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广东潮汕各地有什么独特的中秋节风俗?

全部回答

2010-09-23

0 0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  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
  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
    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
  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  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
  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
    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
  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  饼以潮州市郊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饼。
        最著名。范合盛号的绿豆沙,据说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馅。意溪?U饼皮薄而脆,馅滑腻清凉;包装也很有特色,用陶钵盛 装,上面用印有金字商号的大红纸封口,显得格外古朴,人人喜欢把意溪?U饼当作拜月的佳品。
    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摆摊设点卖?U饼,街上的行人,无论篮里盛的、袋里装的差不多都有?U饼。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
  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  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
  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
    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
  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U饼、芋头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
  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这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或胡人。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
    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U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U饼底下垫着一小块四四方方的白纸,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暗中传递消息,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U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
    结果—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农村因为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号。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
     直到现在,人们在中秋节还耍拜?U饼、芋头;有些农村,各家各户也还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烟堆和烧瓦塔的习俗。   。

2010-10-02

111 0
中秋夜烧塔 吃月饼 欣赏月亮 吃团圆饭等等

2010-09-28

110 0
拜月娘、荡秋千、燃烟堆、烧瓦塔等

2010-09-23

140 0
    潮州人都知,肯定是意溪范合盛的大?U饼。   远近闻名的范合盛是清末意溪镇一家饼铺的铺名,到现在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请范合盛大房的第四代传人范朝进老先生来和听友们说说:   “在清明前后开始煎?U,然后让它放一段时间,这样不会太热气,?U也比较纯。
    ”   范朝进老先生说,按节备料,精工制作是秘决。比方说做饼用的猪?U,尽管目前市场上成品猪?U供应充足,质量不错,价格也合理,但范朝进老先生说,他现在仍然还是坚持用自己煎的猪?U,一来是因为自己煎的猪?U才够芳香,二来是便于控制猪?U从煎到用的时间,因为猪?U不能随煎随用。
       意溪?U饼还有“豆馅藏过年”的说法。饼好吃与否,跟馅也有必然的关系。“意溪?U饼豆馅藏过年”的意思就是说,用来做饼馅的豆沙要盛在一个陶制的大水缸里,然后埋在地下“退火”,一年后才拿出来用。
  现在虽说已经没藏这么久了,不过也得至少存放了两个月。   “豆馅要存放两个月后再取出来使用,这样做出来的饼,入口有种清凉的感觉,这是意溪范合盛的特点。  ”   月饼的制作,最初时自然由家庭各自进行,但后来发展成为中秋传统食品,并且成为必备的节日礼品以后,便向精制、美味、定型方向发展,这也就是专业生产的开始。
  潮人这种专业化的生产,至少从明朝时就有了。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正圆形。  这是由于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节,潮人都取团圆的吉兆,故月饼又称为团圆饼。
  因为八月十五晚上,各家各户在看得见月亮的院子、阳台上拜月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供品。潮州月饼常见的有绿馅和乌馅,近几年,范朝进老先生又根据人们口味的变化,推出了一种叫“梅冬菜”的?U饼。尽管是经营传统食品,但范朝进老生也不忘与时代同行,这不单能让生意越做越红火,而且也能让潮州?U饼的香味越飘越远。
