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佛法里面说的六尘里的法
你的问题要从“十八法界”来回答。因为你所问的六尘,属于佛
法十八法界中的概念。然后再来看看,六尘中五尘与法尘的正知
见,分别在以下三篇短文中叙述。当你耐心读完,就明白了。
。。。。。。。。。。 。。。。。。。。。。。。。。。。。。。。。。。。。。。。。。。。。。。。。。。。。。。。。。。。。。。。。。。。。。。。。。。。。。。。。。>>
十八界法包括: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
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形色的实物形体。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
六根当...全部
你的问题要从“十八法界”来回答。因为你所问的六尘,属于佛
法十八法界中的概念。然后再来看看,六尘中五尘与法尘的正知
见,分别在以下三篇短文中叙述。当你耐心读完,就明白了。
。。。。。。。。。。
。。。。。。。。。。。。。。。。。。。。。。。。。。。。。。。。。。。。。。。。。。。。。。。。。。。。。。。。。。。。。。。。。。。。。。>>
十八界法包括: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
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形色的实物形体。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
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
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
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
脑,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着前世名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如果
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是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着大脑
来入母胎了。意根在大乘佛法里又叫第七识末那识。
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
意识能知能觉。
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意根。
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
的“我”。
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
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
之法,只有一生。
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
耶识所生出。由于十八界的法都是虚妄性,所以称为“空相”。
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
是无常、空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
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空、
无我,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常、乐、我、净”的真我──真如
佛性。
正观居士 / 文
发表时间:2004-9-28 11:06:50 佛学园地--初学园地
--------- 讨论法尘:-----
请问色声香味触法中的法尘,是如何解释?这法尘与内相分一
样吗?根尘触,是意根触法尘,或指扶尘根触五色尘?
答:
色、声、香、味、触五尘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
了别者,眼识等前五识所了别者皆是内相分,由于眼识等五识
是属于八识心王,心非是物质之法,因此无法与外五尘相触,
前五识生起时所了别之色等五尘,皆是由自心如来藏所显现,
称此自心所现之相分为内相分。
前五识现起时,必定与意识俱
起,于了别五尘境时,五识于最初刹那所了别者乃五尘之总相
,例如色尘之青黄赤白、声尘之大小声等,亦即显色部份,而
于后刹那所了别之形色、表色与无表色等要仔细了别之五尘相
