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班长以后应该怎么组织管理好一个班级?
学校是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培养真人的场所。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促进学生奋发努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班级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效果的检验,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与关注的。以下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关于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1问题的聚焦
现象一:初中班级建设中已有完善的班干部管理机制,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干部一般由班主任提名或任命,他们充其量也只是老师的膀臂、耳目、传声筒,而且往往一干到底。即使有调整、变动,也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意向。 由于班级管理工作几乎都是由教师包办代替,班中事无巨细均需班主任的亲历亲为,班干部的管理效果不佳,仍旧有部分学生因为...全部
学校是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培养真人的场所。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促进学生奋发努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班级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效果的检验,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与关注的。以下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关于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1问题的聚焦
现象一:初中班级建设中已有完善的班干部管理机制,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干部一般由班主任提名或任命,他们充其量也只是老师的膀臂、耳目、传声筒,而且往往一干到底。即使有调整、变动,也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意向。
由于班级管理工作几乎都是由教师包办代替,班中事无巨细均需班主任的亲历亲为,班干部的管理效果不佳,仍旧有部分学生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跑到班主任处"打小报告"。
现象二:班主任的权威至高无上,掌握班级管理制度和重大活动的决策权,而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执行。
往往在班级出现学生违纪现象时,班主任只能采取压服、威胁、请家长、给处分等下策来做消极处理。
现象三: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常常摆出一种"师道尊严"的架势,整天泡在教室看管学生。学生表面上接受管理,唯命是从,但真正的师生关系却如同"猫和老鼠",甚至容易导致个别学生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惯。
……
2问题的症结
经过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我认为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管理的空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显然与当今教育改革的宗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1。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宰者,学生只是听话的仆人。一些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较为专制,或者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的独立性完全被禁锢,没有真正的机会和权力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
2。学生做事没有主见,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和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学生在父母的溺爱和老师的包办代替的环境中成长,养成了娇气任性的习惯,凡事依赖性较强。
3。部分学生家长不支持甚至反对学生参与管理班级。
他们认为孩子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处理班级事务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3理论和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指出,学生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两个阶段:十岁以前的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十岁以上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他律"的判断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向学生发出命令的权威性,依赖于发出命令人是否在场。如不在场,命令则失去权威,而违反命令只会引起学生短暂的不安。"自律"则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是道德判断水平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准。
这种自律道德是同伴、群体之间取得的协议认定的结果,当大家以民主方式取得一致意见时,即可以修改规则。这种规则是不同个体间彼此相互尊重的合理规则,与他律道德关系的单方尊重的强制性原则相对立。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quot;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都是个体在人格成长中经由社会化的历程逐渐发展起来的,而用教育的单纯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则收效甚微。
那么,在科学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做到自律、自强、自悟、自创,成为学习、纪律、个人生活乃至集体生活的主人,就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4方法与措施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班长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威严"来"维生"的,其特点就是过分的强调"人治"。
这种做法固然有其好处,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班长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在场时就很容易出现违纪现象,导致在管理上出现真空。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建立?quot;师道尊严"上的管理模式经常会不利于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关系的正常发展。
因此,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初中学生处于由少年走向青年并渐趋成熟的过渡阶段,大多数学生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集体生活的需要,有着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强烈欲望,这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最好时机。
班级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是主角。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班主任这个导演,若导演不得法,学生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班级管理工作就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开展。
那么如何通过班主任的"导演"使班级管理得更好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br> 一、班集体自主管理方面
1。思想准备
一方面利用学生个别谈话、召开主题班会,给学生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另一方面,通过家访、召开专题家长会等形式取得家长对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问题的重视、认同和支持。突出舆论宣传的作用,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石。
2。班级管理机构重整
