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考研

政治题:怎样培养诚信意识?

:怎样培养诚信意识?

全部回答

2008-01-01

0 0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诚信意识   内容摘要: “诚信”是国家对公民实施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中学生诚信道德不容乐观的状况,作为历史教师,要从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细微处入手,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为载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诚信”问题,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最终达到将诚信教育从他律引向自律的目的。
       关键词: 诚信 诚信教育 历史教学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诚信道德不容乐观: “ 做老实人吃亏 ” 、“讲信用无用 ” 等观念广泛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国家助学贷款按期偿还率持续下降 … … 据《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 ① 显示:当问到 “ 老师在你的试卷上多评了分,你会作出什么反应 ” 时,有 40 。
    1% 的学生在三项可供选择的选项中认同的是 “ 这不是我的错,分数也不用改了 ” ,认同 “ 马上找老师把分数改过来的仅占 14。6% 。造成这种信用危机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上的种种欺诈现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教育中诚信意识培养的严重滞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 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   这里的 “ 真 ” ,内涵是丰富的,但最根本的便是 “ 诚信 ” 。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连诚实守信这样基本的社会准则都做不到、做不好,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对于社会的责任和意义。
  因此,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来说,本着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在自身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已迫在眉睫。     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广博性,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邻域,从政治、经济到军事、艺术、文化以至风俗民情等等,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所有传统美德无一不是透过历史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
  因而历史课在德育工作中,是大有文章可作的,借助历史教学向青少年学生灌输诚信意识,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科本身“真”的特点,建立历史学的崇高感和威严感,树立诚信教育的正面楷模。
  何谓诚信?诚实守信不欺之谓也。诚实,就是指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颠倒事实,光明磊落,处事实在;守信,就是说话算数,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  在一定意义上说,诚实守信就是求 “ 真 ” ,就是追求正义。
  历史科学向来是讲究“直笔”的,古往今来,无论中西,历代史家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世负责的精神,一贯追求历史科学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惩恶扬善的功效,这与诚实守信所要求的“真”从本质上是相通的。正是由于这种严谨求“真”的修史传统,传承至今的绝大多数史籍都是可靠的信史,具有公认的权威性,这使历史科学本身就成为一种求“真”的典范和榜样,对学生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所以作为历史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余遗力地宣传历史学这种求“真“的特点,弘扬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树立“诚信”意识。   作为策略,要在学生接触历史学科之初就建立这一学科的正义性和权威性,并在日常的教学中使之日渐深化。
  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我每接手一个新的年级时都会在第一堂课安排一个“绪论”,专门讲述历史学的概念和这门学科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以建立历史科学在学生心目中严肃、公正的形象。  在绪论中,除介绍历史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谨性外,我通常会讲两个小故事来树立这门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真”的印象:一个是春秋时期史官南史氏和董狐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故事,即为历代史学家所大加颂扬的“南董精神” ② ,另一个是司马迁发奋著《史记》,特别是不避当代,敢于指责汉武帝种种作为的故事,然后我会在课堂上停止讲解两分钟,留出空间请学生自己思考其中所含的深意。
    从作业上看,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诚实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有责任感,诚实的历史学家,才有了我们今天对历史的真实的了解。有了学生对历史真实性、权威性的认同,也就有了在此后的教学中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基础。
  与些同时,历代史家和历史学科本身也成了学生心目中求“真”的典范,于无形之中形成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二)充分利用学科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抓住相关实例进行有意识的点播,灌输“诚信意识”。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具有无限的广博性和教育性,在这其中寻找“诚信教育” 的实例应该不是难事。但是,受知识水平和思维深度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往往很难在自己单独阅读和学习的时候发现这样的实例,当然也谈不上自觉地接受感染和教育。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自身先具备这种意识,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捕捉机会,遇到可用来作为范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点播,以达到进行“诚信教育”的目的。以高一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为例,上下两册中都有很多值得展开教育的内容: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屠杀义和团,日本不宣而战发动甲午战争,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地扣留张学良等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范例讲给学生听。
    教师甚至可以借题发挥,在学生中组织讨论,通过这些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后人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形成的一种默契,是为全人类所认同和遵从的,没有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诚信” ,社会秩序也就没有了保证。
  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不论其遭遇如何,最终的结果是彪名青史的;相反,背信弃义地小人也许会一时得意,但公道自在人心,他们的恶名和丑行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     除惩恶扬善外,历史学的另一大功能就是以史鉴今。
  因此,用历史的眼光和观点评述当今世界的生活时事在历史教学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一点为历史教师开展更直接的“诚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讲中外文化的差异时我曾有意识地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中国留学生很厌恶德国人的古板,于是搞了个恶作剧,他趁天黑在学校附近相邻的两个公用电话亭上分别贴上了“男士专用”和“女士专用”的字条,第二天早上发现,贴有“女士专用”的电话亭前空无一人,而“男士专用”的那个门前却排起了长队。
    在学生们嘲笑德国人确实迂腐不知变通的时候,我说:这就是德国人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而我们中国人自诩是聪明的,懂得变通的,所以才会有不设警察的路口闯红灯者大行其道,才会有某些商店、车辆里的爱心伞一去不回,才会有各类考试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 … 说到这里,很多学生的表情开始凝重,教师再及时补充一些历史上宣扬诚实守信的格言警句、人物故事,如“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列宁、华盛顿宁担责任不撒谎的故事等等,相信是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
       (三)充分利用学科可开展多种教育形式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将诚信教育从他律引向自律。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
  在这一点上,历史的课堂是有着充分的优越性的。  以往我们就经常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如观看历史电影电视片,用 CAI 辅助教学等等,当然以其它形式开展的教学如实地考察参观、以历史问题为核心的征文、辨论以及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等也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历史教师开展“诚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我曾在教学中搞过一些实验,感觉效果不错。如以“诚信”为题,让学生收集资料,集萃古今中外名人的诚信小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组织无监考测验;一人一句诚信座右铭活动等等。
  在讲西安事变时候,我特意安排了一场题为“要不要放蒋介石”的辩论会: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都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讨论是该杀蒋还是该放蒋的问题。  大家都提出了各自的很多理由,其中持放蒋观点的一位同学提到:中共在八一宣言时就已通电全国,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也就是说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想要和国民党合作的态度,如果这个时候杀掉蒋介石势必引起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这不等于失信于全国人民吗?那以后党的威信何在呢?我对这个观点大加表扬了一番,一方面他提出了关于这个问题一个较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他已开始自觉地用诚信意识来思考问题了,这一点是尤为可贵的。
    若是教师在讲这个问题时仍采用一般说教的授课方法,恐怕这位同学的灵感就没那么容易被激发了。而且正是因为这样的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或者说直接经验获得的,其教育意义远大于从教师的说教中间接得到的东西,在他们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的行为从他律逐渐过渡到自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总之,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社会越是进步,便越是呼唤诚信风气的回归。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深深牢记:没有诚信的教育,就没有诚信的学生;没有诚信的学生,就没有诚信的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分利用自身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 《思想 · 理论 · 教育》: 2001 年第 7 期 ② 选自《春秋左传》 。
  

2008-01-04

248 0
诚信在经济上是一种信用表示. 在政治上,是个人或集团政治现实和能力的表现. 除此之外,诚信并没有别的特别意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考研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考研
中考
小学教育
高考
考研
考研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