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海南三亚市崖州民歌的形式、艺术特点?

全部回答

2007-05-19

0 0
    崖州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由律诗演变过来,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崖州民歌曲调绵长悠扬,歌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听者点头称许、击节叫好,那空气中弥漫的浓烈热情,瞬间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犹如娇嫩的小花,崖州民歌在海南村野乡间默默成长,暗自绽放。  这些从普通民众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民歌,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蕴含着深厚的民间文化,记录着民间的苦乐哀愁,传吟咏唱至今。
   为了展示海南本土的特色文化,唤起人们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前不久举行的“欢乐三月三·海南民族民间广场文艺晚会”重点推出“崖州民歌”——海南这一古老但尚不为多数人所熟知的珍贵民间艺术品种。
    站在舞台上,11位来自文化名镇乐东黄流的乡土民间歌手,如同在田间地头上尽情放声高歌。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
   崖州民歌演唱的场合不限,田间地头、屋前院后都能尽情放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开创了中国诗歌歌咏劳动生活。
  相传约宋代年间,在海南古崖州西部(今三亚、乐东、东方)一带流传着以崖州闽方言吟唱的民歌,这种充满故园乡土味道的原生态民歌被称为崖州民歌。 今年2月,记者在黄流采访民间文化艺术节时巧遇艺术节创始人之一邢福壮。
    从邢福壮口中得知,一群热心于黄流民间文化整理的人们,正在搜集整理手中的崖州民歌,并准备出版发行。邢福壮等人整理故旧的执着和热情,引发了记者探求采访崖州民歌的最初兴趣。 借采访之机,今年3月记者再次来到海南文化名镇黄流。
  得知记者想采访崖州民歌,黄流崖州民歌协会副主席邢诒鼎和邢福简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一个春日的午后,在黄流镇上邢诒鼎朴素的住所里,2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将崖州民歌的历史娓娓道来。
   据介绍,《崖州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出处,但是从目前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断,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民歌由格式为4句28个字的四行绝句演变过来,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七句”、“长藤句”等演唱形式打破了崖州民歌原来28字的框架结构,慢慢发展为30-40字不等。民歌演唱的场合不限,田间地头、屋前院后都能尽情放歌。民歌内容题材丰富,吟咏生产劳动、歌唱爱情婚姻、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乡风民俗、讲述古老传说等等。
  民歌表演形式分为对唱和独唱两种。  独唱多为歌手照着现有歌词演唱,对唱多为一男一女两位歌手进行。对唱中,歌词全靠即兴发挥、信手拈来,唱遍人间的悲欢离合。 如同在战场上的拼搏一样,对歌的精彩正体现在歌手斗智斗勇、你来我往的过程之中 “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民间歌谣直接表达民众的心声。
     为了让记者亲身感受崖州民歌的魅力,3月7日晚,在当地崖州民歌协会的组织下,记者有幸在73岁的邢福简家中听到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崖州民歌演唱会。为了赶赴这场民歌聚会,在田间耕作了一天的张受孔、黎吉娥、陈五姨等民间歌手从黄流周围的村庄陆续赶来。
   吃完午饭,邢福简就让自家的孩子到电影院附近去贴“小广告”,邀请乡亲们到自家听崖州民歌。  当地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哪家有崖州民歌表演都要贴出告示发出邀请。晚饭过后,当记者来到邢福简家时,热情好客的邢家已经在院子里摆放了许多凳子和演唱设备,一些乡亲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
  半个小时后,院子里面已经围坐了10多人。 晚上8时半,以对歌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演出正式开始,首先出场的是张受孔和黎吉娥两位民歌老搭档。  只听张受孔以 “啊——”的悠荡拖长腔调起头,压着韵律唱着歌词。
  音罢,黎吉娥从容应接时也以“啊——”的拖长的腔调开头,按律延展,优美曲调听来令人心醉神迷。 在场的邢诒鼎等人向记者介绍,由于对歌中的歌词必须临场即兴发挥,同时又要考虑音节押韵,因此对歌完美地体现了歌者的机智聪明和快捷反应,非三五年之功不成。
    对歌时双方都以拖长的“啊——”曲调开头,在一方演唱之时,另外一方就必须在此过程酝酿自己的应对歌词,在对方唱罢后立刻紧承接唱。如同在战场上的拼搏一样,对歌的精彩正体现在歌手斗智斗勇、你来我往的过程之中。
   唱到精彩动情处,歌者不禁有些摇头晃脑起来,欣喜满足的神情溢于言表。  听到精彩处,听者脸上就会浮现出阵阵会心笑意,时不时发出喝彩欢呼声。虽然记者也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但是由于琼北和琼南两地方言的差异,记者并不能很清楚地理解歌词含义。
  但是听着绵长悠扬的优美曲调,看着歌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听者点头称许、击节叫好的神情,令人感到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烈的热情,那欢快喜庆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民间歌手张受孔告诉记者,对歌中最兴奋的事情就是棋逢对手,一旦遇到机智反应旗鼓相当的对手,就来了极大的兴致,废寝忘食欲罢不能。
