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茶文化心理
14》中国饮茶文化心理
中国是"茶之祖国",茶从其药用、祭品、贡品至今成为平民百姓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不可无的生活饮料。茶自有其色香味形令人神往,赏心悦目;茶自有其生津益气,提神醒脑之功为人所用。 茶从中国起传到世界五大洲,成为各国人民津津乐道的文明饮料。茶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已经是茶有茶道,茶有茶市,茶有茶礼,茶有茶歌,茶有茶诗,茶有茶赋,茶有茶画,形成了日益繁荣的茶市和辉煌灿烂的文化。 当人们以茶养生,以茶代酒,以茶为礼,以茶益思,以茶引文之时,你可看到个个都是生龙活虎,谈笑风声,到处充满生气勃勃心理活动。真有"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之势。人以茶为友,受益无...全部
14》中国饮茶文化心理
中国是"茶之祖国",茶从其药用、祭品、贡品至今成为平民百姓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不可无的生活饮料。茶自有其色香味形令人神往,赏心悦目;茶自有其生津益气,提神醒脑之功为人所用。
茶从中国起传到世界五大洲,成为各国人民津津乐道的文明饮料。茶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已经是茶有茶道,茶有茶市,茶有茶礼,茶有茶歌,茶有茶诗,茶有茶赋,茶有茶画,形成了日益繁荣的茶市和辉煌灿烂的文化。
当人们以茶养生,以茶代酒,以茶为礼,以茶益思,以茶引文之时,你可看到个个都是生龙活虎,谈笑风声,到处充满生气勃勃心理活动。真有"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之势。人以茶为友,受益无穷。
本文试从中国人对茶的色香味形特质感受、以茶养生、崇茶风尚、芳茶传四方、茶市文化趋向、茶文化心理效应等六个方面作心理学浅说,以增进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以饮茶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以饮茶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
一、人对茶叶的色形香味感受
人对茶叶的感觉通过眼鼻口舌器官去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茶汤上口后才有鲜醇爽口,口齿留香的感觉。
中国茶叶外形千姿百态,有扁平长形,有松针长形,有颗粒园形,有卷曲条形,有粉末毛茸状形以花朵形等等,即令琳琅满目而至。
茶叶在其千姿百态的外形中含有恂丽多彩的色泽,色形一体,熠熠生辉,十分惹人喜爱。如龙井茶,其干茶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冲泡出碧绿的汤色,杯下的叶底色泽也是翠绿如玉。乌龙茶则是条索粗壮,青灰光亮,冲泡出金黄清澈的汤色,留下"绿叶红镶边"的叶底色泽,晶如宝石。
人对茶的感受不只在其形色于表,而且更重要的在其香味爽口沁人心肺。茶叶具有一种芳香物质经开水冲泡散发出朴鼻香气。春茶有清香,秋茶有花香,这种扑鼻而入的茶香气味,顿时便生提神醒脑的感觉。茶叶含有甜、酸、苦、鲜、涩各种滋味物质。
许多科学研究资料说明,茶叶含大量的氨基酸,它可产生鲜中带甜或鲜中带酸的物质。茶中含茶多酚类物质产生涩味;茶中的咖啡碱,花青素和茶叶皂素产生苦味,茶中有多种有机酸产生酸味。科学冲泡高级绿茶,使这些物质变化比例协调,便可产生鲜醇爽口的茶汤,喝上口就回味无穷的感觉:当你口干时,喝此茶汤能润喉解喝;滞食时,喝此茶汤则能消食去腻;心烦时,喝此茶汤能除烦解闷;疲劳时,喝此茶汤能舒筋活络,提神醒脑。
细细品味茶汤,透过那清澈明亮的杯中茶汤,朵朵茶芽上下串行恰似水上芭蕾、婷婷玉立其间,宛如春兰初绽,翠竹争阳,感觉为之一新。茶汤上口,香醇、甘甜、鲜爽之味而至,太和之气从胸升起,精神为之一爽,遐想联翩。
所以这种饮茶使人心旷神怡,实际上是一种享受。
