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2010-12-26 10:04:38
自煎中药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历史悠久,疗效理想,深受百姓的信赖。所以古人曾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但在自煎中...[展开]
自煎中药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历史悠久,疗效理想,深受百姓的信赖。所以古人曾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但在自煎中药时,看似平常的事情,实际上则大有学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主任孙树文介绍说,药效的高低与煎药的用具、水量、火候、时间和方法关系密切,病人及家属应该掌握一些常识。
记好医嘱。医生在开好处方后,对初诊患者和有特殊煎法的药物一般都会详细告知煎药方法;另外药剂师在发药时,也会告诉病人哪些单包药物需要特殊煎煮。这就需要患者及家属认真听、仔细记,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要向医生或药剂人员咨询。
选择煎锅。煎煮中药最好使用砂锅,如果没有砂锅,也可以选用不锈钢锅或无破损的搪瓷器皿,但不能使用铁锅和铝锅。 因为铁器化学性质不稳定,能在煎煮过程中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而铝锅不耐强酸、强碱,亦不是理想的煎煮器具。
煎煮火候。一般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状态。也有单纯用急火或慢火煎的,要遵医嘱。
煎煮时间与次数。每剂药可煎煮两次,一般药第一煎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发表药、攻下剂挥发性较强,煎煮时间宜短些,先煎沸后约15分钟,二煎沸后10分钟即可,滋补药宜煎煮时间长些,趁热滤取煎液约100~200毫升;第二煎加水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趁热滤取煎液约100~200毫升。
注意第二次煎煮后,应挤榨药渣,避免煎液的损失。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服用或遵医嘱服用。
有试验表明,两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药得到的有效成分要多。因为药物煎煮后,溶剂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药物之内,另一部分在药物之外,形成两种不同的浓度。
当药物内部有效成分的浓度大于外部时,可继续向外释放;当浓度相等时,就不再向外释放了。 所以必须换水重煎,使有效成分继续向外释放。因此中药汤剂一般煎两次为宜。
那么,怎样操作才能发挥最佳的药效呢?孙树文主任进一步解释说:煎药之前,先用冷水将饮片浸泡1~2小时,这样会使根茎类药或不易煎熬药物的成分充分解析出;加水量以高出饮片2~3厘米或每次煎出药液100~200毫升为宜。
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植物细胞也慢慢膨胀、破裂,蛋白质及淀粉等就会逐渐溶解在水中,不会阻止有效成分的释放。
通常,药物的花、茎、叶宜浸泡20~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宜浸50分钟。
故一般复方药剂以浸泡40~50分钟为宜。如用开水煎,使细胞不易破裂;即使破裂了,有效成分也凝固体内而不易释出,药效将大打折扣。 此外,煎药时要避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也不要反复揭盖,以防有效成分挥发掉。
“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应根据药物的药效、毒性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煎药方法。”孙树文主任说,解表清热类药宜急火煎,时间要短,否则会降低药效,改变药性;厚味滋补药如肉苁蓉、熟地之类,宜慢火久煎,时间要长,使饮片中的有效成分更多地释放出来。
某些毒性药物如乌头、附子之类,亦应慢火久煎,才能减低毒性,增加药效。
对气味芳香或不耐热的药物需要后下,质地疏松、含挥发油沸点低的,如薄荷、荆芥等,一般煎煮10分钟左右即可;质地较坚硬、含挥发油沸点高的,如连翘、茴香等,不必后下,一般煎煮30分钟为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