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的教材
你看看这个吧
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
--------------------------------------------------------------------------------
2005-4-29 17:35:50
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
信阳市一中 邱高锐
初三化学是门起始课,作为入门的学科,初中化学一方面有自己的体系,另一方面又要为进一步学习化学起到奠基作用。 现在我们面临着素质教育和中考改革,如何上好初三化学总复习课,对每位化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通过对近几年的中招试卷的分析,可知:中招在注重对“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即从学生的生活实...全部
你看看这个吧
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
--------------------------------------------------------------------------------
2005-4-29 17:35:50
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
信阳市一中 邱高锐
初三化学是门起始课,作为入门的学科,初中化学一方面有自己的体系,另一方面又要为进一步学习化学起到奠基作用。
现在我们面临着素质教育和中考改革,如何上好初三化学总复习课,对每位化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通过对近几年的中招试卷的分析,可知:中招在注重对“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市一中的化学备课组就中考复习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我们在复习中的具体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统筹安排
制定复习计划,一是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
各阶段和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一开始就要在时间上做好周密的安排,切忌头松尾紧,或像踩西瓜皮那样踩到哪里滑到哪里。一般情况下,在初三上学期新课基本上结束了,到了初三下学期,就开始转入全面复习,大体上安排三轮复习。
今年的复习时间,我校是这样安排的:3月16日至4月20日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课本,抓章节过关;4月21日至5月31日进行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分类划片复习,也就是专题复习,形成知识体系;6月1日至6月22日进行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训练,提高能力。
二是合理使用好资料。对学生的复习资料要精心选择,合理使用,达到最佳效果,对每一轮的复习,精心选择配套资料和练习,侧重对重、难点知识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三是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复习课,既然老师们都认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课,那就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多花时间,力争向课堂要质量。
二、抓好每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按课本结构进行,次序可适当调整,着重抓章节过关,打好基础。要通过这一轮的复习,使学生认真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加深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克服遗忘现象,第一轮复习要稳扎稳打,不要追求快速度。
第二轮复习是以综合提高为目的,通常是按照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四个专题进行。复习时要着重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注意总结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以及对错题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总结题型和解题规律,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规范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以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为目的,进行综合提高训练,介绍新颖题型。复习时注意要以学生自我消化为主,教师做好个别辅导。
三、注重化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实验复习中要重视实验基本操作,牢牢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要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中招考试中,化学实验题基本上是两种题型,一是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基本知识,二是综合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近两年,这样的题目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得分率不高。
在进行这种题型训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须从题目中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分析达到实验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学过的哪些原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同时,还要挖掘题目中给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一些化学方程式以及提示的某些信息等,要特别关注试题中给的装置图,关键是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灵活排除一些干扰信息。
总的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从题目中挖掘答案,力争取得高分。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复习方法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考复习的主人翁应当是学生,作为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是一种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
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时,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中考复习的主人,不要作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要作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安排部署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练结合,多练、精练、巧练。教师的讲应该做到:(1)讲得要精。按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2)讲得恰到好处。
对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和练习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3)要指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练,指练的数量而言;精练,指练的质量而言,练的题目要精选,要有成效,做过的题要真正弄懂,练的内容逐步扩展和深化,在层次上逐步提高;巧练,就是要练习从不同角度解题,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采用题海战术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题目的可变性很大,不可能猜到题,压到题。因此要让学生准备个习题本,对错题、例题、典型习题进行整理,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温故而知新”在学习上永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中考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初三的化学教师,要想发挥出自己高超的教学水平,就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在复习中转变观念,更新传统的复习方法,研究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了解中考命题趋势,才会取得很好的复习效果.
