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保税区?
什么是保税区?
保税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由于保税区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实行比其他开放地区更为灵活优惠的政策,它已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 因此,保税区在发展建设伊始就成为国内外客商密切关注的焦点。
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1990年6月,经中央批准,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992...全部
什么是保税区?
保税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由于保税区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实行比其他开放地区更为灵活优惠的政策,它已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
因此,保税区在发展建设伊始就成为国内外客商密切关注的焦点。
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1990年6月,经中央批准,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992年以来,国务院又陆续批准设立了14个保税区和一个享有保税区优惠政策的经济开发区,即天津港、大连、张家港、深圳沙头角、深圳福田、福州、海口、厦门象屿、广州、青岛、宁波、汕头、深圳盐田港、珠海保税区以及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
目前全国15个保税区隔离设施已全部经海关总署验收合格,正式投入运营。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各保税区纷纷加快了实质性启动,基本建设进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海内外客商投资踊跃,大多数保税区首期开发区域的土地已批租或出让完毕,并在进一步开发二期工程,吸引外资工作也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国各个地区的保税区已经根据保税区的特殊功能和依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集中开发形成的功能有保税物流和出口加工。
随着中国加入WTO,全国保税区逐步形成区域性格局,南有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中有以上海、宁波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北有以天津、大连、青岛为主的渤海湾区域,三个区域的保税区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口岸,并形成独特的物流运作模式。
什么是保税物流园区?
从国内第一个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起,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五六个年头,这期间数以百计的物流园区拔地而起,物流园区成为了一个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新词汇,物流园区成了许多地方发展物流的关键词,甚至很多地方的物流规划已经演变成为物流园区的规划。
然而,“什么是物流园区”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思考,数以亿计的投资之后,人们似乎还只停留在物流园区的这个词汇上,物流园区既没有概念也没有理念。
就象物流没有统一的、一成不变的定义一样,物流园区的定义也一样。
中国的物流定义和外国的物流定义不一样,学术界的物流定义和产业界的物流定义不一样,现在的物流定义和过去的不一样。但是,毕竟有各种各样的物流定义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
欧洲的物流园区定义其内涵也是在发展中变化(以后将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不必刻意追求统一的物流园区定义,但是,我们必须定义它,否则,我们物流园区的决策就缺乏基本的依据。
我们可以发现,在外语中,有相当一些词汇都表示了“物流园区”的意思,以下列举其中部分词汇:
1。
Centres logistiques de fret
2。 Gares routières de marchandises
3。 Logistics park
4。 Platform freight terminal
5。
Interporto
6。 Centro integrado de mercancias
7。 Güterverkehrzentrum
8。 Transport centre
9。 Freight village
10。
Transport center
11。Logistics hub
12。Logistics center
13。Distribution park
从全球范围内来分析,物流园区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从以上不同文字的表示中,我们也可以判断,世界很多国家在物流园区的发展方面都进行了尝试。
然而,物流园区对于中国物流界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那么,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探讨适合中国的物流园区定义呢?本文根据国内外的一些观点来探讨定义物流园区的方法。
首先以中国第一个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基地和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为例来分析探讨物流园区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平湖物流基地的定位》一文中的部分文字,这篇文章对物流园区(基地)进行了十分有价值的探讨:
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始建于1998年12月1日,它的出现可称国内第一,但当时提出物流基地这个概念,也没有作太系统、准确的理论上的界定。
2000年初,平湖物流基地推出了一个对物流基地界定的概念,叫做“建设物流事业基础的一个特定区域”,它的特征有三:一是综合集约性;二是独立专业性;三是公共公益性。
一、多种运输手段集合
多种运输手段集合也叫多式联运,平湖物流基地首期开发区分两大功能片区,一个叫国内综合物流园区,一个叫国际中转物流园区。
国际中转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定位叫做:以海铁、公铁、海公等多式联运为手段发展国际中转物流。
二、多种作业方式的集约
