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四言句:仄平仄仄犯孤平吗,
回 应 幻 梦 逍 遥 兄
今天有点时间,可以回应一下幻梦逍遥兄。
我们写文章或与人讨论问题,断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无的放矢、故意歪曲事实、不顾一切地乱绕。
一、幻梦兄说:“反对楼上(指我怀恩集爱)所说:‘诗歌也好,对联也好,开始或靠前的词语可以让人产生“未完、未足”的感觉,而平声给人以“圆满、足意”的感觉。但读到最后,要给人一种圆满结局的感觉才好。 ’”接着举例李白的《静夜思》,后觉得还不够,又举柳宗元的《江雪》,以这两首诗作为“反对”的理由。
举《江雪》是针对我说“平声给人以‘圆满、足意’的感觉。但读到最后,要给人一种圆满结局的感觉才好...全部
回 应 幻 梦 逍 遥 兄
今天有点时间,可以回应一下幻梦逍遥兄。
我们写文章或与人讨论问题,断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无的放矢、故意歪曲事实、不顾一切地乱绕。
一、幻梦兄说:“反对楼上(指我怀恩集爱)所说:‘诗歌也好,对联也好,开始或靠前的词语可以让人产生“未完、未足”的感觉,而平声给人以“圆满、足意”的感觉。但读到最后,要给人一种圆满结局的感觉才好。
’”接着举例李白的《静夜思》,后觉得还不够,又举柳宗元的《江雪》,以这两首诗作为“反对”的理由。
举《江雪》是针对我说“平声给人以‘圆满、足意’的感觉。但读到最后,要给人一种圆满结局的感觉才好”的,因为《江雪》是押仄声韵的。
然而幻梦兄全然不顾我是限定在谈格律诗的话题里,楼主的题目是谈“孤平”和“律句”,我是解释诗联格律要避孤平和以平声首尾的原因,幻梦兄却拿古风的《江雪》来说事,牛头不对马嘴。
举例《静夜思》更是不知所云,不知想用它来反对什么。
幻梦兄说:“如李白《静夜思》,每个人都能把它续写下去,可是没有人去续。日本学者也在研究《静夜思》,普遍认为,静夜思正是缺陷美,把有限引向无限。”幻梦兄大概是想说明:《静夜思》是平声收尾的,如按我所说应该是圆满结局,但日本人研究说此诗有缺陷的,且是缺陷美。
我说的是声音的足句问题,幻梦兄又绕到内容上来说了。从“每个人都能把它续写下去”和“把有限引向无限”等语,就看出幻梦兄是指内容上的缺陷。声音结构的圆满与思想内容的圆满是两码事,正如一首歌,歌词唱的内容留下缺陷,不等于这首歌的音乐不完整。
二、幻梦兄说:“古汉语是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与双音节为主。即使是不合律也未必拗口。按楼上说:合律才有音乐美。中央电视台可以关闭了”。我上面的回答什么地方说了“合律才有音乐美”?不光是上面的回答,在其他什么场合我说过此话?即使在其他场合我曾经说过,也一定是就格律诗或对联而言,并非指任何语句,又怎么让中央电视台关闭?难道中央电视台的人都是用格律诗或者对联的形式来播讲?
三、幻梦兄说:“对楼上名字,还是作声律分析:怀恩集爱{平平仄仄。
古}【平平平仄。今】,如果合律就有音乐美,楼上为何不取一个合律的名字。按今韵,楼上的名字已经出律了。”
我一再强调,谈声律是对格律诗和对联而言,并非指任何语句(比如文章、自由诗、普通的对话、名字等等),幻梦兄拿“怀恩集爱”这个名字来说事不觉得荒唐吗?即使我起一个出律的名字,这能说明与我的观点相矛盾吗?我主张格律诗、对联要合律,难道我与人闲聊也要讲究平仄才行?正因为格律诗和对联的形式与要求与名字、说话、文章不同,才主张不能抹杀它们的声律要素。
在幻梦兄看来,格律诗、对联的形式是与名字、文章、说话、以及其他诗歌等等是一样的,所以无需讲声律。
“【平平平仄。今】……按今韵,楼上的名字已经出律了。”出律了吗?