我认为要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首先应当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机构,进而建立新型、务实和有效的班级管理机构。
于是,我对传统?quot;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整机构和岗位的设置,促进全员管理,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并且明确具体机构和岗位的分工和职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我班的班级管理委员会有以下机构组成:
(1)常务班长:本届班级管理委员会的最高负责人,负责班级一切事务,以下所有机构均应对其负责。
(2)立法委员会:负责制定、解释和不断完善本班的"法律规范",包括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班级管理人员职责的制订等。
(3)行政管理委员会:班级具体事务的执行者。管理班级日常的事务,包括纪律、卫生、作业、学习、考勤、公共财产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班级法庭:每周举行一次"庭审",主要对一周以来班上所发生的"违纪违法"的人和事进行裁决,并负责向学生、老师和家长小结并公布本班在过去一周里面的情况。
(5)监督委员会:负责监察所有班级管理人员和被法庭判决的同学是否履行相应的行为,对于表现不好或不作为等现象作好记录并责成相关人员予以改正,并限期改正。其主要依据是"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各种班级规章制度。
(6)临时筹备委员会:每届班级管理人员任期期满之际成立,主要职责是负责筹备下一届班级管理人员竞选事宜。
为避免出现执法不公、互相扯皮的现象,班级管理委员的职责必须分工明确。一些要害部门(如行政管理委员会、班级法庭、监督委员会、立法委员会)的人员是绝对不能兼任的,以确保各部门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制衡关系。
3。所有的班级管理人员均实行竞争上岗
为了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让学生能"人尽其才"地对班级进行自治自理,我们定期改选班委会,强化竞选意识。因为充分相信学生的判断力,把选举权还给学生,是搞好选举的关键。
所以从小组提名侯选人、协商确立侯选人到正式选举,我们都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在选举过程中,还尽可能安排侯选人进行竞选演讲或施政演说,使整个选举过程成为一次生动的民主意识教育。
4。班务全面公开
对班级决策问题,学生采取民主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这样,学生对班级所采取的措施有强烈的认同感,加强了学生的自觉性,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所有的班级管理方面的事务向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全部公开,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同学们认识到班级工作是班级所有人的工作,还可以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以利于家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如此一来可以主动的把家长方面的教育力量应用到学生的身上,教育效果自然就更加理想了。
二、个人自主管理方面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于一个班集体亦如此。要使班级有一个良好的班风,首先得使每个人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而培养个人习惯的过程其实就是个人自主管理的过程。
换言之,要使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就必须从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入手。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上来,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均面临着一个较大的变化,加上初中的知识结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与小学有较大的不同。
为了培养学生个体的行为习惯,具体的监督和指导就显得关键和必要了。
心理学家认为:同龄群体更容易沟通,从而产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交流;期望和需要则是激励学生到达目标的动力。所以需要有教师的方法指导和一段养成良好习惯的时间。
我班在此方面,作了以下的尝试:
1。人手一册《我的成长记录》
学生每周在《我的成长记录》上记录自己在本周里的行为表现(包括优缺点及改正方法),记录自己成长的心得体会。《我的成长记录》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设置了关于如何做人和如何学习等方面的条文以供学生自查,主要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和改进自己的缺点与不足;(2)有专门提供给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组评的活动记录专栏,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3)开辟专区供班长、班主任和家长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栏目,成为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或作为家长与子女沟通的补充形式(绕渲狄惶岬氖牵壕桓龆嘌谑导螅曳⑾执司俣杂诎嗉毒蠖嗍绕涫悄遣糠肿跃跣圆还磺俊⒀澳康牟幻魅返耐乇鹩行В?br> 2。
人手一本《滨河中学初中部200204户口簿》
形式为集体户口。主要用途是登记全班同学在校期间的全面表现,包括表扬、批评、作业情况、学习情况、行为规范以及班级法庭所作出的所有判决和处罚等等,以作惩戒或表扬的补充形式。
这对于教育学生树立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的思想,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组成班集体的一分子,应积极主动地热爱、关心、搞好班集体,让他们在所有的班级活动中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3轮流编写《班级日志》
《班级日志》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也可以利用它对班级管理方面提出建议、意见或评论等等。其主要用途是为学生提供各类活动空间以发挥其才能的机会,力图使学生对班级的教育产生认同感,心甘情愿地接受班级的教育,并能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以养成"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良好习惯,逐步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学生在长期的自我要求中,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做"到"我要做",不断向集体小主人的行列靠拢。
5实践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与实践,这些措施基本上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班级管理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
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常规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开展得井井有条;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相当多的学生得到了锻炼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又促进了学生平等相处、公平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
但是由让学生来管理班级事务,操作起肯定会碰到一些不太好把握的问题,例如"度"与"威信"的问题,还是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6结束语
管是为了不管。实践表明,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既自我约束又互相督促,既积极竞争又团结协作。
尤其是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兴奋和担忧交织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提高他们的自制力,驱动他们积极进取。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充当所有的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管理将不在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每个角落,任何时刻管理与被管理都能得到充分的融合。
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管理,提高了学生们综合素质。但。如何能使学生自主管理开展得更好,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寻求与探索。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