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体育/运动 户外运动

这个季节爬山应注意甚么?

都带甚么装备?途中带甚么吃的较好?

全部回答

2008-05-09

0 0
    登山活动应注意什么? l .登山时有老师或家长带领,要集体行动。 2 .登山的地点应该慎重选择。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天气变化的情况,选择一条安全的登山路线,并做好标记,防止迷路。
   3 .备好运动鞋、绳索、干粮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带足水,因为登山会出汗,如果不补充足够的水分,容易发生虚脱、中暑。   4 .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云南白药、止血绷带等,以便在发生摔伤、碰伤、扭伤时派上用场。
   5 .登山时间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应该下山返回驻地。不要擅自改变登山路线和时间。 6 .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双肩,以便于双手抓攀。还可以用结实的长棍作手杖,帮助攀登。   7 .千万不要在危险的崖边照相,以防发生意外。
   初次登山不宜过高   春季是登山踏青的好季节,对于从来不爬山的游客来说,应该客观选择攀登比较低矮的山,经过几次锻炼,以后再渐次增高。   登山不宜赶进度  有些游客首次登山,总希望能一口气翻越山顶,事实上这既是不易办到的事,又隐藏着较多的危险性。
    因为当登山之际,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心脏的负荷也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搏加强,血输出量增多,心脏氧耗量增大。因此,登山时不必求进度,更不宜互相比赛,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宁可把登山的时间放宽些,也不要急于求成,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上山容易下山难  没有爬过山的人,大多以为上山费力下山轻松,事实上未必如此。  上山时尽管确实需要付出较多的能量,但下山时的安全性却远比上山时小。而且下山时小腿肚(腓肠肌)高度紧张,以至从高山返回平地后,多数人要痛上好几天。
  补救的办法是切勿一口气冲下山,其间多加休息,休息时应不断用双手按摩腓肠肌,以使痉挛解除,血循环改善。另外,下山走得太快,人体有运动惯性,有时会产生不能及时减慢或止步的情况,甚至会绊脚摔倒滚下山来,非常危险。
       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准备:   1、行前预先规划旅游路线,充分了解交通路况,进入山区应注意塌方落石与路肩塌陷。   2、自行开车进山旅游,须事先做好车辆保养,并留意旅途沿线的加油站、修理厂、医院等位置。
     3、登山前应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随时携带药物;有高山反应及身体不适者,勿勉强上山。     4、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要轻装上山,少带杂物,以减轻负荷;鞋子要选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碍安全;借助拐杖要注意选择长短、轻重合适与结实的。
     5、行前应注意气象预报,适时增减衣服。遇雨时在山上不可用雨伞而要用雨披,这是为避雷电,并防止山上风大连人带伞给兜跑。     6、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岩石有无风化。
     7、注意自身旅游安全,勿擅自到未开放的旅游山区和危险山区游玩;尽量避免在无人管理的山地游玩;不在无救生人员管理的深潭、溪流水域游泳及戏水;注意并依照警告、禁止标志的规定进行旅游。   【基本装备】 1、普通双肩登山包 2、冲锋衣裤(防风防雨外套)、抓融衣(保暖层),排汗内衣(勿全棉内衣,吸湿不排汗)。
   3、登山鞋或者徒步鞋(强烈推荐),运动鞋和旅游鞋(凑合),皮鞋(扁死,喂猪) 4、登山杖(最好带),头灯或者手电(有备无患) 5、一L水,干粮水果,毛巾一块(擦汗),户外手套 6、DC、DV,小刀 【共用装备】对讲机、GPS、公用药品 我们在爬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爬山的强度不宜过大,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爬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
    据测定,一位体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钟,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这相当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钟,或者相当于在健身房里连续做50分钟枯燥的腹肌练习。
  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尽快减轻体重的男士的喜爱。   吃不下是正常的。适宜的运动强度会使机体的脑胰腺素水平升高,脑胰腺素有抑制食欲、增加机体产热的作用,因此爬山以后常常会感到食欲降低,摄食量下降。
  研究显示,爬山除了在运动时需消耗能量外,运动后体内乳酸及脂肪酸氧化,运动消耗的糖元储备的恢复也需要消耗能量。此外,爬山引起的内分泌变化、体温升高也使运动后休息时的代谢率高于运动前,且至少持续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
    不渴先喝水。爬山一般选择清晨为好。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在满足解渴的基础上再适当多饮些水,或者在运动前10至15分钟饮水400至600毫升,这样就可以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了。
  饮料应选择含有适当糖分及电解度(并最好选择含有维生素C)的,以尽快减轻疲劳感,恢复体力。   前热身、后放松。开始爬山锻炼时,切不可一上来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通常要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大强度,避免呼吸频率在运动中发生突然变化。
  锻炼结束时,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从肢体回到心脏。 维生素“热补”。  爬山时由于能量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都比较大,因此在饮食方面除了根据个人的情况而摄取足够的能量外,维生素的供给不可缺少,特别应注意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及维生素D。
  另外,食物应易于消化,少食含粗纤维和易产气的食物(芹菜、韭菜、大豆等),多吃碱性食物蔬菜、水果、海带等。  以利于体内酸碱平衡,增加碱的储备,提高运动能力。 登山能强健筋骨、抒发胸中之郁闷。
  秋季的山林中,还含有丰富的“空气维生素”——负氧离子,空气也很清新,此时登山对锻炼人心肺功能非常有益。 不过,登山是一项耗氧量较大的运动,也要注意如下几点,否则也会有损健康。   有心脑血管病者慎登山。
  爬山体力消耗较大,血液循环加快,会加重心脏负荷,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另外患有癫痫、眩晕症、高血压、肺气肿的病人,也不宜爬山。 忌天未亮时登山。秋季清晨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很大,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发生血管痉挛,诱发心脏病或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一定注意。
    最好早饭后天亮时再爬山。 出发前喝点水。早晨人体血液黏稠度高,登山前不渴也要喝一杯水,既可稀释血液,又可减轻运动时的缺水。途中也莫忘要随时补水。 速度要先慢后快。
  爬山前最好做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刚开始速度要慢,随后逐渐加大强度。登山是一种耐力运动,速度太快会过度消耗体力,甚至出现意外。  爬山的高度和时间都应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而定。注意休息方法,爬山中途休息应长短结合,短多长少。
  短休息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站着休息为主。长时间休息可在20分钟以内,但不要马上坐下,应站一会儿再坐下休息。休息不要躺着,停下时最好别脱衣服,以防着凉。 护肤防止日晒。  登山时汗水和油脂分泌较多,此时要准备一条干毛巾不时擦汗,休息前,可用温水和护肤香皂洗脸。
  秋季紫外线较强,为防阳光暴晒,最好戴顶帽子遮住日光照射,或适当擦些防晒霜也行。 随身带些外伤药。爬山时容易摔伤、戳伤,应随身备带一些外伤药。如创可贴、紫药水、药用酒精棉球、跌打损伤药等。
    还可备一块丝巾,在必要时可做绷带用。 。

