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双面胶"的请进!看了这电视剧后的
《双面胶》引出了传统家庭伦理不契合现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可悲的是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没有做好应对变革的准备。
几个问题:
1)所谓的婆媳以及妯娌问题真的和地域关系很大么?
回答:不是。
不管是南方北方、大城市还是小农村,可以说天南地北皆有之,婆媳也不见得都是南北配,说明这个问题来自于中华“孝”文化的核心。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中国人,骨子里就包含这些东西。
2)在家庭伦理观念方面,大城市小农村生活观念真有先进和落后之说?
回答:不一定。
天南地北走一走,你会为落后农村的和谐妯娌关系而感动,也会为大城市很多落后的理念所叹息。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知识和学历不是一回事。同样的,生活理念的落后并...全部
《双面胶》引出了传统家庭伦理不契合现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可悲的是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没有做好应对变革的准备。
几个问题:
1)所谓的婆媳以及妯娌问题真的和地域关系很大么?
回答:不是。
不管是南方北方、大城市还是小农村,可以说天南地北皆有之,婆媳也不见得都是南北配,说明这个问题来自于中华“孝”文化的核心。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中国人,骨子里就包含这些东西。
2)在家庭伦理观念方面,大城市小农村生活观念真有先进和落后之说?
回答:不一定。
天南地北走一走,你会为落后农村的和谐妯娌关系而感动,也会为大城市很多落后的理念所叹息。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知识和学历不是一回事。同样的,生活理念的落后并不见得直接和经济落后挂钩。
3)中华文化的“孝”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
回答:“孝”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
中华文化的“孝”文化有它很先进的部分,就是“慈爱”和“感恩”。“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说的是父母的“慈”。“感恩”则是儿女感恩父母将自己带到人间,感恩父母将自己抚育成人。
传统的“孝”文化也有迂腐落后的部分,那就是子女对父母无止境地索取以及父母粗暴干涉儿女的生活。
很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已经忘记了他们还要独立生活,直到工作数年还要父母出钱买房结婚办酒席。而且在中国,越是大城市此风越盛,极端的例子就变成父母卖房筹钱给子女办结婚酒席,可以说迂腐到极点。
反之,父母巨大的付出对应的就是对子女生活的粗暴干涉。
岳父岳母粗暴干涉女儿和某个心仪男子的来往,婆婆粗暴干涉儿子和媳妇的情感生活等等不一而足。
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家庭是不是存在老父母过度投入的情况,这个过度投入有物质层面的,年轻人认为是“父母的支持”。
自然就会有情感方面的,年轻人认为是“父母的干涉”。其实两个是一回事。
4)婆媳关系真的那么难处么?
回答:不是。
本人见过很多和谐的家庭,从经济条件优越的富豪家庭到落后农村的X家庄。
发现和谐的家庭大部分有善良和宽厚的家族性格。特别是下一代普遍自强不息,敢于用自身不断地进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带给老人快乐。很多婆媳关系持续无法改善的家庭其实是某种习惯的延续。特别是年轻时喜欢不劳而获、颐指气使的媳妇到老年更容易变成不通情理的“恶婆婆”。
5)“双面胶”里的悲剧到底是谁的错?
回答: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剧中大部分人的家庭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脱节,产生群体认知的误区。
一、女主人公的家长替女儿出了首付,男主人公负责按揭,看似一种合理的分担,其实并不合理,某种程度男主人公是吃了哑巴亏的。
因为这个首付并不是来自女主人公自身。这里已经埋下了家族参与婚姻的种子。在思维上,女主人公认为父母出钱的房子类同于她自己出钱,这个理念在现代来讲也是站不住脚的。合理的情况是男女双方根据自身的条件自行购置住房,买不起大房子买小房子,买不起小房子租房子。
有人说父母不支持就无法结婚,那你要很好检讨自己,你的思维或许还停留在1000年前。
二、婆婆到家以后的诸多不和谐的细节显示儿女过于懈怠以及父母过多干涉儿女生活,这代表了某种陈旧古老的生活方式。
这里面包括洗锅刷碗缝沙发套等令人感慨的中国老人勤劳纯朴的一面;也包括断奶借钱说闲话等让人无法理喻的迂腐作风。前面已经说过,这其实是情感投入的一部分,老年人想融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而这种渴望远没有自得其乐来得容易些。
某种程度上讲,养儿育女是中国老人最悲哀的部分。养育子女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包括沿袭中华文明的日本,都可以得到政府的大笔补助和资助,而现在中国不但没有而且18岁以前类似学费医疗费也远比大部分发达国家要大。
加之千年养育子女的传统,中国很多父母还有额外加上高额的大学费用和孩子结婚生子的支出,终于归于行将就木的年龄,却不得不协助子女带孩子。这种负担不能不说登峰造极。相信百年之后的中国人回顾这个时代,可以归结为父母之于子女的奴隶时代!
