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预防校园暴力

求一篇小学安全知识讲座,关于预防校园暴力

全部回答

2011-03-21

0 0
    1、不轻信陌生人 (1)家长不在家时,有人敲门,不要轻易去开,要从门镜或门缝中看看,如果不认识,绝不能开门。 (2)陌生人来电话时,如果家长不在家,不要告诉陌生人家中没有人,只告诉他家中现在有事,让他过一会再来电话。
   (3)如果有人敲门买东西时,不要开门,只是回答“不买”;认为可疑时,可打电话报警,没有电话,可以窗户向外边过路人求援。   (4)不带陌生人到家中来,也不到陌生人家中去。
   (5)不把家门钥匙挂在脖子上,也不要露在外边。 (6)放学回家时,如果一个人回家,而且家中又没有人,在开门之前应先看看是否有人尾随,然后再开门进家。 (7)放学时,如果有陌生人在一校门口接(或者就是家长、朋友让来接),不要跟着陌生人走,并把这种情况告诉老师。
     (8)放学后排好路队按时回家。 2、不贪小便宜 (1)不接受陌生人送的礼物、食品、文具等。 (2)不和陌生人去游乐场、文艺厅、公园等地去玩。 (3)不乘坐陌生人的汽车或其它车辆。
   3、要提高警惕 (2)遇到陌生人问路时,可以指给陌生人方向,告诉他怎么走,但不要为他带路,特别是偏僻的地方。   (3)如果遇到陌生人不怀好意时,要敢于斗争,但不能蛮干,要有智谋,必要时要高声呼咕,要注意陌生人的相貌特征。
   (4)要记住自己家长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发生问题时,要及时和家长联系。 (5)晚上最好不要一个人出门去玩。 (6)晚上如果到外边上厕所,要有大人陪着 四,如果遇到校园暴力该如何面对 (一)不做逆来顺受的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听到学生、家长、老师等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校园暴力的人这样议论:“遇到这种事儿,给施暴者一点儿钱就是,犯不着挨顿打。
    ”“对这种人,咱惹不起躲得起,少理他们那一套就是。”“躲避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转学。”“像他们这种‘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气死公安,恼死法院’的人,你反抗又能怎样?弄不好还会越陷越深。
  ”大多数学生遇到勒索就乖乖给钱。事后,他们不但不敢告诉家长或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在破案过程中找到他们时,他们也不敢出面作证。   实际上,正是受害者这种软弱的态度,助长了施暴者的淫威,据调查,在一些学校里,常有个别为满足自己上网、玩游戏机和吃零食等欲望,强行向低年级的学弟、学妹索要“零花钱”的高年级学生。
  他们一般看准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低年级学生下手,“成功”之后,就一直盯着这些“软柿子”反复拿捏。  假如碰到稍有反抗的,他们就会给他“颜色”看看,直到被欺负者顺从为止。除“零花钱”外,他们还会向学弟、学妹强行索要自己喜欢的文具、手表、自行车等物品。
   令人担忧的是,逆来顺受的学生们长期忍气吞声,除使财物遭受更多的损失外,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更大的伤害:有的因身体受伤而住院治疗;有的因过分恐惧而精神失常;有的性格发生变化,整天沉默寡言、孤僻古怪……这种伤害对他们来说是终生的。
    同时,由于精神长期处在恐惧状态中,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情绪不稳、心情压抑、学习积极性锐减。 (二)不要以暴力制暴力“他们能抱成团儿,我们为什么不能?”“他找人打我,我也找人打他,看谁能打过谁。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迟早我会让他在我手里栽跟头!” 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   面对校园暴力,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自然是愚蠢的,因为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这种恶性循环的链条越长,校园暴力的发展越迅猛,其影响也就越恶劣。 话虽这么说,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在此之后,如果再受人欺负,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
  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   五,课堂小结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成长。
  我呼吁大家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努力增强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彻底杜绝各类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以实际行动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2011-03-21

578 0
    安全预防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行为。由于校园暴力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暴力行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校园暴力。
       面对在校园里悄然“滋长”的 校园暴力,我们该如何抵制呢?   (1) 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 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
    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   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语言暴力主要指通过语言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行为。     心理暴力主要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如恐吓、侮辱、排斥、歧视、孤立等行为都是心理暴力行为。心理暴力与行为暴力和语言暴力相比,因其隐蔽、侵害事实难以界定、伤害结果的后发性、迟滞性,而被忽视。心理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施暴者。
    心理暴力对我们青少年的危害是潜在且持久的,它会使我们无法对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我们以后的社交能力,同时使我们对社会、对人性也无法建立正确的认知,也可能使受害者患上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了解了什么是校园暴力,我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多一分警惕。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应自觉抵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校园暴力,尽自己所能维护自己和同学的生命安全。
     (2)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
    首先,我们应该远离那些充斥着暴力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报刊及游戏等,不给暴力文化留下喘息的空间。其次,不要受暴力文化的影响,贸然模仿影视或游戏里的暴力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暴力不会帮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它只会激化矛盾。
  再次,正确认识影视、书刊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意义,不盲目崇拜影视作品中那些“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不用暴力表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多接触有益身心的文化。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   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明白,道理是讲出来的,而不是打出来的。珍惜生命的同时,也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我们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文明用语“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十字应常挂口中,不讲粗言秽语。
    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不拉帮结派。宽以待人,互相尊重,相互礼让,相互体谅。遇到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制造问题的暴力手段。   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先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要有最起码的善良、同情心和怜悯感。当有同学“邀请”我们去参与校园暴力时,我们应该断然拒绝,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因素是引发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同学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压力。当我们面临心理压力时,我们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压力占据我们的头脑。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往好处想。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主动努力与他人沟通,我们应尽量敞开心扉,表达心情,诉说心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平衡心理,通过外界的帮助来完善思维,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从而避免遇事激烈冲动、自作主张。
  与他人交流、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都有利于心理压力的自我调节。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一些同学考虑问题过于钻牛角尖,做事不多考虑,认准了一点就无法想到其他问题,想不到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做了以后才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但往往这时候后悔已经晚了。
  所以,为了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我们青少年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知识,不仅要了解和青少年相关的法律,还要了解国家的其他法律法规;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我们应当自觉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法律,培养守法的观念并形成对法律的坚定信仰。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   总之,当我们面对 校园暴力时,我们应自觉对其进行抵制,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远离暴力文化,不参与暴力行为,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做一名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