除了国际中转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基地首期开发区还有一个国内综合物流园区,这个园区的功能定位是五句话,我们叫做五位一体: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
功能式特性就是综合、集约,这种集约主要体现在多种作业方式的集约上,包括仓储、配送、货物集散、集拼箱、包装、加工以及商品的交易和展示,还应该体现在技术、设备、规模管理等方面。
三、多种运行系统的协调
运行系统的协调主要反映在对线路和进出量调节上。
大规模的物流基地,同时也是指挥、管理和信息中心,通过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的集中,使它具有非常强的指挥功能。
四、多种城市需求的选择
城市发展的需求有许多,小到菜篮子工程、连锁商业的发展,大到缓解交通压力、理顺城市的功能。
从这个角度出发,物流基地应该建在中心城市的外围,具体配置在哪里,这要看所服务的极地区域的辐射投向,要看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以保证物流基地的生命周期。
五、多种服务手段的配套
根据平湖物流基地三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物流基地,还应该具备以下的服务性功能,包括: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专业教育与培训功能、共同配送功能。
另外,物流基地还应该在有关部门(商检、法律、税务、保险、银行、铁路、民航)配合下,开展下列领域的配套服务:①协助进行商品的仓储、检验和报关、代理征税;②开设货物运输紧急救援系统;③利用信贷技术,协助进行货物跟踪;④通过仲裁系统,帮助交易人处理纠纷;⑤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优势,开通卫星网、Internet网、EDI等先进通讯和处理手段,满足用户特定需求;⑥全面提供现代化支持决策系统和服务,帮助交易人进行市场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航务周刊》 )
通过对以上文字,我们看到,文章的“一、二、三、四、五”主要阐述的是平湖物流基地的功能,而“配套服务”也主要是由社会公共部门提供的。
我们再来看看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情况。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是在国务院、国家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等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自由港成功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参照《京都公约》关于自由区的要求,结合中国入世的进程,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快捷、无障碍贸易与物流最大化。
通过营建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三大中心,重点围绕货物在境内外快速流动、区港营运一体化和提高海关监管效率。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港区联动试点方案基本设计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拓展保税区功能,提高保税区在新形势下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通过设立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促进国际港航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增强上海港对整个“长三角”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物流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进行有益的尝试。
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要力求在政策上有所突破;在管理模式上具有示范性;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要争取达到明显的成效。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区港优势叠加,设定四大功能
—国际中转:对国际、国内货物及进出口保税货物进入保税物流园区进行分拆、集拼,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
设计国际中转功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港口地缘优势和保税区优惠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保税区所具有的“两头在外”的功能和港区航运资源为货物快速集并、集散等方面提供的便利条件,开展货物进口、出口、中转的集运、多国多地区的快速集并和国际联合快运等业务,加快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流动。
—国际配送:对进口保税货物进行分拣、分配、分销、分送等配送分拨业务,或进行邻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设计国际配送功能是利用保税区特殊政策,在区内开展商品简单商业性加工和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配送高效化的业务,为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利环境。
—国际采购:对采购进区的国际货物和进口保税货物进行出口集运的综合处理和邻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分销。设计国际采购功能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引入跨国采购中心在物流园区建立全球化的采购系统,组织采购国内货物的出口,依托本国的制造能力与之形成全球物流供应链的核心节点,促进国内商品出口,成为本国商品走向世界市场的一条绿色通道。
—国际转口贸易:赋予保税物流园区内企业在区内开展转口贸易功能。设计国际转口贸易功能是鼓励进区企业开展国际物流运作,开展以转口贸易为核心的服务贸易,从而促进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快速发展、口岸功能的全面提升。
(资料来源:《实施区港联动战略、构建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建成国际化的保税物流园区》)
无独有偶,通过对大量的资料分析(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在探讨物流园区过程中,在国内很多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设计资料以及代表性的专家学者研究中,其关注点更主要地集中在物流园区功能上,在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设计中,都是通过描述其功能而论证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而其他一些关键问题往往是一笔带过。