       虽然范合盛的?U饼品味不断推陈出新,烘焙月饼的方法也从柴炭土炉革新为电烤炉,但是,盛装?U饼的器皿却160多年来一直没变。   大家别嫌陶钵没有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铁质、木质或者纸质的盒子好看,但用陶钵盛装的?U饼,放多久都不会发霉。
     如果说月饼是全国各地都有的应节饼食的话,那么潮州还有一些是独具地方   特色。  “书册糕”和“腐乳饼”就非常受欢迎,不但潮汕人、外地人也喜欢。   书册糕又称炖糕,因为它制作定型时每包糕要切成一片一片,就象联成一本   书一样,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潮安县龙湖镇出产的书册糕最出名。   说起腐乳饼,听说在潮州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说是从前有一家糕点   铺,专门制作方式五仁龙凤饼,生意并不是很好。
  于是,老板和老板娘把原因归罪于制饼的师傅,准备炒他的鱿鱼。师傅无意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又气又急,一肚子的火气无处发泄,于是把一瓮红腐乳、半箕蒜头和一瓶陈酒全倒进做饼馅的缸内,然后扬长而去。  几天后,新来的师傅用这些饼馅照样做起五仁龙凤饼,没想刚出炉的饼有一股奇异的香味,很快便被抢购一空,老板后来了解到其中的奥秘,也就将错就错,打起了腐乳饼的招牌。
     不管故事是否真实,但腐乳饼的饼馅的确也与众不同。王维鸿和翁亨让,是潮   州两位做饼的老师傅,说起腐乳饼,他们侃侃而谈。     “五十年代开始出名,它口味比较独特,既甜又咸,多吃不觉得腻。
  现在很多人都怕吃水晶白肉,但人们却不讨厌腐乳饼里有大量的白肉。”   “乳饼的馅由很多配料构成,吃起来有酒香和腐乳的香味。”   俗话说,月是故乡明,月饼呢,也是家乡的香!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品尝工夫茶,多么美妙啊!   在潮汕,自古有中秋节有拜月的习俗,但拜月是潮人妇女和孩童的事。
    “女不祭灶,男不圆月”,古已成例。潮人拜月称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称为月娘。妇女拜月的重要心愿还在寻找一个好夫婿。潮汕有一首民谣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
  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   上边的介绍,是不是勾起了你在潮州故乡过中秋节的记忆呢?   在潮汕,中秋节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糯米碾成粉末儿,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用一个个木模子,把它们压在镂凹进去的部分里面。
    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花纹漂亮、清白如雪,一些动物形状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此外,还有一种用花生炒熟了加麦牙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尤其香脆无比。
  中秋节当天下午,家家户户还要祭祖。所以一些人家中秋节这天一大早,甚至提前一两天就开始忙开了。  卤鹅、做果、购买贡品,忙得不亦乐乎。   当三五之夜到来、玉兔东升时,人们就将大方桌摆在院子中央,然后,拿两根甘蔗在方桌上扎一个拱门,称为月宫门。
  祭月时,常让小孩子供上新买的文具——笔、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并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刚从井里打上来的“井心水”送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
    听众朋友,您是否记得您的母亲将您的新文具放上祭坛那虔诚的表情呢?那是母亲对子女最真诚的祷告,希望“阿娘”能保佑自己的子女学业有成,出人头地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可是父母们的期盼。
  他们会从祭坛取下一点烟灰,小心冀冀的用心包住,泡在“井心水”,让小孩喝下。  说那是“阿娘”赐予的灵丹妙药,喝下后会机智灵敏。这样的说法虽不可信,但这却反映了长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夜漫步潮州城乡,还能听到咚咚咚的谜鼓声和悠扬的弦乐声,人们穿梭于各个街道、社区的灯谜台,驻足在凉亭内、祠堂前听潮乐,热闹非常。   暮色降临,玉兔东升,潮人赏月的活动也就开始了。
    中秋赏月,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和条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潮人或设家宴于月下,为孩子们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古老的神话故事,共赏天伦之乐;或陈月饼、酒馔、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油甘、橄榄、香蕉、芋头等食物于庭院、楼台,全家人在银色的月光下一面聚谈,一面品尝节日的佳品。
    拜月都在露天,城市楼上居民则在阳台天台,面向月娘。假若碰到“云盖中秋月”的情境,也要等着有点月光才祭拜,总盼望月娘能给光彩。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粉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用柚牙装扮白鸽等等,在汕头则较少见。
    现代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购物方便,不象从前工巧。或争先占坐酒楼玩月,以先睹月色为快;或到汕头港湾、中山公园、金砂公园等地驾轻舟泛江海作月夜之游;或徘徊于街市,以睹节日晚市热闹的场面;潮人的妇女们也盛装出游,互相往来,嬉戏在在月光下。
   。

2010-09-23

111 0
赏花灯,逛庙会。

2010-09-23

141 0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