,则要透过意识于同时同境了别之,为了区别意识与五识所了
别之不同,因此将意识所了别者称为法尘,此法尘仍然不离于
五尘,除了修禅定者入二禅以外。
根尘触处生起眼等六识,函盖了扶尘根与五尘相触及意根与法
尘相触 (欲界与色界) ,而六识之所以现起,要得意根于触法
尘时生起作意,六识之种子方得由如来藏流注而出,意根虽触
法尘不起作意时,例如眠熟、无想定或者入灭尽定时,则六识
即不现起。
正藏 / 文
发表时间:2004-7-9 9:00:35
佛法正见--佛学园地
--------------- 略说法尘 ----------
法尘者谓如来藏所变现之相分,为意根、意识所缘者。
如来藏
变现似五尘境之内相分上所生法尘,为意根、意识所缘及意识
所变生之带质境、独影境之法尘属色法;与意识所相应法及意
识思惟而施设之名相,亦可称为法尘,属心法尘。因以依对境
来分色、心法尘,如见分对五尘相分境上便依其境生起色法尘
;见分不对五尘境,纯由见分之所转生相应之法尘为心法尘故。
《楞严经》卷三说:「意法为缘生于意识」,《瑜伽师地论》
卷二十三和《阿□达磨俱舍论》卷二十也说:「意法为缘生意
识」,意根末那识为欲了别外境由五扶尘根缘五外相分透过五
胜义根与如来藏配合产生相似之五内相分上之法尘,再转生意
识与前五识了别五尘境,因意根与意识不直接缘五尘境,醒时
意识需与前五识多分或少分俱起,才能共缘外五尘境,种智称为
五俱意识。
如色尘入眼,眼识只能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
而意识从中了别长、短、方、圆、高、低等形色及伸、缩、坐、
卧等表色与气质、神韵、幽雅、粗犷等无表色,皆是法尘属色法
。意识缘五尘相分如是起心分别产生遍行、别境、善十一、六根
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四不定等五十一心所法之法尘,故属心所
有法。
例如:眼见山之色尘,山本身属性境,因「性境不随心」,山之
本境不被意识心所缘而有所改变其相状,称为性境,其余声香味
触四尘色境,亦复如是,皆实种所生,性境所摄。眼识只缘山之
青、绿等显色,而意识缘山之山势高、低、远、近等形色,及意
识所变生山之壮观、气势等无表色,属带质境法尘。
带质境者谓
依于性境上所起之法尘境,称为带质境。如高峻的山、这座山看
起来气势雄伟;形容山之高峻、山之气势雄伟则属带质境,夹带
于性境本质上之质境谓带质境。而带质境又随七转识心之起伏而
有所改变,如心情好时听见枝头上小鸟鸣唱便觉叫声悦耳;心烦
气噪时闻见小鸟啼叫便觉啼声吵杂;同样之小鸟鸣啼声尘,及同
样之七转识心,所缘之带质境便随心境起伏而有所不同。
又带质
境会因比量之判断产生非量之相分法尘,名曰:『带质独影』,
是故「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 ,如于暗夜中脚踩到
草绳,误以为是踩到一条蛇;意识心缘草绳之似带质相分,便会
于意识见分比量思维又生起以为是「蛇」之独影相分境谓带质独
影法尘,是故「带质有覆通情本」。
复次意识相应及所转生施设
之名相皆属法尘范畴谓心法尘。如意识所施设之名相如艺术、天
才、和平等;于事理所起意识相应之赞同、反对、悲观、乐观、
怀疑、态度、观念等等之不同见解亦是法尘之所函盖。
复次意识相应及所转生施设之名相皆属法尘范畴谓心法尘。
如心
想未完之事,便觉有「压力」之心法尘;被人误会便有「委屈」
之心法尘、被人赞美便有「快乐」之心法尘、等等之受蕴法尘相
,因受蕴是心法故;又于想蕴及行蕴(意行)但不含身行口行,
所起之尘相亦是心法尘。
又于事理所起意识相应之赞同、反对、
悲观、乐观、怀疑、态度、观念等等之不同见解广义说亦是心法
尘之所函盖。
至于二禅等至位以上,乃至无色界四空天之定中,及睡梦中独头
意识,因不触外五尘,纯由意根缘藏识相分,意识于中起了别之
内相分亦是法尘,属定境法尘及梦中法尘,是不依于五尘相分性
境上所起之法尘亦称独影境,纯为见分所变生之法尘境。
如意识
之忆往前尘,展望未来,思惟推敲亦复如是,是故「独影唯从见
」。乃至于五无心位中--睡眠无梦(眠熟)、无想定、灭尽定、
正死位、闷绝中意识已断,但意根仍缘藏识所生内相分法尘,否
则即无法从睡眠、闷绝中苏醒、定中出定、正死位中舍身。
又
《楞严经》卷一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
分别影事」,六识之见闻觉知心纵然灭了,犹有意根缘法尘分别
影事。由此更可证知离念灵知仍属意识层次,尚且到不了意根境
界,何况能是真如境界?从狭义说,因意根末那识无证自证分来
返观自己之存在,是故于五无心位中,便无法证知自己正处于五
无心位中,要待后来意识现起时才能自知;但从更深细之道种智
来说,八个识皆有见相四分;又此非是吾等初学之辈所能了知之
甚深唯识种智义理。
以上略说法尘。
正香居士 / 文
发表于正觉电子报 第10期,
2004年6月6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