掰碎,放一小截在嘴里一嚼。嘎嘣脆,很香。不过吃不了太多,吃多了有点油腻,还好我们宿舍两套功夫茶具不是摆设,喝茶解腻。
六个人一晚上就把一盒麻花消灭了。我们当时吃的还只是直径3厘米左右的,后来到南市食品街,看到比胳膊还粗,嵌着冰糖,果仁的巨大麻花,我们才知道我们原先吃过的只是孙子级的。不过,我们想,那种巨大的麻花不过是店家吸引眼球的手段罢了,没人会花银子买那玩意儿回家。
耳朵眼炸糕
有一次我和平潭的刘君在劝业场附近乱逛,在一条岔路上看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店。一块匾上赫然写着耳朵眼炸糕。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出,得来全不费工夫。”误打误撞地给我们碰上了。进去一看,一个人正在油锅里炸油条似的翻动锅里的炸糕,边上已经有一堆成品了。
每个价格才3毛钱。先买4个。尝过我们就知道:原来是米(应该是糯米)磨成的粉,包着红豆沙,故意留出一个空心做成球状。表皮炸得酥脆。颜色看起来和油条也差不多。口感是不错,可这样的东西,谁能一口气吃许多。
再说甜食我并不特别喜欢。没再买我们就退出来了。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总店在劝业场附近。几次想去见见世面,几次都看到排着巨长的队,从店里拐着弯排到店外老远。估计至少得排一个小时队才吃得上。
我们实在没那个耐心。都是张望一阵便怅然离去。
临毕业,我们商量可不能带着没吃过狗不理的遗憾离开天津。终于有一天我们去了四个人,轮着一个人排队,三个人转悠。最后包子是羊三买到的,托着大纸袋出来找到我们。
一吃之下大惊。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包子就这样?!包子里倒有点汤汁,味道的确比我们食堂的包子好一些。可想象中它不该仅仅如此呀。而且油很大,吃多了很腻。但我们肯定买的不是冒牌货,总店嘛,再说那么多人排队。
满怀期待却落了个这样的结局,我们沮丧得要命。期望值越高,失望值往往指数倍增高。想想也没什么可奇怪,天底下盛名难负的事太多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