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电影

怎样评价《角斗士》

  20世纪50-60年代的史诗巨片时代早已逝去,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故事也已被大多数观众淡忘。今天,导演雷德利-斯考特却要重拾这一题材,将宏伟的古罗马角斗场再现于银幕之上,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勇气与复仇的故事。 马克西默斯(卢塞尔-克劳饰)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罗马帝国将军,麾下的帝国军团节节胜利,无坚不摧。
  行将作古的帝国皇帝马库斯-奥里利乌斯(理查德-哈里斯饰)非常赏识马克西默斯的才干,有意选择他继承皇位。 奥里利乌斯对马克西默斯的宠信招致太子康默迪乌斯的极度妒恨。他谋夺了皇位之后便下令处死马克西默斯和他的家人。虽然马克西默斯最终免于一死,但还是被贬为奴,进而被训练成一名角斗士,为嗜血的人们表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搏杀。
  但是,马克西默斯从未放弃复仇的心愿,因为他坚信人的意志比皇权更为强大。最后,马克西默斯终于有机会与康默迪乌斯面对面地站在罗马城的大角斗场上,进行一场生死决斗。

全部回答

2006-12-24

0 0
     我在非完全主动的情况下在北京最好的电影院里看完了《角斗士》。所谓非主动观赏,完全在于我对这类影片题材的不感冒,确切讲,是有心理障碍。无论是十几年前看的《斯巴达克思》,还是更早的、在奥斯卡电影史上永留青名、我却至今没看过的《宾虚》。
  所有描写古罗马时期奴隶生活或以此为背景的影片我都不看。  因为我受不了那种野蛮血腥的色调。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这类影片在我心里都是一种昏黄的、压抑的、毫无希望的色调。
  也许你在片中看不到血,但那种压迫会时时追随着你。在一片烟尘火色中,人与人毫无选择的角斗。那里象是永远也见不到自由的阳光的。而在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发现,我看到的都是美国人的古罗马,我从不知道,罗马人眼里的古罗马是什么样的。
     随着电影科技的成熟,你不能不承认《角斗士》这部影片较以前的可看性要强,要更成熟和完美。但你也不得不感受更多更浓烈的美国味。 尽管主人公将军是个西班牙农民,整天念叨着打完仗该回家收麦子了,而且数得出离开家的时间,但他对待士兵、对待爱他的公主、对待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的恺撒的态度,以及对家中妻儿的思念都是美国式的人性——其实这种处理方式本身就是美国式的。
     恺撒残忍的儿子继位后为讨好人民而举行庆典,在大竞技场里观看角斗士角斗。多象美国的大选呀。角斗士的主人对主人公马克西莫司说:赢得人民就是赢得自由。套在美国大选里不就是:赢得人民就是赢得选票吗。
   还有政治,我不了解那时的政治是什么样的,但影片里的种种斗争和手段,甚至种种情节转化都是熟悉的,因为那是在很多美国片中常常看到的。   因为勇敢、智慧和善良而被公主爱,因为勇敢、智慧和善良而即使在角斗士的队伍里也被拥戴为首领,有人甘愿为他牺牲,甚至连一个8岁的孩子(偏巧他还是公主的儿子)也会一眼识别他的与众不同甚至崇拜他到希望长大成为角斗士。
   但英雄是必须要死的,这样才符合美国式是真实。  但死也要在伸张了正义后,尽管是从一个西班牙农民的复仇升华为为拯救古罗马而必须要伸张的正义。所以,即使身遭暗算,也会凭借一股“血战到底”的精神——一定是精神——战到最后,替人民赢得胜利,也为自己。
  然后,光荣而满足的死去,并得到民族英雄般的厚葬。 而且,曾经因为时世所迫背叛过他的部下,也往往会在最后、最紧要的关头助一臂之力。   这一切,你是不是特别熟悉呢? 又一个美国英雄梦。
   梦工厂的技术和艺术制造出的很多镜头是相当完美的,比如片中反复出现的马克西莫司濒死状态下,存在他潜意识里的美丽家乡和可爱妻儿,象云一样流动的镜头和灰蓝的色调就是一个完美的梦。可除了这些呢? 好莱坞喜欢用远离现实的东西来赚钱,从距离上远到太空远到外星球;从时间上远到人类文明的初始;从体裁上远到动画——美国的叫卡通,全是卡通的卡通和真人与卡通混合的卡通。
    尤其是拿别人的事说山,反正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怎么糟改都不会跳出个元老院来反对。更因为不是自家的事,糟改过分了也不会留下千古恶名,被历史和后人唾骂。年轻是件多轻松的事啊。
   我承认自己是个喜欢逃避的人,逃避各种感官痛苦(只有感官痛苦我还能选择逃避),所以我喜欢描写19世纪上流社会的电影,那已经是文明和平和的时代。  我喜欢看鲜艳的色彩,看温和的对话,看浪漫伤感的情感生活。
