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朋友,胃肠减压术是胸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伤口的愈合。但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 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 针对这一问题,将260例胃肠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改胃肠减压管...[展开]
您好朋友,胃肠减压术是胸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伤口的愈合。但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 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
针对这一问题,将260例胃肠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改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为55~68 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腹胀及引流等情况。 结果:两组腹胀及引流液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提示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明显减轻腹胀。
有文献报道,插胃肠减压管直至导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的深度为55~60 cm。亦证明要使导管侧孔完全达到胃内,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插管深度必须在55 cm以上。
对以往插管回顾,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虽证明胃管在胃内,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患者出现腹胀,胃蠕动恢复慢,使置管时间延长。
观察组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达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此方法可取。 测量方法可由传统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长度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为55~68 cm,术中观察胃管顶端正好在胃窦部,侧孔全部在胃内,有利于引流。
胃肠减压术适用于各型肠梗阻病人;胃部疾病需要排出胃内容物者。胃,食管,肠管手术后以及腹腔内或腹膜后的手术,引起暂时性肠麻痹者。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取坐位或斜坡位,清洁鼻孔,将胃管前段涂以润滑油,用止血钳夹闭胃管末端,顺鼻腔下鼻道缓缓插入。
2。胃管插至咽部时,嘱病人头稍向前倾并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若恶心严重,嘱病人深呼吸,待平稳后在继续插入已量好的长度。用注射器抽净胃内容物,接上胃肠减压器。 如系双腔管,待管吞至75cm时,由腔内抽出少量碱性液体,即表示管已进入幽门。
此时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20ml空气,夹闭管口,其管端即靠肠蠕动滑至肠梗阻近段。
3。若抽不出胃液,应注意胃管是否盘曲鼻咽部,如没有盘曲,可注入少量盐水冲洗,观察是否通畅。或注入少量空气同时听诊上腹部,以证实管的位置是否已插入胃内。
4。最后用胶布将管固定于上唇颊部,连接胃肠减压器,无减压器者,用注射器每半小时抽吸一次。
5。操作时要经常检查胃管有无屈曲,是否畅通;若引起呛咳,呼吸不畅,应考虑是否误入气管,应拔出重插。
6。留置胃管期间,要做口腔护理。
7。保持负压吸引,直到腹胀消失。拔管时,应停止负压吸引后在拔出,以防损伤消化道粘膜。
8。近期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阻塞及身体极度衰弱者慎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