2008-05-09

56 0
    随着“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野外爬山越来越火。重阳登高本是我国风俗,我们在爬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爬山的强度不宜过大,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爬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
  据测定,一位体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钟,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这相当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钟,或者相当于在健身房里连续做50分钟枯燥的腹肌练习。
    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尽快减轻体重的男士的喜爱。 吃不下是正常的。适宜的运动强度会使机体的脑胰腺素水平升高,脑胰腺素有抑制食欲、增加机体产热的作用,因此爬山以后常常会感到食欲降低,摄食量下降。
  研究显示,爬山除了在运动时需消耗能量外,运动后体内乳酸及脂肪酸氧化,运动消耗的糖元储备的恢复也需要消耗能量。  此外,爬山引起的内分泌变化、体温升高也使运动后休息时的代谢率高于运动前,且至少持续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
  不渴先喝水。爬山一般选择清晨为好。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在满足解渴的基础上再适当多饮些水,或者在运动前10至15分钟饮水400至600毫升,这样就可以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了。  饮料应选择含有适当糖分及电解度(并最好选择含有维生素C)的,以尽快减轻疲劳感,恢复体力。
   前热身、后放松。开始爬山锻炼时,切不可一上来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通常要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大强度,避免呼吸频率在运动中发生突然变化。  锻炼结束时,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从肢体回到心脏。
   维生素“热补”。爬山时由于能量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都比较大,因此在饮食方面除了根据个人的情况而摄取足够的能量外,维生素的供给不可缺少,特别应注意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及维生素D。
    另外,食物应易于消化,少食含粗纤维和易产气的食物(芹菜、韭菜、大豆等),多吃碱性食物蔬菜、水果、海带等。以利于体内酸碱平衡,增加碱的储备,提高运动能力。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体育/运动
户外运动
武术搏击
足球
健身
女子运动
田径
棋牌麻将
篮球
赛车/F1
游泳
亚运会
体育名人
小球运动
奥运/赛事
运动用品
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