  所以我喜欢所有奥斯汀的作品,喜欢《秋日传奇》,喜欢《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我看得懂那种味道。但我不知道《角斗士》想让我明白什么?我知道的是,我不喜欢美国的古罗马。 参考资料: 在自由的灵魂前---影评《角斗士》 在自由的灵魂前 《角斗士》断断续续看过有两三遍了,一直有写点感想的欲望。
    前段日子又看了一遍《勇敢的心》(《Brave Heart》),终于强迫自己坐下来写这篇东西。 Hail Caesar;those who are about to die salute you!这是古罗马的角斗士们进场后,在血腥搏斗开始前要向皇帝说的话。
  死,可以是很悲壮的死在战场上,也可以是很安详地在床上合目,但是他们的死却是一场表演,是成千上万人的娱乐。  对于从他们被残杀这个过程中获取乐趣的人们他们却还要致以将死之人的敬意! 他们并不是属于人的,没有自由,他们与动物无异。
  自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从地狱到天堂的长梯,然而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是连看到这梯子的机会都没有的。 “they can take my life,but they can not take my freedom!”这一直都是威廉的信仰,当斧头从威廉高贵的头颅上落下时,他最后的呼喊依然是:freedom!马克西姆斯很安详地去见他另一个世界的妻儿时,却也没有忘记提出将死之前的要求:free my men!在复仇这个主题之外,《角斗士》全篇所充斥的那种为自由而搏斗的精神始终让人难以忘怀!自由不是他的唯一目的,但他追求自由的艰辛过程却是最让我感动。
     中国并不缺少自由的灵魂,但是只有在另外一个世界她们才可以得到自由。 关于《角斗士》——如何写影评? 关键词: 《角斗士》的影评 按照自己的规划,每周赏析一部电影,包括影片本身、电影原声大碟、影评等在内,在赏析的基础上再写出影评。
    之前观看汤米·李·琼斯与阿什莉·朱迪主演的《双重危机》时,我觉得规划是合理可行的,因为《双重危机》使自己激情澎湃,浮想连翩,感觉这些对自己来说真是太容易了,因为这是一个“享受-创作”的过程,毫不费力,一点也不矫揉造作,感觉是因为情绪太饱满而“溢出”的结果,并非“目标设定与达成”的功利过程。
    可是这种感觉在我赏析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罗素·克洛、杰昆·费尼克斯、康妮·尼尔森主演的《角斗士》时,忽然消失了。以至于我连影评的标题都没有办法抽象出来,只能写做《关于〈角斗士〉》,因为我已经决定,《角斗士》的影评我不再坚持了,在此,我只想讨论自己关于影评的一些初步的想法,以及对于本片的一点感受。
     要写好影评,需要把握好哪些因素呢? 我觉得,首先要对影片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有深刻的把握与了解。真实再现生活现实及历史的影片事实上应该是不存在的。艺术表现的真实“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无可厚非,因为艺术需要通过概括、抽象、组合等方式来提升素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进而表现依附于现实及历史事件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观众个体来说,他(她)所接触的事实其实已经是经过提炼与提升的艺术化的事实,是影片各构成元素所表达的内容——剧情。要想真正把握、了解影片所表达的内容,其实需要观众具有“还原功能”的眼光,具体来说,需要具体了解影片表达内容的现实素材。
  《角斗士》写的是古罗马的一段历史,写的是“专治”向“共和”转化的一些关键历史事件,通过这些事件进而展现人类的一些本质的属性,至少我是这么看的。  尽管影片最后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正义战胜了邪恶,美好取代了丑陋,自由裁决了专治;但是它还是含蓄的表达了人类本身的复杂属性,人类在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的时候,总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不由得又让我想到了《双重危机》所体现的主题,也再一次让我领悟到了美好事物本身所蕴涵的悲情色彩。  我已经日益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对于中国历史都可以用“白痴”来形容我的了解程度,对于世界历史,对于古代罗马,我更加是一无所知的。
