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陈埭“丁氏宗祠”为何呈“回"字形?
著名的伊斯兰教“丁氏宗祠”坐落在泉州市晋江县海滨陈埭乡。这是一座建 筑形式很特别的祠堂,正中用花岗岩筑一平台,正厅建于平台之上,四周全部围以廊庑,前后左右相连,建筑平面呈一个“回”字形;为了体现“回”字上端的转 折笔划,还特地削去一片墙角。 据史学家研究,这与纪念回族穆斯林有关。陈埭乡,因五代(907-960年)节度使陈洪进率军民围滩筑埭得名。今陈埭乡有 13个自然村,居住回族丁姓穆斯林18000余人,俗称“万人丁”,以渔农为业。 据 记载,他们是元初侨居泉州的穆斯林富商丁谨(1251-1298年)的后裔,其祖先为云 南省穆斯林政治家、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明初禁止穆斯林使用“胡姓”,...全部
著名的伊斯兰教“丁氏宗祠”坐落在泉州市晋江县海滨陈埭乡。这是一座建 筑形式很特别的祠堂,正中用花岗岩筑一平台,正厅建于平台之上,四周全部围以廊庑,前后左右相连,建筑平面呈一个“回”字形;为了体现“回”字上端的转 折笔划,还特地削去一片墙角。
据史学家研究,这与纪念回族穆斯林有关。陈埭乡,因五代(907-960年)节度使陈洪进率军民围滩筑埭得名。今陈埭乡有 13个自然村,居住回族丁姓穆斯林18000余人,俗称“万人丁”,以渔农为业。
据 记载,他们是元初侨居泉州的穆斯林富商丁谨(1251-1298年)的后裔,其祖先为云 南省穆斯林政治家、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明初禁止穆斯林使用“胡姓”,故 取赡思丁的“丁”字为姓。元末明初,泉州地区发生“亦思巴溪”(即西域色目人 叛军之称)事件。
由于丁氏家族被称作色目人,故遭到追捕,丁姓第三世祖丁太皋 以经商、避乱而迁居陈埭,今已传至27代。丁氏家族,第四世祖丁善(1343-1420年),为祭祀丁氏祖宗,遂建“丁氏宗祠”。当时,这座祠堂名为汉俗,以祭祀祖先(如此祭祀祖先是违背伊斯兰教教义的,伊斯兰教教义规定只能向真主朝拜,而严禁向人祭祀拜谒),实为丁姓穆斯林 的礼拜、净仪场所。
祠堂建成“回”字形,是使丁氏家族世代纪念回族穆斯林的祖教。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该祠堂毁于兵灾。这场战乱,也终于使丁氏家族 举族改宗,完全沿用了汉俗。丁姓第9代世祖丁自申及其子,曾两次重建该祠堂, 虽保存了“回”字形态建筑,然而,他们已完全放弃了伊斯兰教。
新中国建立以 后,泉州有外地阿訇在寺院执教以后,丁氏家族才复归回族。当时因陈埭尚无清真寺,故“丁氏宗祠”就成了丁氏家族进行伊斯兰教活动的宗教场所。每逢伊斯 兰教重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他们就在该祠堂内举行节日活动。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