事实上,对于物流园区而言,其功能只是个“中间体”。首先,物流园区的功能和服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能不等于服务,而无论是对于物流园区的进入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其客户而言,它们所关注的都是物流园区所提供的服务或价值而不是其功能本身。
然而,从功能到服务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营者来实现。而作为物流园区现在的计划者或者未来的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甚至物流园区功能的实现或具备也未必是物流园区的计划者能够完成的,而可能是进一步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完成的以及公共机构所提供的。
那么,泛泛地罗列纷繁的功能就显得有些累赘和冗长。
首先,物流园区是提供服务的,其中包括物流服务以及相关服务,与其关注功能不如关注服务,物流园区应当明确其所提供的服务,因为作为物流园区的客户需要的不是物流园区的功能而是服务。
而恰恰相反,在很多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设计中,其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并未明确。
其次,探讨物流园区的定义或含义不能只关注其功能,因为物流园区首要的不是功能而是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其中包括管理模式、业务模式、投资主体、经营主体、核心竞争力等。
如果我们试图定义物流园区,那么,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作为一个定义所需要的要素。结合国内外的物流园区发展情况,作者建议在定义物流园区时,应当包括以下要素:
一,土地规模空间场所
空间大小—土地规模。
物流园区是大概念而一般意义上的物流配送中心是小概念,这一点在国内外都是明确的。因此,要求物流园区有一定的规模。因为规模大小将决定物流园区所能够承载的设施、功能与服务。空间管理。一种是可以自由进出;另一种是有严格的管制。
比如,上海的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是1平方管理左右,苏州的第一个保税物流中心是0。5平方公里左右,这些数字都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另外,保税物流园区和其他物流园区不同必须围网管理。
二,物流园区设施
物流园区设施包括直接用于物流服务的和间接用于物流服务的。
物流园区必须具备比较完备的设施,这些设施包括基础设施(用于仓储运输服务的设施)、公共设施(用于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卫生防疫、环保、银行、保险、法律等服务的设施)以及相关设施(用于办公、住宿、饮食等服务的设施)。
三,物流园区准入标准
一方面物流园区有商业性;另一方面物流园区又有公共性。因此,物流园区应当针对赢利性和非赢利性机构制订不同的准入标准。对于赢利性机构以市场竞争的规则决定企业进出或去留。
那种没有标准或在标准问题上先松后紧的做法是不科学的,那种对于国内企业门槛太高的做法,看似公平实质上是将国内企业拒之门外,也是“超国民待遇”的翻版。
四,物流园区服务
物流园区的服务包括物流服务和非物流服务。
既包括对进入企业的服务也包括对终端客户的服务。物流服务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以及供应链等。
非物流服务包括相当广泛的范围,主要包括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卫生防疫、环保、银行、保险、法律、物业、维护维修、研究开发、培训咨询、餐饮食宿等。
五,投资主体
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的物流园区尤为重要,绝大多数的物流园区都是从生地开始的,其主要情形是:物流园区都是政府主管部门或直属企业以土地形式投资控股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个“两个牌子一班人马”的机构,这就必然造成政企不分的局面。
因此,对于政府主导型的物流园区,既要明确投资主体本身,也要明确投资主体和经营管理主体的关系,其中要特别关注投资主体和经营管理主体的关系。
对于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由于投资规模很大,投资主体多元化也许是必然。
六,管理主体
现有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等其负责机构主要是管理主体而不是经营主体,如果一个物流园区是政府主导型的,那么,也许只有管理主体而没有经营主体,事实上,目前的政府主导型物流园区也都沿用了以上园区的体制。
七,经营主体
物流需要集约化,土地开发需要集约化,城市需要经营,等等,如果物流园区没有一个明确的经营主体,那么,土地以及各种投资的回报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避免表面上一个经营主体而实际上是各自为政或者只有管理主体而没有经营主体的局面。
单一的通过招商而转让或租赁土地的方式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运营主体的,经营土地和经营物流园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明确了经营主体,那么,在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设计中不能只停留在功能上,必须定义所提供的服务,依据“链”(需求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服务链等等)和“流”设计物流园区的业务模式或赢利模式。
八,海关
海关监管在国际物流和国际中转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保税物流园区而言其意义就更加非同一般,从这个意义上,定义了海关监管也就定义了物流园区。其中包括政策、法律、税收、技术和国际惯例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物流园区的发展是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物流园区也是官、产、学、研等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不能回避它,我们必须回答它。中国物流园区已经走过几年并不平直的道路,未来的路途仍旧很长,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科学地调查、研究、分析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的成败与利弊,探索出中国物流园区发展的成功之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