  所幸的是在我的书橱中有一本古代罗马皇帝的著作:《沉思录——一个罗马皇帝的哲学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朱汝庆译,翻译的是由英国学者杰里米·柯里尔自希腊文译出的英译本),如果没有重大失误的话,本片所描写的指挥征服日尔曼人宏大战役的皇帝马卡斯·奥里勒斯,即《沉思录》的作者马可·奥勒留。
    在这本书的前言部分《关于马可·奥勒留》中,简单介绍了这位古罗马皇帝的生平事迹,从中我可以了解到,他是因为饱经忧患和疲劳,心力交瘁而亡的,并非死于其子的谋杀;另外,篡位者也只是一位他所亲信的将军——阿维第乌斯·卡西乌斯——古罗马帝国东部的总督,在叙利亚兴兵反叛,意欲夺取皇帝的宝座,但叛乱很快以失败告终,阿维第乌斯被自己的部署杀死,而马西墨斯,由罗素·克罗主演的主角,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从马可·奥勒留的生平介绍中我也可以了解到他所在的时代远比影片所表现的更为严重荒蛮、辽远、动乱而宏大,影片只是撷取了历史的若干片段,通过虚构与整合,艺术的再现了历史,通过这段历史来表现编剧与导演心中的价值观。
  而对现实与历史事件本身的挖掘决定于编剧与导演本身的素养,它是否是真实的?它是否具备普适价值?它是否是现时世界所需要的?对应这些思考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影片的商业化与世俗化,它并不应该承担需要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崇高义务。
    关于这些方面的深层思考,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其次,需要懂得影片的表达方式,影片本身的拍摄与制作方式,所运用的画面、音乐、语言因素等。从小看过的电影、电视无法一一回想,但事实是,自己从未受过任何的专业训练,只能凭借本身的感性来进行简单的评估。
  这部影片的质感在我看来是很不错的,我很清楚,自己在这方面是没有任何素养的,无法清楚的了解各种拍摄手法、剪辑技巧及具体的作用,但我能够感受画面所能给我带来的历史的厚重感,它的色彩的应用明显的与沉重而宏大的主题遥相呼应,让人在隐约的不安中感受到熙微的希望之光;尤其是音乐是我所不能忘怀的,以至于我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从网络上搜寻并下载它的原声大碟,并第一次开始对我从未了解的Hans Zimmer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又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肤浅。我并不厚此薄彼,并不妄自菲薄,我对流行音乐的关注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种习惯了,但是对于非主流音乐还是第一次从《角斗士》的原声大碟中开始领悟的,足可以用惊艳两字来形容。
  片尾曲《Now we are free》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优美旋律的感观享受,更多的是心灵的悸动,让我在一次又一次欣赏中感受到了自由的伟大力量,感受到人类对于美好事物追寻的执着与坚忍不拔。   再次,需要了解编剧的出发点,导演的匠心与立意,演员的演绎时的领悟。
  我想,在这里我还是不要继续写下去了,因为在《角斗士》这部电影面前,我觉得自己还是保持一名普通观众的快乐比较合适。 对于电影的探索之门,因为自己病假期间的若干悠闲已然在我面前缓缓打开。一部电影,可能是基于商业利润渴求的简单理由而诞生的,但它所必须采纳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所选择的现实与历史事件决定了它介乎世俗和艺术的双重性质;而一部电影并不因为我已经看过,已经品位过,已经评论过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有的东西是需要用一辈子来学习的。
     这是现在我关于《角斗士》及影评的一点肤浅看法。 这里是几篇影评,希望对你有帮助。 。

2006-12-25

69 0
内容不错,剧本优秀,表演也很到位。

2006-12-25

71 0
感觉有些怪怪的!!! 看完后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2006-12-25

66 0
粗糙简单的故事情节,空洞的宏大场面,脸谱化的生硬表演。

2006-12-24

70 0
很好的片子!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电影
明星
音乐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电影
电影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