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粘”姓的来历及历史演变

全部回答

2007-04-23

0 0
    在台湾彰化鹿港附近有个顶粘村及厦粘村,其族谱第一代为金朝之开国大将完颜粘翰,尔後其子孙由河南迁山东,再从山东到福建泉州辗转来台,现在台湾粘姓後代好几万人。 粘姓人主要居住在福建和台湾,据统计福建晋江市900余人,石狮市40多人,泉州市500多人 ,南安市1100多人,福州、厦门、三明、漳浦等地100多人,合计2640余人。
    在台湾粘姓人 主要集居在彰化县的鹿港镇和福兴乡,约有380多户、6000余人。此外,在台中、台北、高 雄、屏东、花莲、台东、南投、嘉义、台南、基隆等地也有粘姓人居住。据说台湾粘姓多达 10000余人。
  此外,在美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香港、澳门也有 粘姓人定居。  全世界各地的粘姓人,总计大约在15000人左右。台湾的粘姓来自福建,是在 清乾隆年间越海去台湾谋生的。
  国外的粘姓,一部分来自福建,一部分来自台湾。 在福建 的粘姓人,在户口上均填为满族(以前由于历史原因曾报为汉族),在台湾的粘姓人则自称是 女真族。 福建粘姓的祖先名叫博温察儿,元代时曾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于 元朝末年浮海南游,到达了福建晋江的浔江浔海居住。
    这里在元代产海盐,设有浔??场。因此,粘姓家谱族谱多题有浔江、浔海、浔??字样。博温察儿的坟墓尚存,在今石狮市永宁镇杨丹村(石狮市原属晋江,1987年从晋江 市析出)。
  博温察儿是福建、台湾粘氏的共同始祖。 博温察儿的事迹,史书无传。家谱称:“博温察儿,南合公之子也。  知河中府,旧谱遭倭乱 散失,政绩事迹莫考,闻之故老,谓公因世乱流寓江南,遂浮海抵泉,居晋江永宁杨丹。
  ” 粘氏族谱之修纂,始于明代。有粘灿者,字懋昭,又字中美,号涤楼,生于成化八年(1472) ,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官南京山西道监察御史,晚年辞官后修纂粘氏族谱。  “方成而 未传布,洪潦泛溢,书斋遭陷,谱稿亦被溺,因有一二遗失。
  ”明隆庆二年(1568),粘锺德 将遗失的部分补全。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粘锺星、粘洪楠叔侄 又加以补修。其后,粘本盛、粘士麟于清初又加以增广。粘本盛于顺治八年(1651),“宦游 北直,访得武邑、邢台、临汾、洪洞诸派宗支”。
    康熙四年(1665),命其子士麟“辑修武邑 世系,合一册”。上述族谱皆已佚失(包括武邑粘氏在内),据后来粘琼林在《浔海粘氏家谱 》所言:“晋江之博温察儿,武邑之春童,邢台之木达木可,三派以三公为分居启祖可也。
   ” 粘氏属于金代女真人粘割氏的后裔,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不过粘氏家族谱中,都一致 的把远祖追溯到金代宗室贵族粘罕(完颜宗翰),把粘罕列为粘氏的一世祖。这个问题比较复 杂,粘割氏属于黑号之姓,完颜氏属于白号之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姓氏。
  或许粘姓人把“ 粘割氏”误作“粘氏”了,亦未可知。在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以前,只可作为存疑,待深入 研究以后,才能有准确的说法。   。

2007-04-08

83 0
看一下吧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娱乐休闲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