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 瞒谈
楼主说的有理,不过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
中国动画风格
20世纪中国动画在国际动画界获有“中国学派”之誉,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中国动画风格形成于五十年代中后期,并贯穿于此后30多年的创作之中。
中国动画的审美特征
纵观中国动画风格的形成过程,对它影响最大的相关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戏曲。在它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动画审美的两种特征:程式化特征和意象化特征。
受绘画和戏曲的影响形成的程式化风格,是中国动画最独特的标志。这种标志在《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影片中得到完满的体现。比如人物的脸谱化处理,明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还有与动作节奏一...全部
楼主说的有理,不过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
中国动画风格
20世纪中国动画在国际动画界获有“中国学派”之誉,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中国动画风格形成于五十年代中后期,并贯穿于此后30多年的创作之中。
中国动画的审美特征
纵观中国动画风格的形成过程,对它影响最大的相关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戏曲。在它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动画审美的两种特征:程式化特征和意象化特征。
受绘画和戏曲的影响形成的程式化风格,是中国动画最独特的标志。这种标志在《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影片中得到完满的体现。比如人物的脸谱化处理,明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还有与动作节奏一致的、铿锵有力的罗鼓点等戏曲音乐,都体现了中国动画艺术的程式化风格。
对中国动画的意象化特征,线条、动作、情境的意象化具有独到之外,在中国动画片中,线条常常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线条,是中国艺术的精华。
中国动画教化性的功能特征
“尽可能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合”是“中国学派”动画家们的艺术追述。
新中国成立后,动画片作为儿童教育的辅助手段之一,“寓教于乐”的创作准则被明确下来。
美国动画风格
美国动画以迪斯尼系列为代表,具有鲜明的自由轻松、幽默调侃的民族牲从一开始的动画《墨水瓶中跳出来》、《小丑可可》、《大力水手》等就很明显地体现了其风格。
再者,美国的三维动画较为发达,《恐龙》等三维动画可以到乱真的地步。
日本动画风格
日本的动漫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石民勇所长认为,日本的动漫不公制作成本低,还在于拥有自己的特色例如说美少女,都是长腿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的。
人们注意到,日本的动漫文化其实是一个全民文化,各个年龄段都有它很喜欢的动漫,所以它题材也非常的广泛,表现手法也非常的多,观众中二三十岁的人非常多,中老年也不不少,动画文化覆盖了各个年龄段。
当前中国动画趋向
在当前市场状况下,我国的动画创作出现了三个走向:一是模仿美国动画制作或成为美国动画的加工场,以获得在国内放映权;二是模仿日本,走动画廉价化道路,在形象上追求所谓的“国际化”风格,在制作上表现为“越来越不动的动画”三是混合型模仿。
这类影片的特点之一是,从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上看不出来其风格的归属。另一特点是长而又长,以创纪录为追求目标。
《宝莲灯》就是明显带有美国迪斯尼风格的影片。该片在故事结构、人物造型、动画设计、音效制作以及商业动作方式等方面借鉴了美国影院动画片的制作模式和技术;上海美影厂的动画系列片《封神榜传奇》和我国首部动画青春剧《我为歌狂》,它们均采用了日本式的人物造型和以少量画幅表现剧情的日本动画制作模式;还有如《蓝猫淘气三千问》、《海尔兄弟》、《小糊涂神》、《傻鸭子欧巴儿》等为代表的影片,一时难以说清其模仿的来外,但从中难以找到中国动画的传统渊源却是清楚的。
中国动画发展前景
市场前景及政策支持
中国动画业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非常大的潜力。有报告显示,我国动漫产品的直接消费群体约有5亿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动漫消费市场,这个市场产生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全国已经超过300所大学在办动画专业,在校的人数已经接近6万人,这就是个印证。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挟持动漫产业的发展,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优惠政策,可以说我国动温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前些日子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要用5至10年发展成世界动温产业大国,这是个很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国人看到了这一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事实上,这个没有污染的产业同样是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标志。
中国动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动画发展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大体可以总结为:一是存在严重的模仿现象,上文中也有所涉及。
二是民族化层次浅,没有真正深入挖掘民族精神本体,导致没有素材可用。三是重“寓教于乐”中的“教”而不重“乐”,致使消费群体缩小。
模仿、借鉴是学习的过程,一门新艺术是否能存活焉、发展下去,要看它是否真正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活土,生长成涌着本民族文化热血的鲜活的生命体。
否则它必定是无源之水,终将干涸。
除了《哪吒闹海》、《好猫咪咪》、《九色鹿》等高度民族化的作品外,还出现了如《三个和尚》这样在民族心理上作深层次挖掘的影片。但这样的影片毕竟太少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动画片的民族化更多地停留在浅层次、形式上的民族化,而未真正深入民族精神本体。而今受现代经济大潮冲刷的中华民族,面临着新的价值观念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民族化的价值再一次受到质疑,甚至有人主张放弃民族化,建立“国际化风格”。
但无民族的,哪来世界的,别忘了这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近年来随着外国动画片的大景引入,“寓教于乐”这个曾经被长期确定下来的创作准则受到质疑,其实这也是对长期以来我国艺术创作中道德教化、政治教化过强的一种矫正。
尤其随着影视传播的迅速发达,动画片的观众群体在日益壮大,不公限于儿童,15-25岁的青少年成为另一庞大队伍,儿童道德,知识教育的辅助手段,不再是动画片公有的功能。我认为这也是日本动画能够强盛中抓住的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他们吸引了青少年这一庞大消费群体。
对中国动画发展建议
中国要真正成长起来,必须深刻挖掘我国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及其深刻文化内涵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动画素材宝库。在这方面有哪个国家还能比得上我们呢?所以,不是没有素材可取,而是没有深入挖掘而已。
拿美国取材于我国的动画片《花木兰》来说,明明是我国的素材,我们自己没有把握好,却被外国拿来赚门票,这是何道理。这更充分说明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挖掘的不够。
对自身文化挖掘深刻了,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中国自己的民族风格,它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所以不用愁当前中国动画没有自己的风格,而只是尚未真正形成而已。
再者,值得借鉴的就是日本动画的全民化,动画产品只有打破年龄界限,才能真正长久存活于市场;只有扩大动画题材,使之更加广泛,打破当前停留的儿童阶段,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其实我国的动画产品也有这种打破年龄界限的事例。例如历时6年,耗资千万的动画版《小兵张嘎》,再次推出后就广受好评,在许多家庭,一家三代人乐滋滋同看这一节目。所以,只有发扬这一特色,才能真使动画产业长久不衰。
如今,美日动画疯狂占领中国动画市场,他们有经验我们要借鉴,但不能一味模仿。是的,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日本动画似乎真的很有吸引力,这是不争的事实。就拿我们前一段时间看的宫崎峻的《哈尔的移动城堡》来说,就把我们迷得神魂颠倒。
我认为它的秘诀所在只不过是迎合了青少年的喜好而已,并无什么奇异之处。
只要我们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既能表现我国民族特色,又能符合市场要求的动画片,那么那时美日动画可能会成为过时之物。
当然,当今中国动画事业确实令人担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我们中华民族不会输给任何其它民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