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汽车销售这个行业好做吗?我现在很
车商耗费巨资建4S店的动机很简单:拿到区域代理权或销售许可证。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他在杭州已经建成一家4S店,正准备建第二家,仅仅从销售服务规模考虑,他觉得再建一家店并无必要,但如果不动手再建一家旗舰店,他将失去独家经销权。
国内汽车市场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给整个汽车产业带来了丰厚回报。汽车流通业的营销模式也因一度的暴利而产生巨大变化,几乎所有汽车厂在渠道设置上采取4S模式,“要卖车,先建4S店”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潜规则。 “4S”先进的维修设备,良好的营业环境,也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舒适和保障。4S店的服务口号是:“把钥匙交给我们,然后你只要坐在装潢精美的休息室里喝着咖啡、听着音...全部
车商耗费巨资建4S店的动机很简单:拿到区域代理权或销售许可证。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他在杭州已经建成一家4S店,正准备建第二家,仅仅从销售服务规模考虑,他觉得再建一家店并无必要,但如果不动手再建一家旗舰店,他将失去独家经销权。
国内汽车市场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给整个汽车产业带来了丰厚回报。汽车流通业的营销模式也因一度的暴利而产生巨大变化,几乎所有汽车厂在渠道设置上采取4S模式,“要卖车,先建4S店”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潜规则。
“4S”先进的维修设备,良好的营业环境,也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舒适和保障。4S店的服务口号是:“把钥匙交给我们,然后你只要坐在装潢精美的休息室里喝着咖啡、听着音乐,等着我们把车修好。”
4S店风险隐现
汽车4S店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
1999年,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率先引进4S店模式,代理商按照制造商的标准和要求全资承建,代理商需向制造商交纳保证金,以全额款提车。知名汽车厂商对“4S”代理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但紧俏汽车的厂家征集经销商的消息还是一呼百应。
正当中国进口车商全面导入4S店模式热潮高涨、国产轿车纷纷举步跻进之时,美国、欧洲的“4S”专营网络却因多种原因不断“缩水”,这种专营的方式正在受到消费者质疑:庞大的专营经销网络消耗了巨额的运营成本,这部分成本最终是否仍需消费者埋单。
而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汽车销售中4S店直接销售给客户的数量只占总数的30%,而其余70%仍依赖于传统渠道。因此从效果和经营成本上看,4S店并非是当前国内汽车市场最合适的方式。
随着最近汽车消费市场的转型,许多4S店的经营状况已远没有前几年来得辉煌,一些弱势品牌的4S店甚至开始出现亏损。
一位经销商坦言,市场供不应求时,4S店向客户要高额利润,一旦形势逆转,就只有向上游厂家伸手讨钱了。“要卖车,先进4S店”充分显示了汽车厂在供不应求时的强势地位,以至于颠倒了建立4S店这种本来十分市场化的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
4S店作为一种先进的汽车营销模式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没有度的节制,利弊实难把握。
“4S”出路在服务
产业的兴盛会引发投资热潮,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商都能笑到最后。据统计,浙江4S店的数量已达到150多家,以每家店平均2000万元的投资额计算,基础设施投入就达30亿元,连同设备、流动资金的投入,4S店领域的投资规模已十分巨大。
汽车厂不论品牌强弱、规模大小、产品差异一哄而上建4S店,显然有悖于市场规律,其结果除了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将背上沉重的包袱。特别是在一辆普通国产轿车的利润由上万元向数百元转变的情况下,绝大多数4S店投资商已直接面临着生存危机。
专家认为,从经营风险来区分,眼下4S店分三个层次,站在风险前沿的是占4S店1/5比例的弱势品牌,这些店最大的软肋是品牌处于劣势,用户群体不大,其结局将是被兼并或倒闭;站在二线的是占4S店3/5比例的主流品牌,这些店的软肋是同区域多家竞争,导致利润缩水,其结局是挣扎在亏损边缘;站在最后的是少数紧俏品牌,他们的护身符就是品牌本身。
有专家认为,随着市场形式的转变,维修服务将逐渐成为汽车获利的主要部分。因此,4S店的经营重心应向售后服务市场转移,实行诚信经营,提高和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