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四书”指的是?

全部回答

2006-03-31

0 0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由宋朝朱熹归纳总结的并以此作为封建科举的核心“教科书”另外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本来还有《乐》,合成六经或六艺,但后来《乐》失传了,只剩五经) 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
  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孟子·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话既包括了他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了他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孟子讲人性本善,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
  《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就是说,这种“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既然人人都有,也就人人都可行“不忍人之政”。
    如此推论下去,自然可以得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的结论。《告子下》就说:“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既然“人皆可以为尧舜”,则当时的诸侯自然都可以成为“圣君”,都可以推行“仁政”了。
    《大学》: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的《礼记》中的一篇。  《礼记》的作者无法确考,据传为孔门“七十后学”各据其所闻撰写而成,其中有少量也许出自秦汉学者之手。此篇传说是曾参的学生记述曾参的言行的。
  文中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前者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后者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条目。是南宋以后理学家讲伦理、哲学、政治的基本纲领。  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经学教材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O ,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
    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
  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2006-03-31

38 0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006-03-31

34 0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006-03-31

36 0
论语 论语 中庸孟子大学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