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在济南大学专业里的排名怎么样
一、金融系发展历史
2003年,济南南大学经济学院成立,同年6月,设立了金融系,并开始招收国际金融专业专科学生。目前已经连续五年招生,且多数学生通过考试选拔,实现了专升本的愿望,获得了进一步深造的宝贵机会。
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金融系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全部教师年龄均在45岁以下,是一支非常年轻、充满朝气和富有成长性的专业师资队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0%,其中有3名博士,3名在读博士。 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助教1人。教师富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教书育人,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不辍学习,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而且今后还将注重引进高水平的...全部
一、金融系发展历史
2003年,济南南大学经济学院成立,同年6月,设立了金融系,并开始招收国际金融专业专科学生。目前已经连续五年招生,且多数学生通过考试选拔,实现了专升本的愿望,获得了进一步深造的宝贵机会。
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金融系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全部教师年龄均在45岁以下,是一支非常年轻、充满朝气和富有成长性的专业师资队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0%,其中有3名博士,3名在读博士。
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助教1人。教师富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教书育人,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不辍学习,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而且今后还将注重引进高水平的人才,这些都为本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金融系教师成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3项,主持国家统计局项目、山东省和济南市软科学项目以及济南市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国家统计局、山东省和济南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金融学会科研项目等20余项,著作3部,教材多部。
曾获得山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济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励。
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以及其他专业杂志和经济日报(理论版)、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香港信报等发表论文四百余篇,有多篇国际会议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之一ISTP全文收录。
金融系广泛联系金融机构,聘请多家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有经验的实务专家作为发展顾问以及开展专业讲座等。有多处专业实习基地供学生参观实习,金融模拟实验室可供学生进行模拟金融交易。
二、金融系专业建设
继2003年开始招专科生以来,金融系就开始了申报本科的努力。在连续四年申报的同时,我们一方面积极引进、培养和储备金融专业人才,另一方面,2004年起,我们就在本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中设置了“国际金融”方向,向本科教学迈出了第一步。
目前已开设了金融方面的有关课程,主要有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理财、银行会计、国际投资、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项目融资、财务分析、金融工程、外汇理论与实务等等。
同时,我校已经开设的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和国民经济学等研究生专业中也有相应的金融学专业课程,由金融系教师承担。
经过大量和长期的调研,我们为金融学本科专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而且随着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为本科专业的设置积极创造条件。
2007年,经过教育部批准,我们获得了金融学本科招生资格,并于2008年开始招生。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和我校的发展定位,金融学专业办学突出两大特色:一是应用性。应用性体现在专业方向的设置和教学过程中。
二是国际性。与我校“综合性、国际化、开放式、有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办学目标相吻合,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突出国际性。一方面利用我系和我院教师在国外学习者较多的优势,在本院其他专业的部分有关的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做好本专业的双语教学准备;另一方面,加强对外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聘请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Albert Schweinberger博士等一些海内外知名人士作为客座教授和发展顾问。
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这将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增加自己的砝码。相信我系金融学本科专业将会非常有潜力、有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金融系社会声誉
我们已培养的国际金融专科生的专升本比例在70%以上,已经毕业的我系专升本学生均顺利获得学士学位和毕业证,该结果好于正规的本科生,反映出其较高的素质和积极向上、自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其中部分优秀学生考取了中央财大、东北财大、首都经贸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专升本和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较好,据我们的跟踪调查,迄今为止,每个毕业生都实现了就业。由于他们的不辍努力,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