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雷达无法发现隐形战机,那己方怎样确定隐形战机的位置?
“塔马拉”无源雷达的研制,始于60年代初,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新研制了一种地面雷达制导的“斗牛士”地对地导弹,而华约国家的各种雷达一时都难以发现它。于是,华约总部给捷克巴尔杜比采特斯拉军工厂下达了一项绝密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能够发现美国导弹的雷达。
刚开始,人们认为这项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雷达。可是,经弗·佩赫和他的同事们三年零六个月的苦心攻关,终于使这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研制工作是在布尔诺军事科学院黑暗的地下室里秘密进行的,这里除了几个简单的检则仪表外,几乎一无所有。 就是在这个不足50平方米的地下室,凭借着极为简陋的器材,却诞生出世...全部
“塔马拉”无源雷达的研制,始于60年代初,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新研制了一种地面雷达制导的“斗牛士”地对地导弹,而华约国家的各种雷达一时都难以发现它。于是,华约总部给捷克巴尔杜比采特斯拉军工厂下达了一项绝密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能够发现美国导弹的雷达。
刚开始,人们认为这项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雷达。可是,经弗·佩赫和他的同事们三年零六个月的苦心攻关,终于使这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研制工作是在布尔诺军事科学院黑暗的地下室里秘密进行的,这里除了几个简单的检则仪表外,几乎一无所有。
就是在这个不足50平方米的地下室,凭借着极为简陋的器材,却诞生出世界上第一部无源雷达,当时命名为“科帕奇”。这其实就是“塔马拉”无源雷达的第一代。
对“科帕奇”的测试工作是在北捷克州的3个山丘上进行的。
在雷达启动前的最后一刻人们还十分紧张,但是雷达运行后所发生的一切,震惊了在场所有人。“科帕奇”能迅速而准确地发现在方圆几十千米范围内活动的两台移动式雷达,还能准确地显示这两台雷达在现场的活动情况。
当时来验收的苏联专家,竖起大拇指称赞弗·佩赫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第二代产品“拉莫那”和第三产品“塔马拉”相继于70个代中期和80年代初诞生。与第一代相比,后两代无源雷达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特别是第三代“塔马拉”,除增加了高效的计算机外,还更新了一批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从而使该雷达的效率和准确度有了空前的提高。其特点是,在方圆500千米范围内能同时追踪70年目标,包括空中的隐身飞机和地面上工作的有源雷达。
其实,“塔马拉”无源雷达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本来隐身飞机反射的雷达信号几乎是捕捉不到的,但是,如果飞行员自认为很安全,经常打开机载雷达进行观察和校正航线,其雷达波就有可能被“塔马拉”发现。
虽然隐身飞机用以校正飞机轨道的雷达波一瞬间很短,“塔马拉”只能捕捉到它几秒钟,但这足以对隐身飞机构成威胁。
“塔马拉”无源雷达由四个部分组成:地面雷达、右侧监测站、左侧监测站、中央监测和评估控制站。
隐身飞机的雷达信号首先被安装在三个控制站上的接收器捕捉,左侧和右侧监测站立即把捕获的雷达信号传送到中央控制站;根据两侧控制站和中央控制站捕获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飞机的位置,而飞机的高度则由捕获和判断飞机识别信号的地面雷达来确定。
“塔马拉”雷达能将所有捕捉到的信息,及时输送给防空导弹发射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经过高速计算,立即向给防空导弹传送所需全部参数,并自动完成发射动作。
维拉雷达是捷克雷达专家、人称“雷达怪杰”的弗·佩赫发明的。
他的思维与众不同,多技术怪招。传统雷达靠发出强列的电磁波搜索信号去搜寻目标,维拉雷达反其道而行,靠大量接收信号而使目标现形。具体地说,维拉雷达只接收信息,通过分析空中商用电台、电视台的频率和信号特征及其他信号的波动状态,来侦测隐形飞机踪影。
电台和电视台在全球数以万计,工作频率较低。隐形飞机上也有机载雷达,必有信号发出;飞行员也需要不断地校正航道,两者都发出较强的电磁波。隐形飞机一出现,就扰乱了空中原有的低频电磁波平衡状态,露出“马脚”。
在这一瞬间,天机已泄露,就被维拉雷达捕捉到讯息。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