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家居装修

故宫午门的五个门洞有啥区别啊?

全部回答

2022-03-20

0 0
    午门(Meridian Gate)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平面呈“凹”字形,其形制与南京故宫午门一致,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
  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午门城楼在明代也称之为五凤楼。《春明梦余录》上说:“午门即俗所谓五凤楼也。”其实,这种俗称的来源,比午门早得多。《明一统志·庐州》记载:“五凤楼在府城上。
  唐天祐中,张崇筑城创楼,凤集其上,因以纪瑞。”五代时,梁太祖曾在洛阳重修五凤楼、朝元殿。这时已有命名为五凤楼的建筑物和城楼。  至于成为宫城门楼的名称,则见于《宋史》的记载:在西京洛阳有“宫城周回九里三百步。
  城南三门,中曰五凤楼”,并注:“因隋唐旧名”。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沿用了从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五凤楼之名。午门上部为门楼一座,两翼俗称“雁翅楼”,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可见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当是从隋唐、宋代流传下来的。午门历史沿革午门明代始建午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遭雷击起火焚毁。同年八月兴工重建午门。
  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7月)又遭火灾。至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才得以修复。  午门清朝重修清朝入关以来,利用明故宫改易皇城门额,整饬宫室。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午门,至乾嘉年间又屡有修饰,但建筑形制仍因明旧。
  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民国时期民国初年窃国大盗袁世凯复辟登基,午门重绘了外檐油饰彩画,其后午门曾为古物陈列所占用。  1917年午门正楼及东西雁翅楼辟为历史博物馆筹备处陈列室。
  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陈列室对外开放。午门现代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3年对午门进行过几次加固维修工程,但对建筑形制没有大的改动。修缮中的午门1978年对午门外檐进行油饰彩画全面见新,东西雁翅楼至今仍为文物交流中心的瓷器库房。
    2017年12月,故宫午门墙皮被吹落。墙体冻胀空鼓遇强风,将按传统做法修缮。午门地理环境午门(远距离)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
  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沿袭自南京故宫,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午门建筑布局午门午门的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
  午门门楼门楼午门的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午门附属俯瞰午门午门的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明朝时期与南京故宫一样均为盝顶阙亭)。
    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午门门洞午门午门从正面看只有三个门洞,但是从后面看就变成了五个。那是因为在城台两掖处还有两座门,分别是左掖门和右掖门。
  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  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午门阙亭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
  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当然,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要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举行颁发仪式,叫“颁朔之礼”。在明代,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
    明代大臣受“廷杖”刑罚的为数颇多,当场被杖打死亡的这种说法是没有的。午门建筑形制午门(3张)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其形制直接继承于南京故宫午门,两者形制一致。
  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00m,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  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
  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面阔9间,60。    05m,进深5间,25。00m,重檐庑殿顶。
  
  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鸣钟,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2018-12-05

0 0
我知道啊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家居装修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生活常识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家居装修
家居装修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