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什么叫“互文”

同上

全部回答

2009-07-03

0 0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示 例】 例子(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 例子(3)《木兰辞》 【特 征】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  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形 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 。

2009-07-16

713 0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示 例】 例子(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 例子(3)《木兰辞》 【特 征】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  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形 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 。

2009-07-09

715 0

     小兔的柠檬 [新手]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示 例】 例子(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 例子(3)《木兰辞》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