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易县后山文化的来历、内容、特色?
河北省易县后山位于易县城北15公里的洪崖山上。距北京12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石家庄240公里。山上有年代久远的古庙群,主庙为“后土皇帝庙”,俗称“后山庙”或“后山奶奶庙”。相传:王莽追杀刘秀,危急时刻被一老奶奶所救 。 刘秀登基做皇帝后,封老奶奶为“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并拨重金建庙塑金身以供祭祀 。文革前,仅山上就有庙32座,除“后土皇帝庙”外,还有玉皇大帝庙、拜猿殿、轩辕黄帝庙 、太阳殿 、侯爷殿等 。加上后山周围的其它庙宇,有六、七十座之多 。 如县城北觉山坡上的“觉山寺”、“后土行宫”,豹泉及其附近的上 、中 、下三个云居寺,涞水县乐坪的伶伦祠,狼牙山北支蚕姑坨上的“蚕...全部
河北省易县后山位于易县城北15公里的洪崖山上。距北京12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石家庄240公里。山上有年代久远的古庙群,主庙为“后土皇帝庙”,俗称“后山庙”或“后山奶奶庙”。相传:王莽追杀刘秀,危急时刻被一老奶奶所救 。
刘秀登基做皇帝后,封老奶奶为“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并拨重金建庙塑金身以供祭祀 。文革前,仅山上就有庙32座,除“后土皇帝庙”外,还有玉皇大帝庙、拜猿殿、轩辕黄帝庙 、太阳殿 、侯爷殿等 。加上后山周围的其它庙宇,有六、七十座之多 。
如县城北觉山坡上的“觉山寺”、“后土行宫”,豹泉及其附近的上 、中 、下三个云居寺,涞水县乐坪的伶伦祠,狼牙山北支蚕姑坨上的“蚕姑圣母祠”等 。
这些庙宇在文革期间全遭破坏,无一幸免 。洪崖山上“后土皇帝庙”及其周围现有的庙宇,都是善男信女们自发捐款修建起来的 。
但建设规模 、建筑艺术 、建筑风格 、建筑质量都远不如文革前宏大 、辉煌 、庄重 。
易县后山庙香火,古往今来十分旺盛,几千年长盛不衰 。尤其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前来进香的人少则几十万,多则近百万人,文革前涉及十九个省 、市 、自治区,包括西藏 、新疆 、青海 、甘肃 、黑龙江 、福建等边远省份 。
即使在文革期间,后山香火的旺盛,也让世人震惊 。目前,前来进香的人更多,范围更广。除阴历三月外,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香客也不少。这一奇特的历史现象,引起国内外诸多专家 、学者和有关人士的重视 。
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 、不同领域进行研究,有的已获得丰硕成果 。英国一名学者对涞水县南高乐后山古乐的研究,已达十七年,写出七本专著,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
我省 、我市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进行研究,2003年后山文化被河北省列入十大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之一以后,省 、市 、县党委政府及有关人士对此更加重视,研究也更加深入。研究认为:后山是黄帝家庙所地;后山是黄帝及其部族长期生活、繁衍、战斗的地方;后山是历代帝王朝拜祭祖的圣地。
如果说,黄帝生在河南新郑,葬于陕西桥山黄帝陵,那么后山就是黄帝战蚩尤,联炎帝,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的圣地。可以毫夸张地说,中华民族从后山走来。
许多资料还证明以后山为中心的地区,还是尧、舜、禹活动的重要地区。
在对后山文化的探讨中,我们还有另一个重要发现,那就是《易经》的形成与发展与河北易县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易经》研究的权威人士认为,伏羲发明八卦,黄帝、炎帝发展成为64卦。如果黄帝生于河南新郑,葬于陕西桥山,成就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伟业在易县,那么,他们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经的六十四卦的形成也必然与易县有关。
从历史发展讲,易水、易水河畔的有易氏部落,以易氏部落为主的易阳国,以至后来的易州、易县,这个“易”字与《易经》的“易”字完全相同,这难道还不是最有力的证明吗?
