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时为何没有装备冲锋枪
回顾二战(即使是现在),小日本总是表现出一种小聪明,小家子气。很多军事迷都知道,二战时的日本在军事上的小气几乎到了弱智的地步,在欧美军事强国尽一切可能提高军队的火力密度时,小日本却固执的强调军队的准确火力,甚至要求士兵每枪都要命中目标,为此小日本的士兵没有装备冲锋枪,因为在日本看来,必须用几十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是不能忍受的!这诚然是由于小日本资源亏乏,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小日本骨子里透出的一股小家子气,所以小日本认为像三八大盖那样后坐力小,射击准确的非自动步枪足够杀伤敌人,结果在美国军队面前,无论重火力还是轻火力都处于极度劣势,即使以旧日本军人的死硬都无法挽救军事上的惨败。 而且远远无...全部
回顾二战(即使是现在),小日本总是表现出一种小聪明,小家子气。很多军事迷都知道,二战时的日本在军事上的小气几乎到了弱智的地步,在欧美军事强国尽一切可能提高军队的火力密度时,小日本却固执的强调军队的准确火力,甚至要求士兵每枪都要命中目标,为此小日本的士兵没有装备冲锋枪,因为在日本看来,必须用几十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是不能忍受的!这诚然是由于小日本资源亏乏,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小日本骨子里透出的一股小家子气,所以小日本认为像三八大盖那样后坐力小,射击准确的非自动步枪足够杀伤敌人,结果在美国军队面前,无论重火力还是轻火力都处于极度劣势,即使以旧日本军人的死硬都无法挽救军事上的惨败。
而且远远无法达到大量杀伤美军而获得体面结束战争的目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二。
一,前面说过,小日本信奉“一支百发百中的步枪胜过一百支百发一中的步枪。”其实这本是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战争结束时的一句话“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
”改变而来的,本来东乡平八郎的意思是强调火力的效能,西方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好像是说如果你的火力无法准确杀伤敌人,就会鼓舞敌人的士气。可到了习惯服从命令,服从权威的日本人手里,马上就变成了士兵只要准确射击就行了,根本不用考虑加强火力密度。
所以即使到战争结束,小日本也没想过要开发一种单兵自动武器,哪怕是半自动步枪!并不是没能力,而是不愿改变罢了!
二,小日本的自动武器,如几种轻重机枪,则希望能一直给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但有个问题,那就是火力的持续性,为了保证机枪能长时间提供火力支援,最主要的是解决枪管散热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三个解决方法:加装散热部件,如散热片等;或加强枪管的耐热能力;或快速更换枪管。
很明显,光靠加装散热部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速度肯定赶不上射击时产生的热量。于是二战时一些国家将散热和重枪管结合起来,但这必然增加机枪的重量,使得这种方法只能用于重机枪,日本的的九二式(好像是,懒得查)就是一种代表,结果九二式的战斗全重跟马克沁有得一拼,完全丧失了气冷机枪重量上的优势。
此外,二战各国在轻机枪上都普片采用散热部件和换枪管的方法,唯独小日本不用,他们的歪把子,见过的都知道,不能更换枪管,结果连续射击到300发时就会枪管过热,无法使用,要慢慢冷却,当然这种机枪设计落后,不能说明问题。
至于后来开发的轻机枪能不能换枪管我就不知道了。
三,小日本大量使用6。5mm弹,也是一种小算盘,6。5mm弹弹头轻,可节约资源,但它是一种中间型弹,既没有小口径子弹的杀伤力,也没有7。
62mm弹的优良弹道,6。5mm子弹抗风性远远低于7。62mm和7。92mm弹。为了保证射程和精确度,小日本想出一低劣的办法,提高子弹飞行时旋转速度,为此缩短了枪的螺距,可是这样一来,6。5mm弹侵彻性差,停止作用小,威力极为可怜。
除了分析小日本变态的小家子气外,我们还可以从德国那里得到启示,二战的苏德战场中,苏德两军陷入僵局,不得不在城市中大打巷战,结果装备了半自动步枪的苏军常常将德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德军的狙击手常常因为拉动枪栓的声音而被发现,而苏军则完全没有这个顾忌(电影中苏军用甘辛步枪其实是不真实的,在苏军中大量装备了半自动步枪,有兴趣的可以玩玩《使命的召唤—联合行动》,那里苏军装备半自动步枪)吃尽苦头的德军要求装备半自动步枪,结果直道44年下半年才开始装备,总共装备了50万支,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其实德军在战前就决定发展半自动步枪,但是在军队保守势力的干扰下(德军认为半自动步枪比非自动步枪最大的优势是在于装弹速度上),一直没有开发出一种优良的步枪装备部队。
所以,无论是从日本的性格来讲,还是从日本陆军的保守,以及后勤保障的问题来讲,小日本都不太可能大量装备单兵自动武器。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