这个循环的过程是:年轻人在父母的期盼下生育子女(这里面有老人渴望融入儿女生活的部分,没有孙辈的年轻家庭老人一般很难融入)-------儿女不惜投入养育下一代---------儿女老年寄希望于融入孙辈的生活(无竞争力无积蓄,唯一投资并可以依靠的就是儿女)
欧美发达国家的循环过程:政府征税解决老人养老并资助年轻人抛弃个人享受生孩子--------养育儿女,给他们良好的基础教育直到18岁------孩子自立读大学、结婚、工作并纳税。
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家庭养老和欧美社会养老的极大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养老模式的改变才是中国家庭进入现代社会的必要一步。年轻人要想获得生活的独立自由,首先是要自强自立。那些大笔花父母钱结婚生子乃至生活的年轻人更应该看到背后的巨大责任,而不是逃避与抱怨。
事物总是对等出现,自由与法制、主子与奴才……只要责任义务之间存在不对等,必然当奴才的有一天就会做主子。既然不想当奴才,那就把当主子的心思也免了吧。
三、男主人公住进女主人公父母提供首付的房子,前面已经讲了更多,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显示他在家庭的利益划分上思路不清。
而他向女方父母借钱,意味着对家族婚姻有点盲目乐观。这是电视剧树立的不成功的中国男子形象。一般来讲,中国男权思想的背后暗含男方大包大揽。男主人公至少和大男子主义以及男权搭不上边。
四、媳妇丽鹃是剧中争议较大的人物,个人认为女主人公是在中国家庭变革时期产生的中间产物,并不具有长期生存的生命力。
她的悲剧源于对自身责任义务的错误认识。为什么这样说?
1)丽鹃父母对于女儿的婚姻投入太多,而丽鹃也欣然接受这种投入,思维上她并没有将成人后独立的自己和父母家庭成功切分,这样一锅粥的想法必然对应一个适合在大家族上下应酬的媳妇,事实是她却要过自己的小日子,矛盾不产生是不可能的;
2)作为一个思想意识和经济上都无法认可独立和自立的丽鹃,给予她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站到维护传统家庭伦理的一边,享受父母的照顾并承担责任。
而剧中女主人公不尊重公婆并展开正面冲突的做法并不符合传统家庭伦理的规范。传统的规范中儿女至少要对老人给予足够的尊敬。
从上面的分析其实不难看出,一方面,女主人公变成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婚前“啃老”婚后“啃夫”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一族”,另一方面,女主人公又无法变成“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媳妇。
除非儿子不孝,否则婆媳矛盾不冲突是不可能的。现代社会,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总要找到责任与义务的平衡点,而不是让这种不平衡持续下去乃至加大。 社会中类似女主人的媳妇,会被时间打磨并重新塑造。
附一份婆媳关系秘籍,供有心人参考。
一、媳妇篇
基础理念:
1)自强自立,坚决不做啃老族;
2)把婆婆当成客户,即使婆婆错了,也要永远保持和气。
技巧秘籍
1)谈恋爱时多接触未来的婆婆;(女人的直觉会帮助她避免很多不可预知的矛盾)
2)怀孕及哺乳期尽可能岳母照顾孕妇;(怀孕妇女更需照顾,矛盾多发,亲妈尚可抵御)
3)怀孕及哺乳期尽可能和婆婆保持美好的距离;(婆媳关系风险高发期,避让)
4)多关心婆婆的身体健康并做出实际行动;(婆婆健康媳妇省心)
5)婆婆面前和蔼对待自己的丈夫;(不要激发婆婆的母性保护意识)
6)不要在婆婆面前诋毁自己的丈夫;(疏不间亲,抱怨得不到好处)
7)坚决不在婆婆面前做得罪其族人的恶事。
(隔着一层,最好保持克制)
二、丈夫篇
基础理念:
1)自强自立,坚决不做啃老族;
2)婆婆不是媳妇亲妈,凡事自己多主动,对媳妇要求不要太高;
3)婆媳问题关键在丈夫,对媳妇要引导而不是斥责。
技巧秘籍
1)创造条件,让婆媳保持适当的距离;(朝夕相处,矛盾自生)
2)劝说婆婆免于照顾怀孕或者生育的媳妇;(矛盾多发,适当避让)
3)撑面子讨好的事让媳妇干;(诸如:给婆婆送钱、送礼、问候……)
4)容易得罪婆婆的原则性问题丈夫出头;(毕竟是亲的,仇恨大不到哪里去)
5)创造解决夫妻矛盾的私人空间,婆婆在场时,尽量避免夫妻矛盾;(儿子情绪好,婆婆情绪就不会差)
6)做婆婆和媳妇的桥梁,间接传递友好信息;(背后的传言更能打动人)
7)坚决不在婆婆面前抱怨媳妇。
(婆婆为儿子出头,自然激发矛盾)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