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幽默滑稽

鸿门宴的由来?

全部回答

2005-09-09

0 0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  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
  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本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文章先交代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的告密,这是矛盾的“导火线”。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他有“欲王关中”的野心,再加上当时颇能蛊惑人心的“望气”说法,说刘邦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浇油”,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三是项伯夜访张良,紧张的形势开始有了转机。  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刘邦先“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再用一番谎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项伯被拉过去了,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
  五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这一部分是课文重点,情节高潮所在。  名为宴会,实为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
   三起:开始很和平,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于是气氛陡然紧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这是一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这是二起;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这是三起。
     三落:一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樊斥责一顿后还赐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脱身回本营,项羽并没有追究。
   这一部分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第三部分(5~7段),述宴后余事。 这一部分写三件事: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这是事件的尾声。 本文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首尾相应。
  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  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是一个动人的完整的故事。 二、问题探究 1。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
  例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  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
  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惟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3)语言精练生动,寥寥数语就能突出地刻画出人物个性。《鸿门宴》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有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
    如项羽在本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他的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委过于人的性格特点。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狡诈多端的性格。而范增则老谋深算,急于事功;张良则足智多谋,外柔内刚;樊哙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
  这些人物所以性格鲜明,无不得力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  此外,文中有些词句,如“秋毫不敢有所近”,化成今天成语“秋毫无犯”;还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等,都成为成语流传下来,为人们所常用。
   2。本文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
  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
    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
  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  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
  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
    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
    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逃脱了。 张良和范增都是眼光锐利的谋臣,但性格也有差别。
  张良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范增急躁易怒,不能针对项羽心理状态为之出谋划策,因而即使有正确的主张,也难以实现。  一旦计谋不成,徒作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触犯了项羽的忌讳。
  樊哙粗犷而又机智,宴会上的一番慷慨陈辞,似乎义正辞严,实际上是隐瞒真相,巧言善辩。表面上声色俱厉,严加指责,暗中却把项羽抬举到了至尊的高位,迎合了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所以能为项羽所赏识,从而缓和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又如项伯、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反以为是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一个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毫不觉察问题的严重性。 。

2005-09-09

116 0
李鸿章卖国去澳门赴宴——鸿门宴!

2005-09-09

112 0
在红门的餐厅里吃饭………………

2005-09-09

130 0
是中国人而不知道“鸿门宴”的极少。已经有人回答的很详细了,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最好到网上去下载《汉史演义》看看就可以了。

2005-09-09

114 0
梁鸿在门里设宴款待孟光

2005-09-09

113 0
在鸿门请客吃饭、喝酒!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幽默滑稽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幽默滑稽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