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高尔基体与内质网

虽然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通,但是当附着有核糖体颗粒的内质网膜(粗面内质网)连接到高尔基体膜上时,内质网膜常常失去核糖体,为什么会失去核糖体?

全部回答

2008-05-29

273 0
    虽然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通,但是当附着有核糖体颗粒的内质网膜连接到高尔基体膜上时,内质网膜常常失去核糖体,变成光滑的、无颗粒的膜,与高尔基体的膜极为相似。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细胞进化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是由内质网转变而来的。 高尔基体膜在厚度和化学组成上介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  在活细胞中,这三种膜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内质网膜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具有膜的小泡,小泡离开内质网,移动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小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膜又可以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细胞膜也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大致相同。
  与细胞膜类似,其他生物膜也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的糖类组成。  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是有差别的(如下表)。 生物膜 人红细胞膜 大鼠肝细胞核膜 内质网膜 蛋白质 49 59 67 脂类 43 35 33 糖类 8 2。
  9 含量很少 (质量分数 /%) 生物膜 线粒体外膜 线粒体内膜 蛋白质 52 76 脂类 48 24 糖类 含量很少 含量很少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如图)。
    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不是直接运输到细胞膜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
    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如图)。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于细胞内的“动力站”——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大量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由此可见,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
  各种生物膜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使得细胞这台高度精密的生命机器能够持续、高效地运转。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