二、 以茶养生,妙在其中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从神农时代兴起至今已有五千之久,传说神农氏采草药时,有一次被毒草所害,口干舌麻,甚至周身麻木之时,忽然吹过一阵风,飘落几片青翠绿叶,神农随手接到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其味苦涩,但觉麻木消除,舌底生津,醒脑提神。
以后这树叶被定名为茶叶,于是茶能解毒而用之,茶能解渴而饮之,在民间传开。名医华佗在《食编》中著称"苦茶久食,益意思"。唐代李绩、苏恭等在《新编本草》中曰:"茶味甘微寒,主治痿疮。饮茶之后可拓肾脏血管,而利小便,去疾热止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明代周履靖在《茶德颂》中指出:"一吸怀畅,再吸思陶,心烦顷舒,神质顿醒,喉能清爽。"相传隋文帝就是受僧人指点,饮茶而治愈了减少头痛的顽症。
据旧唐书记载,宣宗李忱曾求教于一位一百三十多岁的老僧,怎样才能延年益寿,僧人答曰: "臣少也贱,素求知药物,唯嗜茶,凡履处唯茶是求"。由此可见,养生益寿,人皆求之,帝王将相,求之更殷。其中饮茶最妙。
唐代顾冼在《茶赋》中称饮茶可"滋饭蔬菜之精素,改肉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正是这样,饮茶、食茶、茶膳在民间甚广,长盛不衰。饮茶不但有清茶饮,而且还可以配以少许几味中药成为药茶饮,用于保健治病。
茶膳中有茗粥、茶饼,茶叶佳肴如著名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茶叶豆腐干,樟茶鸭,龙井虾仁等从平民百姓家的盘中餐到国家宴席都富有盛名。
现代科学研究分析资料证明,茶叶含有300多种化学成份,其中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C、D、E、P含量丰富,含有2-4%的多种氨基酸和大量的稀有元素,这些人身需要的物质。
此外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有多种药效功能的物质。这样,自古以来茶能解毒治病、养生益寿的传统得现代科学的证明。传统一旦被科学所证明,茶的魅力对人的吸引力就更大。人们从中知道,茶叶比其它新鲜水果有更丰富的营养;茶的维生素C有防治坏血病,抗癌的功效;维生素E、P有软化血管,防治心血官疾病发作的药效。
茶多酚有解毒、杀菌抗辐射,软化血管防止血管破裂,活血化淤,降低血脂,防止血栓、抵制癌细胞的变异等药效作用。于是人们就增加了防止高血压关心病,糖尿病和癌症这些现代顽症疾病的信心。由此可见,茶的现代科学资料增强了人们用茶保健(养生)的现代意识。
当今人们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不祁吃饱而求吃好的心态环境中,让人们更多的了解茶的科学成分及其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科学用茶,以茶提高生活情趣,这种现代意识好处甚多。
三、 崇茶风尚,意在清心
由于人们饮茶有鲜醇爽口的感觉,并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消食去腻的效果,所以人们都喜欢饮用。
茶树在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都能种植、而且春夏秋三季都可采摘茶叶。于是茶在我国种植面广,采摘期长,生产量大,又易于炒制存放,便于运输,传播面广。茶叶价廉物美,普通老百姓都容易喝上茶。从皇宫贵族佛宗坐禅到平民百姓都形成饮茶的习俗。
自古以来,便有民之用茶,等于米盐,君之用茶一日不可无的习惯。林语堂先生在《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书中曾谈到:"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
这话道出了中国人崇茶风尚情系一个"安"字。老百姓旦求安居乐业;一国之君也是要保国泰民安。于是人人都有视茶为安的祈求心态。
清茶一壶,随遇而安,茶壶一上相对而坐,茶杯一端相敬如宾,面对清滢碧绿的茶汤,芳香扑鼻而入,啧啧品尝,鲜醇爽口,口齿留香,回味甘甜,沁人心脾,释躁平矜,侃侃而谈,唤来欢语笑声。