四、幻梦兄说:“根据闻一多的看法,唐诗有平声韵,仄声韵,平仄换韵。
朱光潜说:‘中国诗节奏第一在顿的抑扬上,至于平仄相间,还是其次’,若依楼上,在沈约之前的诗歌就不是诗歌了。”
谁都知道“唐诗有平声韵,仄声韵,平仄换韵”,用不着“根据闻一多的看法”,但仄声韵,平仄换韵的唐诗都是古风,不在谈格律的范围。
“朱光潜说:‘中国诗节奏第一在顿的抑扬上,至于平仄相间,还是其次’”。幻梦兄引朱光潜的话想说明什么?首先,幻梦兄读懂朱光潜这句话没有?朱先生说的是,中国诗歌的结构,可分“顿”“逗”“句”,“顿”就是音步,中国诗的节奏首先表现在音步上,表现在音步声调一低一高(抑、扬)上,这样,表现节奏就要更细致、更具体地讲究到平、上、去、入四声,而不是仅仅划分平仄(因为仄声还包括了上、去、入三声)。
按朱光潜先生的理论,要使中国诗的节奏更富有音乐性,将四声只归并为平仄两类还不够,还要细分到四声。幻梦兄的抛弃平仄,与朱先生的理论相去更远,幻梦兄却偏偏要拿朱先生的话来证明自己的看法,实在是可笑之极。
“若依楼上,在沈约之前的诗歌就不是诗歌了。”这话十分强词夺理。
五、幻梦兄说:“解释了:‘花开三章清平调,叶落一曲长恨歌。’五个阴平,一个阳平,不拗口”。不拗口归不拗口,不合律归不合律。
不合律的未必拗口,但是要想不拗口,就必须讲究声调。这副对联在创作时,作者是充分考虑了声调的,如果是拗口的,这位楹联会长绝对不会写出来。考虑声调,考虑不拗口,这本身就是讲究声律,只是不按常规的平仄格式而已。
写出不拗口又不同于常规格式的对联,不能证明不合律的对联都不拗口。再说,这副对联再怎么突破,它还是上联收仄、下联收平,还是讲声律的。
六、幻梦兄说:“楼上能够承认非律联,这是一种进步,然而楼上没有考究古韵,今韵之别。
折枝诗本身就是把一个意义单位拆成两半。可参考维克达的折枝诗。”
我“进步”了,很高兴。我读小学时老师每次这样表扬,我就很高兴。在这里,幻梦兄也像老师一样表扬了我,我当然太高兴了。但是什么叫“承认非律联”?不合律的对联,说句不客气的话,我要比幻梦兄见得多,我能不承认它的存在?还要幻梦兄反反复复举例我才知道有不合律的对联?这一点我没有进步,因为我不是由不知道到知道。
至于认可不认可,我不认可,对联而不合律,我始终认为缺了一个要素,从这一点看我也没有进步。
幻梦兄说:“折枝诗本身就是把一个意义单位拆成两半。”又在第五点“关于马题韵以及其他”部分在列举一些合律的对联以后说:“这种学者型理想形式,并没有考虑词与词组的区别”。
幻梦兄压根不懂声律的节奏和词、词组的区别,把它们混为一谈,却毫无羞愧地说学者都不懂“词与词组的区别”,只有他才懂得。幻梦兄要是真的不懂这个,就请好好地研究一下《联律通则》关于节奏、意顿的规则。
七、幻梦兄说:“林语堂大师读《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时说:‘林黛玉说:“奇句不拘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林大师笑曰,此性灵派是也。’可见,林大师对平仄的作用以及限制把握的准确。
”
幻梦兄引用此语,估计只看见“不拘平仄”这四个字,而没有看见也不理解前面的“奇句”二字。“奇句”就是单数句(第一、三、五、七句),相对于“偶句”(第二、四、六、八句)而言,指诗中每一联的出句(上一句)。
“奇句不拘平仄”指的是一联诗句的上一句平仄可以放宽,因为可以由该联的对句来补救。林黛玉为什么不说“偶句也不拘平仄”?幻梦兄更没有看到,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解“虚实不对都使得”这句话。“虚实”指的是词性的虚和实,就是指虚词和实词,“虚实不对都使得”就是说可以不必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
幻梦兄不是在帖子的第六点推崇“三星高照提议恢复对联实用性,提议一对,二意,三韵哲学”吗?第一位的“对”都不讲究了,幻梦兄怎么不说林大师对“一对”的“作用以及限制把握的准确”了?
建议幻梦兄发帖子时,行文讲究一点逻辑性,把问题陈述清除明白一点,不要随心所欲地写,让人不知所云。
更建议幻梦兄把不懂的问题先弄懂,引用人家的话之前先理解它,以免自己砸自己的脚。
最近对联栏目有人以前人的诗句出了一个上联“文章信口雌黄易”,要求第六字的“黄”要用颜色词对,末字的“易”要用“难”字对。
此句的确值得我们作为座右铭。我认为做人要朴素,不仅生活要朴素,思想也要朴素。朴素就是本色,不伪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涂脂抹粉,把自己打扮得好像很有学问。人的本性本质是伪装不了的,其根底如何,时时处处都能反映出来。
想到此,我给这个上联对了两个下联:
1。文章信口雌黄易
人品终身朴素难
2。文章信口雌黄易
本性涂脂抹粉难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