复习题:
1 — 6 章 总复习(一)
例题解析:
1.某种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该物质一定是稀有气体 B。 该物质肯定是纯净物
C。 该物质肯定是单质 D。 该物质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解析:由于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如碳元素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C60等单质。
而物质又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当一种元素只构成一种单质时,该物质为纯净物;当一种元素构成的几种单质混合在一起时,则为混合物。故D正确而B、C不一定正确。而单质不一定是稀有气体,还可能有其它的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故A也不全面。因此,若某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该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答案:D。
2.某元素R与Mg元素形成化合物MgR,则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 ( B )
解析:本题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目,它涉及化学式、化合价、原子结构及示意图等多个知识点。
解题思路为:
化学式(MgR) R的化合价 R的原子结构
由MgR知R为-2价,R的原子结构特征为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的阴离子。
答案:B。
3.有一包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适量炭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① 取样品,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把足量的盐酸滴入冷却后的残渣中,残渣全部溶解,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问:
(1)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
(2)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实验过程中肯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为证明它是否存在。
你认为可采取的方法是 ,该方法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解析:对于这类问题,抓住特征反应就找到了突破口。由①知,产生的气体是CO2。而能产生CO2的反应有三种:碳酸钙分解、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由②知,残渣全部溶于酸,因铁、氧化钙能与酸反应而铜不能,故残渣不可能是铜,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没有氧化铜。
铁与盐酸产生的氢气可燃,故肯定有炭粉与氧化铁。而碳酸钙有否则无法确定,只能利用碳酸钙与盐酸作用产生CO2的反应来确认。
答案:(1) 氧化铜
(2) 炭粉和氧化铁;3C+Fe2O3 3CO↑+2Fe,Fe+2HCl=FeCl2+H2↑
(3) 碳酸钙;取样品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4.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列相互转化关系:
① A+CuO Cu+B ② B+H2O ® C
③ B+Ca(OH)2 ® D+H2O ④ C H2O+B
⑤ D B+氧化物 ⑥ B+A E
根据以上反应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 它们的化学式是:A。
B。 C。
D。 E。
(2) 写出以上转化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结合所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对照上述的相互转化关系,从比较特征的反应着手。
由①知A应为具有还原性的H2、C、CO等,则B应为H2O或CO2。但从②、③看,B不可能是水,是CO2比较合理。若此假设成立,则C应为碳酸,D为碳酸钙;由⑥知A为C,E为CO。
答案:(1) C;CO2;H2CO3;CaCO3;CO
(2) ① C+2CuO 2Cu+CO2↑ ② CO2+H2O=H2CO3
③ CO2+Ca(OH)2=CaCO3↓+H2O ④ H2CO3 H2O+CO2
⑤ CaCO3 CO2+CaO ⑥ CO2+C 2CO
5.有一不纯的CO气体,其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CO2。
现提供如下图中的装置(每种装置均有若干个),若用来:① 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② 除去这两种气体;③ 确认CO2已除尽。请回答:
(1) 甲装置的作用是 ;丙装置的作用是 。
(2) 为达到①~③的目的,请用各装置接口的代号,表示出正确的连接顺序。
不纯的CO ® ® 纯净的CO
解析:如何达到实验的三个目的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要正确回答本题,必须知道三个装置的作用,混合气体通过各装置后成分的变化。另外,还要注意甲、丙两装置中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确定。
由题意可知,① 为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水蒸气,应选用乙装置(无水硫酸铜变蓝),为证明混合气体中含CO2应选用丙装置(石灰水变浑浊)。
② 除去水蒸气应选用甲装置,除去CO2仍可选用丙装置。 ③ 确认CO2已除尽也需选用丙装置(石灰水变浑浊)。
为达到①~③的目的,在选择连接顺序时,要先证明溶液中有这两种气体,然后再除去这两种气体。
按照气体净化的一般原则,要先除杂后干燥。证明时不能先通过石灰水,否则会带出水蒸气,不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除去气体时,应先用石灰水除去CO2,再确认CO2已除尽(仪器丙将重复使用)时,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答案:(1)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原来的以及通过石灰水带出的);证明混合气体中含CO2,除去CO2,并确认CO2已除尽。
(2) c、d、e、f、e、f、b、a或d、c、e、f、e、f、b、a
6.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均匀混合,从中取出15。
04 g加热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剩下11。2 g固体。再另取30。08 g此混合物,加热片刻后剩下28。16 g固体。求第二次加热后剩余的固体中各种物质的质量。
解:由题意可知,第一次取的药品中氯酸钾已分解完全,而由相对量的比较可看出第二次取的药品中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因此,剩余固体中就有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
(1) 设第一次取的药品15。04 g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氧气的质量为15。04 g-11。2 g=3。84 g
245 96
x 3。
84 g
= x=9。8 g(KClO3)
m(MnO2)=15。04 g-9。8 g=5。24 g
由此可知,第二次所取的药品30。08 g中应有KClO3为9。8 g×2=19。
6g,MnO2为5。24 g×2=10。48g。
设第二次所取的药品30。08 g中氯酸钾反应的质量为y,
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0。08 g-28。16 g=1。92 g
= y=4。
9 g(反应的KClO3)
剩余固体中:m(KClO3)=19。6g-4。9 g=14。7 g
m(KCl)=28。16 g-14。7 g-10。48g=2。98 g
答:剩余固体中,KClO3为14。
7g,KCl为2。98 g,MnO2为10。48g。
1 — 6 章 总复习(二)
基础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电子数等于中子数
B。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