那些忧愁,猜忌,疑虑都会烟消云散,中国人饮茶,讲究细斟慢饮,啜英咀华,重在意境。当人饮茶时,容易受茶的色香味形的诱导而产生一种新的情境,这情境可能是一种回忆再现美景,也可能是一种联想的幻景。名茶与名水相连,名茶都产生在名山清泉,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所以品茶容易使人产生美好回忆的联想。
自古以来,名人品茗都有幽情生发,留下许多美好的诗词歌赋画作传茗佳句。如宋代苏东坡赞美龙井茶为绝品,称之"雪芽双井散神仙"。郭沫若1964年在湖南品饮高桥银峰茶后写下一首七律诗:"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冻雪心如火,舌不豆丁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夸赞高桥银峰茶胜过湖州紫笋茶,可与龙井媲美。我们自己也会有这种体验,盛夏时节邀几位友好在家品上明前西湖龙井茶,评品碧绿清滢的茶汤,喝上即感鲜爽清冽,满口兰香,话题势必从西湖美景开始,虎跑泉,黄龙洞庭湖,三潭印月-----弥漫一番茶趣之后,才会进入主题谈话,由饮茶诱发的这种新生情境使人忘却烦扰骚事,进入香如仙境,话如甜密的美好气氛之中,这里呈现出一个以清静心,心定而安的心理净化过程。
以茶为礼,相传古时婚配均以茶为礼,明代许次舒的《茶疏考本》记载:"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也就是说,以茶为礼,借茶生本之意,象征着新娘以身相许,永不变心,愿与新郎白头偕老的意愿,结婚后也象茶树那样枝壮叶茂,子实累累,以示婚后儿孙满堂,家庭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的吉祥之兆。
这种婚喜临门茶礼为尚,香茗敬老尊友之风,至今流传甚广,蔚然成风。
客来敬茶,宋代诗人杜来诗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郑清之诗云:"一杯青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以茶敬客,茶香味浓,促膝相谈,和谐欢愉,情趣高雅,这种美德代代相传,蔚为风尚,杭州人以龙井茶敬客,广东福建人以乌龙工夫茶会客,北方人以花茶留客,蒙古族人以奶茶待客等这些都是热情好风尚。
以茶代酒,相传周武王伐纣,执政之后吸取纣王酗酒误事,朝政腐败的教训,严禁饮酒,赐予以茶代酒,以示倡廉,勤俭建国,重振朝纲,成绩显著,深得民心。
茶以其汤色迷人,茶汤晶滢透澈,有的金黄透亮,有的碧绿翡翠、交相辉映,令人神往,茶以其香气怡人,茶有天然清香,幽雅醉朴之气,茶以其味醉爽口宜人,茶味天然鲜醇,回味甘甜令人神会,喝茶可使人"通仙灵",进入一个难以言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茶境。
茶与酒比较,同有醇香爽口之味,但是茶比酒更有蕴味,更为芳香;酒有使人醉意朦胧,意识模糊的强烈刺激,茶则使人赏心悦目,怡志爽神,刺激柔和,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文,酒入诗肠,豪情勃发;茶入诗肠,幽情暗起,当人进入茶境即可锁住心猿意马。
人入茶境,心为静,益于思,诗兴起。自有"含英咀美入诗肠"的滋味,宋时林逋写有《茶》诗曰:"石碾轻飞瑟瑟坐,乳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无人识,闲对茶经忆古人"。白居易咏茶"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
茶境与禅境有相通之处。清静、安心、无为等等。茶与禅一样,可以洗尘心,涤凡虑,精心俭德。故在寺庙里修行的僧者禁酒而用茶怡情养性。僧齐已诗曰:"石鼎秋涛静,禅回有岳茶"。
四、名人品佳茗,芳茶传四方
我国以茶当饮料,从神农时代开始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目我国茶的种植区有18个省市946个县市,茶园面积1600多万亩,年产茶叶40万吨,年出口量达13。5万吨。世界五大洲中有50多个国家种茶,年产量达200万吨,茶消费国达150多个。栽茶、制茶、煮茶和饮茶技艺都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明饮料。
在人们生活中蔚成饮茶风尚,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那茶有是怎么传播开来的呢?
