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建省方言这么多,有很多地
福建方言主要有五个:
福州话,以福州为代表,分布在福州地区,宁德地区,南平地区部分县高,三明地区部分县市;
闽北话,以南平的建阳为代表,包含了三明本市一些地方。
闽南话:以厦门为正宗,分布在泉州,漳州,厦门,龙岩部分地区。
客家话:以宁化为代表,分布在三明,龙岩的客家人聚居地。
莆田话:主要就是莆田与仙游话。
(以上来源:
太傻超级论坛 >> 谈天说地灌水版 >> 福建方言!)
福建方言的流播和变异
(一)福建方言的流播
福建依山临海,全境布满丘陵,耕地缺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封建时代经济停滞,常有灾荒,不乏战乱,人口增加之后只得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由于外...全部
福建方言主要有五个:
福州话,以福州为代表,分布在福州地区,宁德地区,南平地区部分县高,三明地区部分县市;
闽北话,以南平的建阳为代表,包含了三明本市一些地方。
闽南话:以厦门为正宗,分布在泉州,漳州,厦门,龙岩部分地区。
客家话:以宁化为代表,分布在三明,龙岩的客家人聚居地。
莆田话:主要就是莆田与仙游话。
(以上来源:
太傻超级论坛 >> 谈天说地灌水版 >> 福建方言!)
福建方言的流播和变异
(一)福建方言的流播
福建依山临海,全境布满丘陵,耕地缺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封建时代经济停滞,常有灾荒,不乏战乱,人口增加之后只得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由于外出移民往往保留浓烈的乡土观念以及在故土养成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不愿放弃自己的语言,即所谓“离乡不离腔”,因此,不但在本省境内不同方言区之间相互穿插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方言岛,而且在省外乃至国外也有广泛的流播。
在和外族语言共处接触之中,有些外族语言还借用一些福建方言的语词。在省外流播的方言主要是闽南方言、闽客方言和闽东方言。现分述如下:
1。闽南方言的流播
人多地少、生活无着是闽南向外移民的重要原因。
闽南人民长期同大海打交道,深谙捕渔、造船、航海技术,这就提供了向海外移民的条件。唐宋之后,闽南人陆续向海外移民。南宋时泉州港一跃成为东方一大港口,这里有了远洋帆船,与海外数十个国家通商,泉州人也大批出海定居。
《马可波罗行记·爪哇大岛条》说:“刺桐及蛮子之商人,在此大获其利”。明马欢《瀛涯胜览》说:“杜板位爪哇北海边……此处约千余家,以二头目为主,其间多有中国广东及漳州人流居此地”(《爪哇》条);“旧港,即古三佛齐国是也……国人多是广东、漳、泉人逃居此地。
”(《旧港》条)近千年来,闽南人“过番”络绎不绝。如今,印尼华裔300余万,马来亚华裔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加坡的占76%,那里通行最广的便是闽南话。在菲律宾、波罗洲、缅甸、泰国和印度的华人中,闽南话也是主要方言之一。
闽南许多侨乡的出外人口,有的已经超过本土现有居民。据估计,东南亚华人中说闽南话(包括潮州话)的在1000万以上。
宋、元的远洋船队是穿过琼州海峡南去的,大约在这时,闽南话便跟着船队散布于粤东沿海、雷州半岛乃至整个海南岛。
至今,这一带说闽南话的人还流传着他们的祖先原是从“莆田荔支村”迁来的说法。这表明,出海的还有不少莆仙人,当年的莆田话和闽南话还未分家。现在粤、琼两省说闽南话的人口约有2000万,比福建省内说闽南话的人还更多。
明末清初,南安人郑成功经过苦战,从荷兰人手中收回祖国领土台湾,其后陆续东渡台湾定居的也主要是闽南人。至今,岛内讲闽南话,不论泉腔、漳腔,与本土闽南话口音并无二致,总人口近2000万,也已超过闽南本土的人口。
经由闽东向浙南沿海迁移的主要是旧泉州府的渔民,迁移时间大约已二三百年。现在浙南苍南、平阳县的近半人口,和玉环、洞头等海岛上说闽南话的总共有数十万人;还有少数辗转到了江苏宜兴郊区,至今也还保留着闽南方言母语。
闽南方言不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东南亚各国,而且还随着渔民走遍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全国海岸线中有三分之一是讲闽南话的人的住地。闽南方言的流播是海洋文化孕育的结果。
在闽南华裔比较集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闽南话长期和那里的马来语(即印尼语)友好共处、相互交流,那里的闽南话有不少马来语借词,有的还传回本土。
例如:sabun(肥皂)、tongkat(手杖)、numpang(浪邦:依人糊口)、agak(估计)、patut(规矩,公平)、ayan(洋铁)、sate(沙茶,一种调味品)、kakilima(五加忌,lima意译为五,相当于粤方言的骑楼);也有许多闽南话语词被马来语、印尼语借用,有的因借用时间长了,本地人已不认为是借词,例如:`