  自己最久的一次对唱竟从下午4时一直唱到次日凌晨5时,期间休息片刻一直不舍得罢手。唱罢才觉得口干舌燥,但是心中确仍是无限欢喜。 来自乡野民间,吟唱平常故事,这些民间艺人白天耕作于田头垄间,夜晚空闲时吟唱民歌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
     来自乡野民间,吟唱平常故事,这些民间艺人白天耕作于田头垄间,夜晚空闲时吟唱民歌成为日常生活最好的休闲方式。不求闻达,不求名利,在独特的民间艺术中释放自己,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质朴生民在民歌吟唱中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了纯净的快乐和愉悦。
   由于民歌最大的特点是根植于民间,靠艺人口口相传保存至今,几乎所有的民间艺人都是因为热爱而自觉加入到民间艺术行列。  晚上的演出中,张受孔的演唱得到了众多村民的叫好声。张受孔是黄流孔汶村村民,黄流镇第一届黄流民歌演唱会冠军。
  演出开始前,48岁的张受孔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听到祖辈传唱崖州民歌,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地喜欢上这种优美乐曲。从黄流中学毕业后,每每听到乐东当地民间艺人的演唱,那含义深刻、韵律优美的乐曲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为了更好地掌握崖州民歌的演唱技巧,1976年开始,张受孔四处向乐东当地的民间艺人拜师学艺。 经过苦练,目前张受孔已经成为乐东远近闻名的崖州民歌歌手。2004年11月,第五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闭幕式在三亚举行,张受孔等佼佼者被专门特邀到三亚和当地崖州民歌爱好者一起登台演出。
    来自三亚崖城保港和乐东地区的30多名农民和退休老干部,为现场观众献上独具当地文化特色的崖州民歌,博得阵阵喝彩和欢呼。 张受孔告诉记者,每天在田间地头劳作之时,累了就唱歌解乏。
  和同伴在田地里边唱歌边干活,就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歌儿唱得越欢快,活儿也就干得越轻松。   由于崖州民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遇到婚庆、添丁、乔迁等喜庆场合,腔调优美、反应灵活的张受孔经常被邀演唱添喜。
  张受孔骄傲地表示,自己每个月都要外出演出20余次。歌唱一般从晚上晚饭后开始,直到凌晨结束。有时由于观众的热情难却,唱到次日凌晨都欲罢不能。 如同我国众多古老民间艺术文化一样,崖州民歌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艺术传承问题。
     4月15日,这是乐东黄流一带崖州民歌爱好者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日子。这天,由这些崖州民歌爱好者们自发采集、整理、创作的《崖州民歌》系列丛书正式发行。《崖州民歌》系列丛书一共4册,是民间艺术家为保护崖州民歌这一海南本土民间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
   据《崖州民歌》系列丛书执行主编邢福壮告诉记者,在保护崖州民歌的过程中,除了这些热心搜集整理民歌的民间艺人,一些热爱民间文化的人士和企业也为抢救、保护这份文化财富而尽心尽力。  但是如同我国众多古老民间艺术文化一样,崖州民歌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艺术传承问题。
   据了解,以黄流地区为例,黄流崖州民歌协会由当地民歌爱好者自发成立于1995年,会员大约60名。虽然深受民众喜爱,但是由于经费限制,协会平时组织活动不多。到了元宵节、国庆节和黄流民间艺术节等重大节日时,依靠当地一些私营老板出资才能举办表演。
     邢福简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在流行通俗音乐盛行的今天,代表着原生态文化的民歌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受流行歌曲的冲击,现在喜爱崖州民歌的多为30-40岁的中年人,年轻人喜欢的不太多。
  由于担心民歌失传,邢福简曾经向乐东一些中学老师提议,在学校课堂上教授一些崖州民歌,但是没有得到回复。   采访中,众多民间艺人和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崖州民歌是古代海南地区民间传唱千年的文艺品种,是海南本土文化中一笔宝贵遗产。
  如何对民歌进行整理搜集的同时,融入一些新的元素,使这种古老但又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艺术品种在传承中永葆活力? 由于民间艺术根植的土壤就是广大群众,民间对民歌的改造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民间歌者借物咏怀,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全部注入歌曲之中,为民歌形式和内容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但是由于很少掺杂市场因素,缺乏市场推广使得包括崖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推广之路越走越窄。 有关专家建议,在依靠热心民间艺人和企业家保护的同时,可以在民歌之中加入流行元素,将崖州民歌推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所创造的利润吸引更多的人喜欢上这种古朴民歌,让崖州民歌能够更加发扬传播。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娱乐休闲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