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说说对人物的看法
这两句诗说的是《红楼梦》中出类拔萃的两位姑娘:林黛玉和薛宝钗。
一、作者写这两个人物,是寄托了他对女性美的两种极致理想。“双峰对峙,双水分流”;
二、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表达——林黛玉代表的是他的灵魂追求,薛宝钗代表的是他的理性襟怀。 林黛玉代表出世与隐逸,薛宝钗代表入世与补天(经世致用)。《红楼梦》第一回“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曹雪芹一大心病是:自恨才华过人,不能经世致用。
三、人物分析:持主流观念,认为林黛玉比薛宝钗的思想境界要高一层次。 但人情世故要低一层次。
1、对爱情的境界。林直道而行。她与宝玉的爱情是思想上相激相荡,精神上相互依赖,灵魂上共存共亡。爱得深刻,爱...全部
这两句诗说的是《红楼梦》中出类拔萃的两位姑娘:林黛玉和薛宝钗。
一、作者写这两个人物,是寄托了他对女性美的两种极致理想。“双峰对峙,双水分流”;
二、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表达——林黛玉代表的是他的灵魂追求,薛宝钗代表的是他的理性襟怀。
林黛玉代表出世与隐逸,薛宝钗代表入世与补天(经世致用)。《红楼梦》第一回“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曹雪芹一大心病是:自恨才华过人,不能经世致用。
三、人物分析:持主流观念,认为林黛玉比薛宝钗的思想境界要高一层次。
但人情世故要低一层次。
1、对爱情的境界。林直道而行。她与宝玉的爱情是思想上相激相荡,精神上相互依赖,灵魂上共存共亡。爱得深刻,爱得不顾惜自己,不惜付出生命与灵魂的代价,性情率真。个人认为这是爱的最高境界。
举例:(第五十七回宝玉着魔)袭人定了一回,哭道:“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宝玉)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李妈妈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
只怕这会子都死了!”黛玉一听此言、、、、、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爱得深沉,才爱得这样痛。
宝钗的爱,与黛玉的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行为上也比较曲折隐蔽。
A、她爱宝玉,是因为生活圈子里只接触到这么一个俊秀温柔的男孩儿。是对异性的好感,不是两个人在精神上相互理解,相互依赖。她和宝玉的思想观念背道而驰。
我相信,如果不是因为环境闭塞,她能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男子,她不会选择宝玉。(宝玉在经世致用上实在是个废物)
B、她对宝玉,是一种似远实近、气定神闲、张网以待的态度。步步为营。对上层主子的讨好与对下层丫头的笼络,通通用上。
对上,讨好贾母和她的姨妈王夫人。但贾母不大吃她这套(姜是老的辣),王夫人很舒服,特别是王夫人逼死金钏后良心不安,她急忙赶去安慰王夫人,并送自己的两件新衣服给金钏装殓。在王夫人面前赢得了好印象。
(第三十二回)、、、、、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 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宝钗叹道: "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
————据宝钗自己说:“况且她活著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 ,身量又相对”,可见宝钗笼络有地位的大丫头时,对其态度之接近和亲热。
但是,一旦金钏死了(没有利用价值了),马上态度就变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曹雪芹含蓄地把这两句话放在一个场景里,让读者自己体会人物语言的矛盾与冲突,但做得相当婉转,隐晦,唉,作者潜伏的深邃而严冷,尽在其中!
另外,宝钗对怡红院的人员极为上心,清楚地知道所有人的身份、职务、性格。
除了首席丫头袭人成功地被她笼络过来。就连小红这种没地位、没头脸的小丫头,她也深知底细,可见她对怡红院做了地毯式的了解:
(举例)“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 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她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儿,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她素昔眼空心大,最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
这一节含蓄提到宝钗对怡红院的熟悉程度。对于这样一个毫无地位的、主人宝玉都不认得的丫头小红,不仅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而且连性格为人都十分清楚。同时作为对比,曹公还写了凤姐,这么精明的管家人物也不认得这个小红。
由此可见,宝钗对宝玉的周围人物已经打理到什么程度了!
2、对友情的境界。林对朋友真诚相待,心境澄澈。全无世情观念。情感真挚。紫鹃是黛玉的丫头,但她俩的关系更象是知已,紫鹃在黛玉面前说话有时竟全无尊卑之分:
(第五十七回)紫鹃、、、、、悄向黛玉笑道:“宝玉的心倒实,听见咱们去就那样起来。
”黛玉不答。紫鹃停了半晌,自言自语的说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黛玉啐道:“你这几天还不乏,趁这会子不歇一歇,还嚼什么蛆。
”紫鹃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这是丫头敢对主子说的话吗?这是平等的、知已对知已的关心与爱。我相信,在大观园,只有黛玉的紫鹃能说出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已经完全违背了封建道德观念。可见黛玉平日对丫头的态度如何。至于宝钗,莺儿是万万不敢跟她说这种话的;她对金钏生前死后不一的态度,也完全可以说明她对丫头是否有真情。
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对宝钗)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黛玉的心澄澈清明,不含杂质,自批己过,绝不文过饰非。对朋友非常真诚坦率,竟似不顾及世情。
再看宝钗,她偷听小红的私情,眼看要被发现,是如何处置——(第二十七回)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 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她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 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她在这 蹲着弄水儿的。
我要悄悄的唬她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她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又是 钻在那山子洞 去。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她二人是怎麽样。
————嫁祸于人,毫无愧疚之意,感觉到她的智慧、应变和冷情,都是万中取一的。能把不利于自己的局面瞬间扭转,并借力打力,反捅情敌一刀。简直如武林高手,要么不出招,出招必见血。
她的这种背后下刀,比黛玉的当面冷嘲热讽更低层次。
可见宝钗并不真的是封建道德观念培养出来的淑女,她其实和袭人一样,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对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维护及追求,不惜违背道德观念。
当然,这种事,她和黛玉后来再怎么好,也绝对不会象黛玉这小傻瓜一样,自剖自批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