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鳄鱼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1971年,在30年的肆意捕杀 后,澳洲北部野生咸水鳄的数量下降到历史平均数量的5%,成年 鳄的数量更是稀少。到2001年, 野生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了过去大约7。5万只,并且遍布于之前的栖息地。 这种显著的种群数量恢复现象被人们所监测,周期性的调查结果显示了鳄鱼在濒临灭绝的情况下惊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恢复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实施保护的最初年份,只有仅 存的一些成年鳄筑巢,虽然卵的死亡率很髙,但雏鳄和幼鳄的存 活率也很高,而主要是幼鳄保持了种群的延续。 随着鳄鱼数量的 持续增加,雏鳄和幼鳄的存活率下降了——同类相食在这一高密 度群体中产生的后果。在恢复工作的头10年,严格 的保护措施...全部
1971年,在30年的肆意捕杀 后,澳洲北部野生咸水鳄的数量下降到历史平均数量的5%,成年 鳄的数量更是稀少。到2001年, 野生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了过去大约7。5万只,并且遍布于之前的栖息地。
这种显著的种群数量恢复现象被人们所监测,周期性的调查结果显示了鳄鱼在濒临灭绝的情况下惊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恢复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实施保护的最初年份,只有仅 存的一些成年鳄筑巢,虽然卵的死亡率很髙,但雏鳄和幼鳄的存 活率也很高,而主要是幼鳄保持了种群的延续。
随着鳄鱼数量的 持续增加,雏鳄和幼鳄的存活率下降了——同类相食在这一高密 度群体中产生的后果。在恢复工作的头10年,严格 的保护措施被强行执行,然而,随着威胁到家畜和人类的大型鳄鱼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对鳄鱼 的保护放松了许多。
鳄鱼袭击人 和家畜的事件引出了一场公共教育和剿灭问题鳄鱼的计划。除此 之外,人们建起了鳄鱼农场生产和加工鳄鱼皮和鳄鱼肉,以满足 广大游客的需求。到20世纪80 年代中期,农场开始加工收集到 的野生鳄鱼卵;到20世纪90年 代中期,又开始捕捉野生鳄鱼。
尽管鳄鱼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在 过去10年中,野生鳄鱼的数量仍 保持稳定,甚至还有所增长。鳄鱼种群的保护极大地依赖 于管理的实践活动,使人与鳄鱼 能共同生存。成功的方案集中于如何维持鳄鱼及其栖息 地处在干扰相对较少的状态。
在的水平近来的保护工作中,可持续利用 是关键要素,这也是基于以往2 年的管理经验得出的。这些经验 来自于不同国家,如巴布亚新几内亚、韦内瑞拉、津巴布韦、美 国和澳大利亚等,其中可以看到,野生鳄鱼的数量都有所增加 或保持稳定,而同时鳄鱼经济又得到发展。
运用的方法包捕射猎 野生鳄、收集野生鳄卵或孵化出雏鳄,以及人工饲养。所有的尝 试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鳄鱼皮和鳄鱼肉制品生产商和贸易商的 积极参与。他们同生物学家一道对野生动物数量和栖息地进行监 测,并倡议鳄鱼加工产业应当规范化,以保证鳄鱼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鳄鱼的成功保护还有 赖于对栖息地的保护。我国短吻 鳄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种在野外灭绝的鳄鱼,该鳄鱼曾广泛分 布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沿岸。中国短吻鳄在体形较小时就已发育 成熟,和新大陆的同种类相比,生长较缓慢。
它们把复杂的洞穴建 在地下,同时还有许多透气孔。这些洞穴用途广泛,它们还可以在 里面冬眠。它们隐秘的习性使其可以栖息在人口密集的诸如稻田、 林场中和小块残存的湿地里。现今野生中国短吻鳄的数量很少而 且分散稀疏,但大多仍存活的野生短吻鳄生活在小群体中,或单 个地出没于农业用地中。
具有讽刺性的是,大量人工饲养的鳄鱼 (共有7 000多只)生活在中国和 世界各地的动物园中。中国野生短吻鳄的未来取决于栖息地的重 建与恢复,以及通过将人工饲养的短吻鳄放归自然而得以延续。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