茶,其味苦甘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清凉解毒,利尿消肿,去腻消食,清心怡神,提神醒脑之功。有常饮常生精,使人食欲旺盛,精神饱满,身健有力,还童振枯,延年益寿之效。
这是茶的内涵所在。正因为如此,人们视茶为养生怡性之妙药,奉为珍品,祭品、贡品、礼品。从自采自用、到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又到传饮传种传制传卖,这过程经历代名人名记名颂名传而至。
1、 僧人传茗
谈到僧人传茗首推唐代复州竞陵(今湖北省天门市)龙益寺智祖禅师之陆羽的《茶经》大作,《茶经》三卷十节对茶的栽培、采摘、炒制,烹煮饮用,计划管理等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论述。
成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对茶叶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茶经》被称为茶业的百科全书,陆羽被称为茶仙、"茶神"、"茶圣",可见其对茶叶影响之大。
由于茗茶依名山名水春时发,与寺庙为邻生,僧人坐禅均以茶提神清心,僧必善茗,宣茶育经。
随唐朝佛教盛行而运转九州。公元729年间,日本圣武天皇派高僧最澄禅师来中国交流佛教,他回国时带去茶种,播于国台山麓,深受皇家赞赏,并将茶种扩大到五个县,成为皇室贡茶。1191年,日本荣西禅师来中国时,再带茶籽种植福冈等地,并竭力宣扬饮茶的好处,1211年他著有《吃茶养生记》,卷首开头就写道:"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人伦采之,其人长命。
"而且还亲自用茶治好了大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于是吃茶养生在日本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有独到之处的日本茶道。
据《随书》记载,随文帝扬坚微因头痛不止,遇一僧人告知:"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可愈",果然,皇帝喝了那茗草煮的茶水,头痛就消除了。
因此,茶被为灵丹妙药。
2、 贡茶与赐茶
茶被皇孙贵族视为养生之妙药,列为百姓孝敬皇上的贡品。所谓工茶,就是各地将自己采摘芽嫩,炒制精湛的名茶在清明前帝到皇宫。皇帝得茶后,先行祭祖,然后赐给亲近的大臣品饮,并以茶摆设清明大晏,以飨群臣。
皇帝派遣大臣出使列国时,也以茶为厚礼,亲善邻邦。唐代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时,曾带了很多茶叶作为陪嫁,公主入藏后,以茶赐臣待客,素有肉食习惯的藏人,饮茶之后,顿觉肠胃汪爽,胃口大增,自此后饮茶在西藏蔚然成风,嗜茶如粮。
宋微宗著有《大观茶论》以嗜好茶著称。乾隆皇帝曾亲自到杭州品饮龙井茶,至太湖细啜碧螺春,入川峡评尝蒙山茶,赴福建啜品铁观音。所到之处品茶赐名,写有《观采茶作歌》,其歌词唱道:"火前嫩,火后老,性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南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漫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曾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劫览民艰晓"。乾隆享年88,勤政60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泰发安。他于85岁让位嘉庆,当有位老臣为之惋惜向他面呈:"国不可一日无君"时,乾隆哈附带大笑,抚着银须,意味深长地答曰:"君不可一日无茶啊!"由此可见,乾隆不仅是位知茶用茶嗜茶如命的品茗行家,而且是以茶体察民情的皇帝。
3、 斗茶品茗,以茶益思
唐宋盛世时期,各地年年都要邀请文人志士来斗茶,以选好贡茶,讨为皇上,斗茶之风盛行。北宋就有范仲淹的《斗茶歌》云:"北苑将期献王子,株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簿冷芷"。
