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艾伯塔省恐龙公园为什么是恐龙化石公园?

艾伯塔省恐龙公园为什么是恐龙化石公园?

全部回答

2018-07-07

0 0
    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公园一带气候温和,冬季较湿润。公园的原始自然景观保存 完好,以谷地和草原为主,分为三个生态区,每个生态区中都生长着不同的动植物: 在蜿蜒潮湿的红鹿河岸,生长着三叶杨、柳树以及唐棣、玫瑰、水牛果等灌木植物, 五六月,在林下水间,常常可以看到琢木鸟等各种鸣鸟和水禽;山地、草原主要分布 在谷地的边缘,这里长满了杜松、山艾树和其他多汁的植物,吸引了大量的叉角羚、 白尾鹿、棉尾兔和丛林狼等来此繁衍生息,草原上空有鹫、草原猎鹰、山地蓝知更鸟盘旋飞舞;在干旱炎热的荒野中则主要生长着仙人掌、黑肉叶剌茎藜和数种鼠尾草属等耐旱植物。
    公园的地形十分奇特,贫瘠的荒原上形成了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还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天然石柱、山峰和孤立的岩石台地立于其间。这种奇特的地貌与这一地区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地质活动有关。
  从时间来看,公园的地层是经过几千万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自上而下,可以分为3层:最下面是年代最久远的老人地层;最上面是最年轻的熊爪地层;恐龙公园地层在中间,这一地层最晚形成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坎潘晚期,时间跨度约有100万年,历史上是亚热带沿海低地,接近于西部内陆水道,被大河穿过,地层中包含了绝大多数的沉积动植物化石,包括鲨鱼、白鲟、雀鳝等鱼类化石;蛙、蝾螈等两栖类动物化石;蜥蜴、龟、鳄鱼等爬行类动物化石;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以及树蕨、苏铁等古老植物的化石,其中最著名、最轰动的就是大量的恐龙瓶。
    7500万年前,现在的东艾伯塔地区是大片临近海岸的低挂平原,这一地区当时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气候与现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南部气候相似,生长着茂盛的亚热带植物。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得这里的生物大量繁殖,种类繁多,无数动物正处于它们的全盛时期,其中就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原始哺乳动物、鸟类和恐龙。
    据后来的科学考证,当时生活于此的恐龙有食草的,也有食肉的;有的恐龙长达几十米,重达四五十吨;有的恐龙很小,体长不到1米。这些恐龙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的陆地或沼泽附近,这里可以说是恐龙的世界。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许多物种最终在地球上消失,这其中就包括恐龙。而对于这些物种化石的发现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一些动物陷入沼泽地或跌入河谷死去时,它们的尸体堆积在泥地中或河道里,其骨骼被新的泥沙层层掩埋。
  随着时间的推移,挤压的骨骼残骸和沉积的泥沙矿物结合在一起,这些结合物在缺氧的状态下发生石化作用,天长曰久,形成了化石。经过更长时间的演化,新的沉积物把它们盖住并保存了起来。  直到距今13000年前的冰川时代末期,冰川擦损上层岩石,冰层逐渐消失,大量融化的冰水纵深冲入软的沙石泥石地层。
  在冰川融水的切割作用下,红鹿河谷地形成,随着河水的不断冲刷,岩床被侵蚀,埋藏有化石的沉积层渐渐暴露出来,各种古代的鱼类、爬行类以及恐龙的化石相继被发现,这一带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逐渐为人所知。
    由此,红鹿河谷掀起了一股“恐龙热”,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家蜂拥而至,自19 世纪80年代以来,在沿着红鹿河谷全长27千米的范围内,共挖掘出300多具保存完 整的高质量的恐龙骨骼。
  这些恐龙骨骼大约代表了 60种不同种类的恐龙。世界著名的 古生物学家斯敦伯格博士把这些恐龙化石复制成原形,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4具标本 (3具鸭嘴恐龙标本和1具有角恐龙标本)留在公园西北的皇家泰利尔古生物博物馆陈 列,其他大部分骨骼藏品被分别送到北美和欧洲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出。
    如今的泰 利尔古生物博物馆里陈列有头甲龙、角龙、鸭嘴恐龙,还有很完整的“艾伯塔龙”—— 肉食性霸王龙的一种,眼睛长在头骨较高的部位。这座博物馆还设有一个高大的温室, 里面种植着不少曾与恐龙一起生活过的古老植物,有些还是恐龙的食物,如树蕨、苏铁、 罗汉松以及一些寄生的有花植物。
    艾伯塔省恐龙公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白垩纪恐龙化石群的集中地。这里发掘 出土的恐龙化石不仅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而且保存完好,为研究“爬行动物时代” 的气候、地形以及生物进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79年,作为世界著名的恐龙 化石宝库之一,艾伯塔省恐龙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