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古代喝酒用袖子挡着

电视里,古人喝酒为什么用袖子将酒杯挡上,是一种礼仪么?

全部回答

2018-02-09

0 0
是礼貌问题.不要让别人看见自己喝酒时的"丑态"

2018-02-10

58 0
    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州)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
   传记/野史 《晋书 列传十九 刘伶》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
    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世说新语 任诞第二十三》刘伶醉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明朝冯梦龙《古今笑》中也说他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
  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作品《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木盍ke)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注],枕麴借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注]:本作(足+其)踞,通。 翻译:有一个德行高尚的老先生,把天地开辟作为一天,把万年作为须臾之间。  把日月作为门窗,把天地八荒作为庭道。
  行走没有一定轨迹,居住无一定房屋。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放纵心意,随遇而安。 无论动静都随身携带饮酒器具。只是沉湎于杯酒,不知道其他的。有显贵公子和仕宦处士,听到我的名声。议论着我的行为。于是便敛起袖子,绾起衣襟,张目怒视,咬牙切齿。
    陈说礼仪法度,事事非非一起产生。 先生在这时候正捧着酒瓮,抱着酒槽,衔着酒杯,喝着浊酒。拨弄着胡须,伸腿箕踞而坐。枕着酒曲,垫着酒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昏昏沉沉第地喝醉,又猛然清醒过来。
  安静地听,听不到雷霆之声。仔细地看,看不见泰山的形体。感觉不到寒暑近身。利欲动心。  俯瞰万物,犹如萍之浮于长江、汉水,随波逐流,不值一提。 刘 伶 男,大连陆军学院教授。
  1931年出生,1948年10月参加东北大学南下干部训练班培训,195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1956年受教育部委派赴蒙古讲学1979年任硕士生导师1985年应聘于大连陆军学院任教,1986年晋升为教授。
    1991年7月始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1年10月离职休养,大连陆军学院回聘任教2年。1993年始任大连公关协会策委会主任、东北企业家大学顾问、黑旺族开发公司专家组组长等;系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东北语言学会理事、大连语言学会顾问.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大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语言学顾问等。
    其生平传略被收入《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学者篇、《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名册》及《中国教育专家名典》内。
    主要著作有《汉语教科书》.《逻辑·语法·修辞十讲》、《语言理论》、《简明语言学辞典》、《语言学概要》、《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军事语言学》、《孙子兵法在当今世界的妙用》、《孙子兵法实用大典》、《企业家兵法经营录》等13部;主要论文有《汉语构辞法》、《形态论》、《存在若非语言思维吗,》、《附加语的妙用》、《句法结构内外形式新探》、《马克思恩格斯论词源学》、《论思维的物化形态》、《军事词汇变升》、《语言的反*功能》、《论孙子语言艺术》、《昊问语文研究札记二则》等12篇;译文有《致外国记者》(短诗)、《栗色马》(长诗)、《世界语言语系》、《语言的单位》、《语法意义的表达方式》、《国民教育经济学》等数部:文学创作有《友谊的使者》、《阿拉底的故事》 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