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剪刀是有什么故事?
传说有个张铁匠,因为母亲生下他时, “扑通”一声掉进了泉水里,故此取名“张小 泉”。因为在家乡得罪了一个恶霸,就带着三 个儿子来到杭州谋生,爷儿四个在杭州大井 巷里开铁铺。
城隍山脚下的大井巷,那个时候是商业 区,很热闹。 张小泉的手艺不错,对顾客又很
殷勤,卖的铁器式样也蛮好,所以人们都喜欢 来光顾。但是张小泉还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 夫,就很少有人晓得。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 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
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 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 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 点称雄制剪业。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全部
传说有个张铁匠,因为母亲生下他时, “扑通”一声掉进了泉水里,故此取名“张小 泉”。因为在家乡得罪了一个恶霸,就带着三 个儿子来到杭州谋生,爷儿四个在杭州大井 巷里开铁铺。
城隍山脚下的大井巷,那个时候是商业 区,很热闹。
张小泉的手艺不错,对顾客又很
殷勤,卖的铁器式样也蛮好,所以人们都喜欢 来光顾。但是张小泉还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 夫,就很少有人晓得。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 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
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 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 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 点称雄制剪业。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 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
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
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
离铁匠铺不远有一口一眼井。井水清冽 甘甜,附近的人家都靠这口井的水生活。
可
是有一天,这口井的水却忽然浑浊起来,翻着 泡沫,还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张小泉的大儿 子抢头吊起一桶水,一看,又黑又浑,还有股 腥臭味,倒掉,再吊一桶,还是这样。人们都
很惊慌,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纷纷在井边 祷告。
住在这里的一位百岁老公公这个时候说 话了。他捋捋胡须说:“小时候我听老辈人讲 过,这口井是通钱塘江的,江里有两条乌蛇, 每隔一千年下来一次,总喜欢钻到这口井里 来生小乌蛇。现在井水变坏了,说不定就是
它们来了。
”这可怎么办?人们一听是这样, 都发了愁。
在家里等儿子挑水回家的张小泉,等了 一个时辰也没等到儿子回家。听说了这桩事
体,他就自告奋勇要去井底看看。张小泉叫 儿子买来了老酒和雄黄,把雄黄倒进老酒里, 顺手捧起一坛,“咕咚咕咚”一 口气喝进肚子 里,然后系上绳子,拿上大锤,想也不想就跳
进了大井。
因为喝了雄黄酒,张小泉一点也不怕乌 蛇,他四下寻找,终于在暗角发现了这两条黑
得发亮的乌蛇,有手臂那么粗,紧紧盘绕在那 里。张小泉眼明手快,不等两条乌蛇分开就 挥起大锤,朝着蛇的七寸敲去,“铛,铛,铛” 一 连三记,锤锤都中乌蛇的要害,竟把两蛇的颈
脖砸得扁扁的,粘在一 起。
张小泉砸死了乌蛇,就一手提着大锤,一 手拎着蛇尾爬出了井圈。他把两条乌蛇往地
上一摔,只听得清脆的一声巨响,把人们吓了 一大跳,原来这两条乌蛇修炼了几千年,早已 炼成钢筋铁骨了,要不是盘在一起,张小泉恐 怕一下子还不好收拾它们。
除掉了乌蛇,大
井里的水又恢复了原样。
爷儿四人后来把死蛇拖回家,张小泉是 个有心思的人,见蛇尾弯曲,就蹲在地上想看
看,不由灵光一现。他一面看一面想,在泥地
上画出一个图样来。后来按图样,在蛇颈相 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弯过来的地
方做成把手,又把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 飞快飞快。
这就成了张小泉造出的第一把大 剪刀。
在这之前,人们是不知道用剪刀的,裁衣 得用刀子划,断线要拿刀子割。自从张小泉
制造出了剪刀以后,大家要裁就裁,要剪就 剪,可方便了。因此,用剪刀的人便越来越 多,张小泉连儿子四个人,生活哪里来得及做 呢,他索性将那把大剪刀挂在铺门前当货幌,
又仿照着造成许多小剪刀当作货样,不卖别 的铁器,专卖剪刀。
在民间传说里,张小泉剪刀的来历就是 如此神奇。没有这个传说,谁能想到剪刀与
乌蛇的关系。剪刀的握手处,确实像蜷曲的 蛇尾,是它启发了人们的大胆想象。杭州地 处钱塘,自古以来多传龙蛇之事,蛇物结合, 状物寓情,便用故事的形式来反映剪刀的特
征,歌颂与赞美剪刀业的代表者张小泉的勇 敢与多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