斗茶也是切磋种茶制茶技术和品饮艺术的机会,对茶技的代代更新出茗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人则以崇茶为尚,尚茶为荣。宋时司马光笑问苏东坡:"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爱此二物?"东坡欣然答道:"奇茶妙墨俱香"表达了文人视茶为宝(文人称纸、笔、墨、砚为文房四宝),茶墨兼爱的志趣。
茶引学士文,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品饮仙茗而呤诗赋歌作画。李白赋诗赞美君山银针茶"淡扫明湖开玉镜,丹山画出是君山"。 郭沫若到杭州虎跑泉饮西湖龙井茶有诗曰:"虎去泉犹在,客来茶甚甘。名传天下二,影对水成三。
饮览湖山美,豪游意兴酣。春风吹送我,岭外又江南"。这样把龙井茶与西湖山水连成一体,将茶醇与游人的豪情惬意联在一气,让他人也能领略一番品饮西湖龙井茶的美好感受情趣。
五、茶市文化趋向
据陆羽的《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这就是说饮茶源于中国,至今五千多年。目前,在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种茶、产茶及100多个国家进口茶叶,姥茶的消费国家就有150多个,用茶人口占总人口2/3以上,而且消费水平几乎都达到一日不可无的程度。
象英国、爱尔兰和伊拉克等国家人均年消费量达4公斤左右的水平,茶叶市场寓于人民大众生活之中。
1、 生活化
以茶进食,提高食欲,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化。
饮茶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传向内地边疆,由于茶有消食去腻的作用,所以在西藏、新疆、内蒙古深受吃牛羊肉、喝牛羊奶的藏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同胞的青睐。
西藏的藏饮茶的习惯除了清饮以外,更多的是喝奶茶和酥油茶。藏族同胞热情好客、客来敬茶,酥油茶是敬客最隆重的礼节。喝酥油茶讲究茶具、金、银、铜、铝、铁壶作工精细,佐料有:花生、瓜子、松子和芝麻糖等香料食品,客人从主人手接过一碗热腾的酥油茶,道个谢,慢慢品尝,边喝边吃小吃,喝下油滋滋,香喷喷的酥油茶,极感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藏胞每人每天都要饮20碗茶,平均每年人均消费茶叶15公斤,为全国最高。蒙族同胞则养成了"三茶一饭"的饮食习惯,早、中、晚喝三次奶子茶,晚上一家人吃顿团圆饭。蒙族同胞也有敬客奶子茶的文明风尚,当你进入蒙古包,主人把煮得热气腾腾的奶子茶敬向客人,佐以炒米,喝起来别有风味,蒙族人均每年消费茶叶量达9公斤之多。
在新疆则是北疆维族喝奶茶,南疆维族喝香茶。他们以茶代汤,边吃抓饭边喝咸滋滋、热乎乎的奶茶,一餐不缺少。无论是藏族还是维族或是蒙族同胞都有了"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惯。汉族同胞大多是饭前饭后饮茶,以清饮为尚。
产茶区也有茶食的习惯,如茶粥,茶饼、茶菜等等。宋朝苏东坡就曾把饮茶进餐和为清欢而作词赋浣溪沙《游南山》"细雨斜风作少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莴荀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总之,茶已成为中国人民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如王安石所云:"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2、 大众化
从元朝开始,茶叶制作改团茶为散茶炒青,出现了冲泡茶。散茶具色香味形于一体,其泡茶方法讲究水质、水温和茶炉、茶具。
斗茶品茗也是重茶香之清爽,重茶味之鲜醇。重茶形之美,重茶色之活。宋朝诗人袁牧曾生动的记述了这种饮茶趣闻:"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如此饮茶幽然潇洒的清饮雅尝的风格逐渐而成,清饮雅尝之风进入庭园文化,使其琴棋书画兴味更浓。倘若伴以弹琴说唱,茶香味醇就更有回味。边饮茶,边对奕,清醒自在,可立不败之地。人入茶境,浮想联翩,书如其境,画作如梦,妙不可言。