如果说,挖掘后山文化,追寻黄帝的足迹,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代表,如果《易经》形成与发展与易县有密切联系。
那么中华民族的根——黄帝,中国文化的根——《易经》都在易县,这对于易县、保定乃至河北是多么重要的文化亮点啊。
保定市后山文化学会对后山文化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史实为依据,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
一是进行史料考证。由于当时没有文字,对有关内容的记载都是数千年后后人追记的,且多散存在各个不同时期各种史料中,查找这些资料,犹如大海捞针。为此,我们以《史记》和《地方志》为主线,从广泛收集史料入手,先后到保定市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北京等有关单位借阅,到北京古书市场购买部分古书。
到目前为止,主要查阅了《史记》、《五帝时代》、《中国人史纲》、《中国全史》、《易县志稿》、《直隶易州志》、《保定府志》、《竹书纪年》、《史记注》、《礼记篡》等,并到涞水、易县部分农村,进行广泛地调查;与部分县、市有关单位与个人进行交流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
二是对重要遗址进行考证。黄帝及其部族在哪里呆的越久,哪里留下的遗址会越多,因此,认真考证散布在民间的遗址,是我们今天追寻黄帝当年踪迹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主要对徐水县釜山、涞水釜山、易县狼牙山北支蚕姑坨的蚕姑圣母祠等进行了考证。
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乡村等有关单位与个人的热情支持,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三是后山古乐进行了考证。特别是涞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原文化局副局长刘阜同志成效显著,已完成《南高乐古乐——后山黄帝祭祀音乐的留存》、《乐平(洛平)音乐花塔之迹》两篇论文,且质量很好,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是对涉及黄帝及其部族有关的山名、地名、村名进行了收集和考证,已初步掌握的达六十多个,有的已进行了考证。如洪崖山、伶山等。
五是对黄帝及其部族留在民间的传说已着手收集与整理。已收集黄帝在后山的民间故事二十多个。
为了加快研究的步伐,少走或不走弯路,学会先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历史所、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向专家、学者进行请教,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与指导。他们认为,以后山为中心的涿鹿、怀来、门头沟、房山、涿州、涞水、易县等地区,是当年黄帝及其部族长期活动的地区;面对全国掀起的黄帝热,他们的态度是“有祖大家祭”;他们认为,后山文化应加大研究力度,力争早出和多出成果;在加大历史研究的同时,应同考古结合起来,尤其是燕下都考古与北福地史前文化的发掘,都应进一步加强。
在目前收集的各种史料中,有五方面的史料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在涞水县发现的《后土宝卷•褅祖经》,非常宝贵。该褅祖经不仅记载了黄帝对人类的贡献,而且记载了黄帝战蚩尤、黄帝战炎帝、联炎帝的重要史实,记载了黄帝庙为何演变为“后土黄帝”庙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我们认为《后土宝卷•褅祖经》可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蚕姑圣母祠关于黄帝元妃嫘祖的碑刻。碑文讲:“西陵氏嫘女,为黄帝元妃,教民缫丝织锦,以供衣膳,为蚕姑圣母……。”
三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报纸《黄帝魂》、刊载的《破除迷信、废除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一文。
文章讲,从秦始皇到清末,有116位皇帝到后山朝拜偶像,有的还不止一次。汉史学家郑玄在《礼记注》中讲,从黄帝褅祖到秦始皇,据不完全统计有86位部落联盟主、诸侯到后山祭拜黄帝。
四是易县城北觉山坡发现的《兴修后土行宫记》碑刻。
其碑已毁坏,不少文字已无法考证。但现有文字连起来的碑文大意是:在有史记载以来,每年究竟有多少善男信女、政府官员、皇亲国戚来后山朝拜、祭祖,无法考证。而辽、金、宋、元以来对后山庙都重修过,这是事实。
对朝起朝落的祖庙,不知多少有识之士感到忧伤,欲意挽救,在京城近地竞有如此对祖宗难堪之景象,另人不安。有史以来,国家的兴衰,都来自于政通与否。
随后,我们又在《易县志稿》及后山周围查到了:金代行宫在北流井村后乡政府所在地;元代后土行宫在豹泉玉泉宫,现为民宅;明代后土行宫在觉山坡觉山寺;清代后土行宫在“洪崖山南麓马头村旧十王殿,清康熙中业建,现存清代旧戏楼一座。
五是一些地方志,特别是《易县志稿》等,记载了一些关于易县后山与黄帝的活动,有重要意义。如《易县志稿》讲:“易县在昔为黄帝建都之近畿之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因建都焉”等。
对后山文化的研究已获得不少史料,有些已形成论文,这些,我们已通过易县后山网站公布于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