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一共有多少种说法?对于死亡有
牺牲,逝世,嘎嘣,翘辫子,去西天,驾鹤西游,驾崩,毙,去世,离世,见阎王,见佛祖,夭折 ,殉职 亡 卒 殒 薨 故
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礼记·曲礼下》
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 (《唐书·百官制》
一
生老病死,本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面前,本应人人平等。但由于古代等级森严,因死者生前的身份、地位不同,“死”的说法也有区别。《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普通人才用“死”、“殁(没)”。
⑴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四》)
⑵昭王薨,安僖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全部
牺牲,逝世,嘎嘣,翘辫子,去西天,驾鹤西游,驾崩,毙,去世,离世,见阎王,见佛祖,夭折 ,殉职 亡 卒 殒 薨 故
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礼记·曲礼下》
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
(《唐书·百官制》
一
生老病死,本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面前,本应人人平等。但由于古代等级森严,因死者生前的身份、地位不同,“死”的说法也有区别。《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普通人才用“死”、“殁(没)”。
⑴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四》)
⑵昭王薨,安僖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 传》)
⑶初,鲁肃闻刘表卒。
(《资治通鉴》)
⑷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⑸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正是丧音,将凤姐惊醒,人 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红楼梦》第十三回)
⑴“山陵”指赵威后,据《礼记》,古代帝王、王后及太子死均可称“崩”;⑵昭王是诸侯国魏国的国王,所以称其死为“薨”;⑶刘表是荆州牧,“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因而以“卒”述其死;⑸“东府蓉大奶奶”秦可卿,是“被弃养生堂、养于寒儒薄宦之家”的孤儿,因“好事”而“画梁春尽落香尘”,以其卑微的身世和被损害被污辱的地位,只能以“没”称其“死”;至于“捕蛇者”,则是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对其祖其父也只有以“死”称之了。
二
死,又是一个令人忌讳的字眼。出于感情表达的需要,人们常常使用一些讳饰的说法。
⑹范睢既相,王稽谓范睢曰:“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可奈何者 亦三: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君卒然捐馆舍, 是事之不可知者二也;使臣卒然填沟壑,是事之不可知者三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宫车晏驾”指帝后的死,“捐馆舍”指大臣的死,“填沟壑”自谦为自己的死。同是言死,对象不同,避讳的说法也不相同。
⑺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史记·梁孝王世家》)
⑻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 魄私恨无穷。(司马迁《报任安书》)
⑼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⑽小人到家,老夫人已去世了。
(《运 记·翦逆闻丧》)
⑺“千秋”、“千秋万岁”、“万岁千秋”,都是帝王与臣子谈论自己死后之事时用的避讳词语;⑻“不可为讳”、“长逝”,⑼“见背”,都是说朋友、亲人的死;⑽“去世”,是称与自己有一定关系的人的死。
三
对于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而在说起他们的时候,又是采用感情色彩庄重严肃的词汇,如“殉国”、“捐躯”、“就义”、“牺牲”等等。
⑾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 上》)
⑿将军市被,死以殉国。(《战国策·燕策》)
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闻。(《曹子建集·白马篇》)
⒁( )即纵火自焚,……(李)苷闻之,命酒酹曰:“尹务实, 男子也,先我就义矣!”(《宋史·尹 传》)
“死生,昼夜事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然而,为什么“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就是因为“处死者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方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且不说历代那些不忠不义之徒是如何苟且偷生的,就是那些贵为“天之骄子”的封建帝王,亦不免妄想“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而“吸甘露”、“炼金丹”,而最后又无一能逃脱“死亡辩证法”的审判;“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充满了“宿命论”的说教;“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唯利是图者肮脏灵魂的大暴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是剥削阶级利己主义世界观的反映。
但另一方面,“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古圣先贤的训诫,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们抱定“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的决心,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挽歌》)的豪迈情怀,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这一历史最强音!而这,正是“死”的种种说法中文化内涵最深刻之处,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研究“死”这一永恒命题的最大价值所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