世上许多名作都与茶饮有缘,冲茶清饮简便易行,既可自斟自饮,又可与人对饮相侃而谈。于是茶之清饮容易同人们各种社会活动(政治、经济、文化)结缘,运用而生,走向大众化。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饮茶也从庭园家走出奔向社会、餐馆、茶馆、茶室无市没有,甚至招待所、宾馆每套房间和大小会议室都必备有茶。
从餐桌茶饮到音乐茶座或是卡拉OK都可看见人们在津津有味地清饮侃谈。特别是有名的广东早茶,从"一盅两件"的清饮茶叙到随意小酌的茶点以至筵席欢宴,无处不是以茶敬客。时下在广州、香港请人吃饭都以"请饮茶"邀称为尚,过去早茶只是"一盅两件三小时"专为"老头"闲聊的角落,而今已成为男女老幼,携男带女,南北友人,中外宾客高朋满座的殿堂,初来诈到,即可感受到茶香扑鼻的宜人气息,随席坐下就可看见琳琅满目的风味小吃,诱人胃口,环视四周便可窥见或是一家老少欢聚一桌,或是团团一席的亲朋聚会,或是男男女女各方人士在欢叙离别之情,谈情说爱,基生意,交流信息谈天说地,纵谈天下大事,唧唧喳喳,就如百鸟归巢,百凤争阳之势,朝气蓬勃,煞是一派好景象。
其实这种景观,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是早市有,就是午间夜里,无论你走进哪个茶楼酒馆可看到热闹非凡的茶市餐饮,以茶会友蔚然成风,趋于大众化。
六、茶文化心理效应
人称西湖龙井茶为真善美联社。
其实所有饮过茶的人都会有这种真善美的感受,而随着饮茶时间的延长,真善美的感受会越来越强,人们也就越来越喜欢饮茶,唐朝刘贞亮总结"饮茶十德"有:"以茶养身体,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尝滋味,以茶可雅志。
"我们则以为饮茶有三得:一、以茶之真养生益气,延年益寿;二、以茶之善亲和人际关系,和谐欢愉;三、以茶之美陶冶情趣,高情远致。
一、 以茶之真养生益气,延年益寿。明代顾元庆著有《茶谱》记述;"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所有饮过茶的人都会有所感受。现代科学研究分析证明,茶所具有的色香味形都是由优异的土壤、水质(泉水)、气候等天然条件和精湛的炒茶技术造就而成的,茶叶含有300多种以上有药用效果和营养价值高的化学元素。
饮茶使人有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而产生一种安全感。这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人工食品泛滥的社会其可信度更高。
二、 以茶之善亲和人际关系,和谐欢愉。茶性微寒, 茶味醇而不烈,刺激柔和,溢有回味,提神醒脑而不至昏迷,饮茶不会向喝酒那样使人醉若如泥,意识模糊;也不会象抽烟那样中毒上瘾。
自古以来,勤正廉明的执政者都曾以茶代酒,清饮倡廉,奉公节俭,深得人心,取得好政绩传为佳话。以茶为礼,崇茶贞节,蔚为风尚,代代相传。客来敬茶,以茶会友,茶香味浓,情投意合,促膝相谈,和谐欢愉。
三、 以茶之美陶冶情趣,高情远致。茶具有色香味形之美于一体的特点,茶以其多姿多彩的形色之美令人赏心悦目;茶以其芳香之气,鲜醇之味令人心旷神怡。茶富有"一汲清冷饮,高风味有余"的魅力使人进入一个难以令人神会的意境,茶境和祥境都有清静与无为相通之处,它一样可以洗尘心,涤凡虑,啜英咽甘,精行俭德,故有"茶禅一味"之说。
饮茶和坐祥都有助于人们清静养神,恬淡虚无,祛除私欲,澄心静默,使自己的精神进入一个超然的境界,求得心理平衡,身心健康,而寿天年。
茶给人以真善美的感受;茶给人以真善美的涵养;茶给人以真善美的情趣。
难怪有人赞叹"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著名英国女作家韩素音女士在谈到饮茶时有三点体会:"一、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二、如果没有杯茶在手,我就无法感受生活;三、人不可无食,但我尤爱饮茶"。
由此可见,饮茶可以提高人的境界,使人超凡脱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