2。
闽客方言的流播
客家先民迁入闽西后,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境况使他们很难立足,于是沿着汀江继续南行。到南宋末年,元兵南逼,赵宋小朝廷经过福建逃往广东,他们又扶老携幼,或勤王沙场或到粤北安身。
粤东客家大本营的居民大都是从闽西移入的,明、清两代又从那里迁往赣南、湘南、桂东南以至四川盆地,也有不少人和闽南人一起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定居或东渡台湾。多年来,许多海外及港台的客家人来闽西寻根访祖。
客家人艰苦跋涉和奋斗开拓精神是十分突出的,他们固守母语的传统观念也十分强烈。至今,海外和港台的客家话,与梅州本土及闽西客话南片的口音并没有多少差异。
3。闽东方言的流播
闽东方言在省外占据的较大地盘,主要是浙南的平阳、苍南、泰顺三县。
那里和寿宁、福鼎两县接壤,总人口有数十万,俗称蛮话、蛮讲。早期的闽东方言可能和闽南方言一样,蛮、闽同音,“蛮话”就是闽话。
闽东方言也有和闽南人一样散布到台湾省和东南亚各国的,在马来西亚的霹雳州和沙捞越,有许多闽清人、古田人的后裔,他们甚至把故土的地名也搬到当地去了,诗巫城又称新福州。
明、清时期,琉球人长期来福州通商,也有一些闽东人到琉球定居。他们后来已经融入日本大和民族,有些闽东方言词也被琉球方言借用了。例如:索面soomin线面、猫囝ma-jaa猫、撸ruu、神妈sinma巫婆、钱zin、犬iN狗、火hwii、豆腐doohu。
(二)福建方言的变异
一般说来,福建方言是比较稳固的,如上文所述,保留着不少古代语言特点。但是也应该看到福建诸方言也有变异的一面,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变得更快。从整体上说,近现代方言的变异主要是受普通话的影响,但也有其自身演变的规律;从局部地区说,在方言交界处和方言岛,受周围方言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异更加明显。
1。普通话对福建方言的影响
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普通话在方言地区逐渐扩大使用。3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中小学就逐渐采用普通话教学,读书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结合进行的。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多数都会讲普通话。
尤其是建国40多年来,在政治普及、文化提高、经济发展的形势之下,复杂的方言割据、严重的方言差异越来越妨碍着人们之间的交往,社会各阶层都要求有共同的交际语言,而干部职工的流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又为普通话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广播、电影、电视的日益普及,对普通话的推广和人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全省城乡已经普遍形成双语习惯,即本地人之间说本地方言,和外地人交往时则说普通话。有些文化低的中、老年人虽不能流利地说,也能大略地听懂普通话,完全不懂普通话的老年人越来越少。
就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说,城镇比农村高,山区的小方言区比沿海的大方言区高。在西部山区,由于外来人口大量增加,方言流通面不广,不少县、市缺乏统一的方言媒介,那里不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而且在工矿、市场都已形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50年代以来,方言最复杂的大田、尤溪、连城、将乐等县都曾经进入推广普通话的先进行列。
长期的双语并用必然造成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使用范围的变化。从使用人员说,青少年中能熟练使用方言的越来越少。
象三明市,许多外来职工的子女已经既不懂本地方言,也不懂父母的方言。从使用场合说,学校教学、政府办公、车站码头服务等,多已采用普通话。许多地方的方言交际只限于家庭日常生活。在闽北山城,有些纯粹由本地人组成的家庭也在家里推行普通话。
多数地方的人已经很不习惯用方言诵读普通话书面语,年轻人说方言常常夹用普通话词语,即使在成年人的口语中,方言词语也不断被普通话所代替。象下面这类常用词已经完成了新旧的更替:
福州话
厦门话
旧说
新说
旧说
新说
闲架
家具
大车
汽车
书斋
学校
火船
轮船
洋戏
留声机
车头
车站
洋衣
西装
医馆
医院
装脚
化妆
戏园
戏院
起帖
定婚
礼数
礼貌
加工
麻烦
风台
台风
在语音方面,接近普通话的文读音不断扩大使用范围,而更有方言特色的白读音则逐渐趋于少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