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B。 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
C。 白磷易自燃 D。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3.n个硫酸分子和n个水分子中含有一样多的是 ( )
A。
氢元素个数 B。 氢分子个数
C。 氢原子个数 D。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4.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 B。 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C。 凡是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 D。 氧气、氢气都可以燃烧
5.通常情况下,属于无色无味的气体的一组物质是 ( )
A。
空气、氧化镁、氮气 B。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C。 稀有气体、五氧化二磷、水蒸气 D。 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硫
6.对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B。 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C。 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 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7.化合价数值最低的元素存在于下列化合物中的 ( )
A。
NH4NO3 B。 ZnS C。 Al(OH)3 D。 CaF2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单质,后一种是氧化物的是 ( )
A。
红磷、氧气 B。 冰、氧化汞
C。 氯气、五氧化二磷 D。 镁条、氢氧化钾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B。 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来的试剂瓶
C。 用镊子夹取粉末状固体 D。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嘴吹灭
10.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一定量二氧化锰,这是为了 ( )
A。
制取更多的氧气 B。 使氯酸钾又快又多地生成氧气
C。 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D。 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
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完全燃烧后生成的质量 ( )
A。
小于镁条的质量 B。 大于镁条的质量
C。 等于镁条的质量 D。 无法确定
12.能有效地区别H2、CO、CH4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
A。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B。 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闻一闻,看是否有毒
D。 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
13.下列物质间的比较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含有铁的质量分数:生铁>钢
B。 含有氢的质量分数:煤>石油
C。 海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氢>氧
D。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Fe3O4>Fe2O3
1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氢气用于充灌气球 B。 二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 氧气用于做液氧炸药 D。 干冰用于保存易腐败食品
15.下列物质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的是 ( )
A。
CuO B。 CaO C。 MgO D。 Na2O
二、填空题
16.将下面的A、B、C、D序号填入相应空格:
(1) 氧气能助燃 (2)。
电视机打开有了图像
(3) 氢气燃烧生成水 (4) 空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A。 物理性质 B。 物理变化 C。
化学性质 D。 化学变化
17.在① 氯化钠,② 水,③ 汞中,用序号填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18.根据下列要求,选取以下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水、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铁、氧化钙、盐酸、硫酸、氢氧化铜、氢氧化钙、氯酸钾、硫酸铜。
① 最轻的气体 ;②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 ;③ 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酸 ;④ 燃烧石灰石生成的固体产物 ;⑤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⑥ 能形成蓝色溶液的物质 ;⑦ 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 ;⑧ 加热能放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体的物质 ;⑨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含铁的化合物 ;⑩ 能用于冶炼金属的一种化合物(作还原剂) ;⑾ 铁锈的主要成份 。
19.烧水的铝壶中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掉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盐酸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某元素R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为 ,它与氯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的化学式为RCl2,则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1.某物质的化学式为X2Y3,X与Y的质量比为9∶8,则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若Y为氧元素,则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三、简答题
22.在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时也能迅速放出氧气,原因是
23.点燃一根火柴,如果火柴头一端向下,火柴杆很容易燃烧完;若把火柴头的一端向上竖起,却不等火柴杆烧完火焰便熄灭了。
其原因是
。
四、实验题
24.右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气体的装置图,指出该仪器装置中的错误,并改正。
错误(1):
改正:
错误(2):
改正:
错误(3):
改正:
错误(4):
改正:
25.有位同学设计了下面的两个实验装置做相应的化学实验,但这两个装置都有错误(见图)。
(1) 如果用装置A制O2,应如何改正?
①
②
(2) 如果用装置B制H2,应如何改正?
①
② ,改正后的装置B还可用来制取 气体。
(3) 用改正后的A、B两装置组合可以做 实验,同时应去掉A装置中的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计算题
26.将3。
6 g 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固体剩余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6%,求固体剩余物中氧化钙的质量。
1 — 6 章 总复习(三)
能力反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
A。 燃烧、汽化 B。 发光、着火点
C。
挥发性、导电性 D。 易燃性、自燃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