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赵子龙并不在五虎将之列历
赵云事后有无封赏之怪,其实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周瑜也一样,生平极少因战功而受赏(除了临死前的赤壁之战之外),查周瑜战笮融无赏、克薛礼时无赏、击刘繇时无赏、攻刘勋时无赏、拔皖城时无赏、整个征取江东六郡都无赏、另外俘渠帅万人无赏、擒邓龙无赏、甚至讨黄祖仍然无赏──「江东有大将,周瑜当先锋」,周瑜曾为「前部大督」,立功奠基江东,但是却无战功。 最初,「建威中郎将」只是孙策收周瑜为属下的见面礼,不属因战而获功;后来再给的舂谷长、中护军及江夏太守都是孙策打算进攻荆州前的任命,从同期如过江之鲫的诸长各守,实在看不出周瑜因何战而受赏;再来就是周瑜维持长达十年的官位不改,一直到赤壁后才拜偏将军及领南郡...全部
赵云事后有无封赏之怪,其实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周瑜也一样,生平极少因战功而受赏(除了临死前的赤壁之战之外),查周瑜战笮融无赏、克薛礼时无赏、击刘繇时无赏、攻刘勋时无赏、拔皖城时无赏、整个征取江东六郡都无赏、另外俘渠帅万人无赏、擒邓龙无赏、甚至讨黄祖仍然无赏──「江东有大将,周瑜当先锋」,周瑜曾为「前部大督」,立功奠基江东,但是却无战功。
最初,「建威中郎将」只是孙策收周瑜为属下的见面礼,不属因战而获功;后来再给的舂谷长、中护军及江夏太守都是孙策打算进攻荆州前的任命,从同期如过江之鲫的诸长各守,实在看不出周瑜因何战而受赏;再来就是周瑜维持长达十年的官位不改,一直到赤壁后才拜偏将军及领南郡太守,此时才是名符其实的战功。
但是不能因周瑜多年未因战功而受赏,所以就质疑周瑜前半生的作战,正如质疑赵云汉中之战的未赏。若说周瑜不以战功而受重用,赵云亦可不必每战必赏,否则百战百胜的战将,不就可以一直愈封愈高。
另外还有谥号也不必大惊小怪,赵云虽是追谥顺平侯,只比死后立刻得谥差一点,似乎不大理想,但以年鉴派的时间观统计一下:刘备时代只有法正得谥,刘禅时只有孔明、蒋琬、费?、陈祗及夏侯霸五人死后得谥,被追谥的人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五人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五虎将」)及庞统六人。
反观江东,张昭、张承及顾雍死后得谥,陆逊亦被追谥,周瑜、程普、吕蒙、甘宁及凌统等人皆未得谥。若以赵云在别传被追谥而批评有加,一来似乎一竿子打翻一同追谥的其它五虎将,二来不就把没得谥的周瑜等人又比下去。
三国时代军衔制度应该是这样的
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所谓四征四镇都是杂号将军,为汉代正规百官设置中所无。
但是地位确比较尊贵。
级别如下:
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四征(征东,征南,征西,征北)
四镇(镇东,镇南,镇西,镇北)
可见,赵云任征南将军时候,地位已经超过任镇北将军的魏延!
三国志中的赵云不是一个重要人物,在演义中被拔高了。
老罗无法捏造不世战功,因此着力渲染他的武勇。仔细一想,其实在演义中,赵云也没有打过什么关键战。如所谓长坂坡,原型大概只是在乱军中当了一回逃兵而已。实事求是的话,如果曹军知道他手里抱着的是阿斗(假设),十个赵云也保护不了。
“中护军”是隶属于“中领军”的副职,而“虎威将军”也不是什么正经的官位,只不过是像“将军一身虎胆”之类的荣誉称号而已,随便叫叫的。
赵云真正的官职是“建興元年?橹凶o?征南?④?封永昌亭侯遷??|?④?”,可见赵云获得这些官衔是在建兴元年以后,而且也只不过是个中护军,什么征南,镇东,全是没有实际权力的虚衔。
而魏延早在建兴元年之前就已经是汉中太守了,那可是军区司令一级的。
西蜀根本没有5虎将这一说法!
倒是曹操为了拉拢非曹氏宗族的人设立了 5虎将
他们应该是 张辽 许晃 张合 于禁 乐进 5人
这才是三国时期真正存在过的5虎将
刘备手下那 5虎将完全是后人杜撰过去的。
。。
一吕二赵三典伟
四关五马六张飞
《三国志平话》中就开始出现了五虎将了,老罗只是借鉴而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