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数据传输问题大部分的移动
USB2。0标准最高传输速率可达480Mbps,这只是理论值,实际上由于某些原因而达不到这么高。
三、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
1.硬盘转速
硬盘的转速是指硬盘的马达控制磁头访问硬盘盘面的速度。 在以往的滚珠轴承马达驱动下,硬盘的转速一般都是在3600rpm、4500rpm和5400rpm之间,而在液态轴承马达出现后,7200rpm、10000rpm甚至15000rpm转速的硬盘就诞生了。 一般地,硬盘转速越快越好,因为较高的转速,可以极大地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和实际读写时间。不过,硬盘转速越快,产生的热量也越大。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硬盘速度都维持在较低的范围。
2...全部
USB2。0标准最高传输速率可达480Mbps,这只是理论值,实际上由于某些原因而达不到这么高。
三、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
1.硬盘转速
硬盘的转速是指硬盘的马达控制磁头访问硬盘盘面的速度。
在以往的滚珠轴承马达驱动下,硬盘的转速一般都是在3600rpm、4500rpm和5400rpm之间,而在液态轴承马达出现后,7200rpm、10000rpm甚至15000rpm转速的硬盘就诞生了。
一般地,硬盘转速越快越好,因为较高的转速,可以极大地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和实际读写时间。不过,硬盘转速越快,产生的热量也越大。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硬盘速度都维持在较低的范围。
2.硬盘单碟容量
如果说转速是硬盘性能的第一要素,那么处于第二位的无疑应该是磁盘便面的磁记录密度。因为目前桌面IDE硬盘壳里一般来说最多只能放进4张碟片,只有IBM可以放进5张。显然,靠增加碟片来扩充容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容量的需求是不可行的。
只有提高每张碟片的容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桌面IDE硬盘的标准尺寸是3。5英寸(盘片直径),因此,必须提高磁记录的密度。然而随着磁碟密度的提高,磁头就必须随之越来越灵敏。传统的MR磁头所能承受的最大单碟容量是4。
5G左右。目前,单碟容量超过5G的硬盘已经全部使用了GMR磁头。
除了对于容量增长的贡献之外,单碟容量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升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单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磁道数的增加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加。
磁道数的增加对于减少磁头的寻道时间大有好处,因为磁片的半径是固定的,磁道数的增加意味着磁道间距离的缩短,而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到另一个磁道所需的定位时间就会缩短。这将有助于随即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
而此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长则和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现在的IDE硬盘早已不需要交错因子,磁盘每次从磁头下经过一圈,磁头所在磁道中的目标数据就会被读取一次。而磁道内线性密度的增加使得每个磁道内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从而在碟片的每个圆周运动中有更多的数据从磁头度至硬盘的缓冲区中。
而新一代GMR磁头技术则确保了这个增长不会因为磁头灵敏度的限制而放慢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更高单碟容量的5400rpm硬盘比单碟容量较低的7200rpm硬盘有着更高性能的原因。
因此,硬盘的单碟容量是仅次于转速的第二大性能参数,直接决定了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
而5400rpm和7200两大系列中的不同代产品最明显的差距也就在单碟容量。
3.缓存
提高硬盘高速缓存的容量也是一条提高硬盘整体性能的捷径。
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数据从碟片到高速缓存的速度)和介面传输速度(从硬盘高速缓存到系统主存的速度)不同,因此需要缓存来做一个速度适配器。
缓存对硬盘性能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数据的读取过程中,硬盘中的控制芯片发出指令,将系统指令正在读取簇的响相邻下一个或几个簇的数据读入硬盘高速缓存,而系统指令开始要读取下一个簇的数据时,硬盘不需要重新开始一个读取动作,只需要将缓存中的数据传送到系统主存中即可。
因为从硬盘缓存到系统主存的数据传输仅仅是电子运动,所以速度比硬盘做读取动作所需要的机械动作要快得多。由于数据在磁片上的的存储是相对连续的,所以这个预读下一个簇的命中率非常高。缓存容量的加大可以容纳更多的预读数据。
在数据写入磁盘的操作中,数据会先被从系统主存写入缓存,一旦这个操作完成,系统就可以转向下一个操作命令,而不必等待缓存中数据写入盘片操作的完成。这样系统等待的时间被大大缩短。缓存容量的加大节约了更多等待时间。
因此,缓存的大小对于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也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有2M和8M。
4.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硬盘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所用的时间。
通常在描述硬盘读取数据能力的时候,主要以毫秒(ms)为计算单位,而硬盘平均寻道读取数据时间一般在6ms~14ms之间。平均访问时间越短硬盘速度越快。
5.硬盘的潜伏时间
硬盘的潜伏时间是指相应磁道旋转到磁头下方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硬盘的潜伏时间在2ms~6ms之间。
6.硬盘的平均访问时间
硬盘的平均访问时间是指平均寻道时间与平均潜伏时间的总和。平均访问时间基本上代表了硬盘找到某一数据所用的时间。当然平均访问时间越短越好。通常情况下平均访问时间应该控制在11ms~18ms之间。
7.硬盘的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也称吞吐率,表示在磁头定位后,硬盘读或写数据的速度。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有两个指标:
A.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
突发数据传输率也称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即电脑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之间的数据传输率。
突发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冲区容量有关。目前支持ATA/133的硬盘最快传输速率能达到133MB/s。
B.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
持续传输率也称为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反映硬盘缓冲区为用时的性能。
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硬盘的转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