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张学良是不是爱国人士?
是一个爱国者!无论在60多年前或是现在
60多年前的西安事变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现在他仍然是个爱国人士,希望中国统一。
张学良在台北会见大陆画家 希望大家过太平日子,两岸早日统一
本报讯 3月23日下午3时,张学良先生在台北住处(阳明山复兴三路70号)会见了正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画展的大陆画家王成喜夫妇。 张先生虽然已92岁高龄,依然神采奕奕,谈兴甚浓。原约定会见半个小时,却热情地谈了一个小时,谈到他曾向陈半丁学画梅花的趣事,谈到他非常怀念过去的许多老朋友。
王成喜对张先生说,家乡的人都很想念您,希望您早日回去看看,大家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张学良先生说,我知道家乡的人都...全部
是一个爱国者!无论在60多年前或是现在
60多年前的西安事变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现在他仍然是个爱国人士,希望中国统一。
张学良在台北会见大陆画家 希望大家过太平日子,两岸早日统一
本报讯 3月23日下午3时,张学良先生在台北住处(阳明山复兴三路70号)会见了正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画展的大陆画家王成喜夫妇。
张先生虽然已92岁高龄,依然神采奕奕,谈兴甚浓。原约定会见半个小时,却热情地谈了一个小时,谈到他曾向陈半丁学画梅花的趣事,谈到他非常怀念过去的许多老朋友。
王成喜对张先生说,家乡的人都很想念您,希望您早日回去看看,大家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张学良先生说,我知道家乡的人都很怀念我。我知道我成了世人注目的人物。我很想回去看看,只是眼下行动不便,腿痛,眼睛也不好。待身体好些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希望大家过太平日子,两岸早日统一。
王成喜向张学良先生赠送了画册。
张学良先生仔细翻阅了画册,非常高兴地说:“后生可畏!世界是你们的!”他高兴地在画册上题字。王成喜夫妇告辞时,张先生一直送客人到大门口。 (卢 讯)
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葬礼在檀香山举行
新华社檀香山10月23日电(记者吴月辉 王岩)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的葬礼23日上午在檀香山的博思威克殡仪馆隆重举行,500多各界人士参加葬礼。
受中国政府委托,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临时代办何亚非参加了葬礼活动。
博思威克殡仪馆的气氛庄严、肃穆。当地时间11时,张学良先生的葬礼在宗教仪式中开始。张学良先生的遗体安放在紫铜棺中,鲜花覆盖着铜棺。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敬献的花圈摆放在灵堂前排正中位置,挽联上书“张学良先生千古”。灵堂里还摆放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和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等人敬献的花圈。
何亚非率中方人员向张学良先生遗体告别。他代表江泽民主席和中国政府再次对张学良先生去世表示哀悼,并向张学良先生的亲属表示慰问。何亚非说,张学良将军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将永载史册。
张学良先生的儿子张闾琳、女儿张闾瑛等亲属请何亚非代办转达他们对江泽民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中国政府及各界人士的衷心感谢。他们表示,张学良先生非常热爱祖国,始终主张和企盼中国的统一。
中国驻洛杉矶代总领事许士国等也参加了葬礼活动。
在殡仪馆举行追思仪式与公祭之后,张学良先生的遗体随即安葬于当地的神殿谷纪念陵园,与去年谢世的夫人赵一荻合葬一处。
张学良夫妇移居夏威夷以后,就在当地购置了墓地,并修筑了两人的合葬坟冢。
这次丧事的办理,充分尊重了张学良先生生前遗愿和他亲属已有的安排。
张学良夫妇的长眠地坐落在一片绿草如茵的山坡上。去年5月,两位老人曾一同庆贺百岁和88岁华诞,今天他们在这里再度相聚。
墓地按张学良生前的愿望设计,合葬处立有一块大理石墓碑,上书希伯来文“以马内利”,意即“神与我们同在”,表示两位曾经患难与共的逝者相互和永远的祝愿。
张学良先生今天下午在台北北投区寓所接受了大陆记者的采访。
张先生表示有机会他就会回家乡去看看。这是张先生第一次在台北会见大陆记者。
张学良先生在夫人陪同下在寓所客厅接受采访。92岁的张先生看上去很健康,精神也不错。张先生对记者说,他身体没什么大病,就是脚有些疼,是骨刺,一碰就疼,不碰不疼,有时可以走路,有时一步也走不了。
不用装假牙,胃口很好。
张学良先生在谈话时一再流露出他的思乡之情,他说:“对家乡当然是很挂念的,台湾也是我的家。”当记者说到两岸大多数中国人都希望统一时,张先生接着说,“我也是大多数之一,我看时机到了就一定会统一,国家当然要统一。
历史上我从来是赞成统一的一个人。”记者问到对国共第三次合作和两党谈判的看法时,张先生说:“祝这个成功就是了。现在老了,但我能帮忙就很愿意尽我的力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愿意中国统一,为国家为人民的事情,鞠躬尽瘁我都很愿意。
”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张先生说,“头一个要把敌意取消,这是最要紧,我想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乐观的方面多了。”
张学良公馆大院内绿树成荫,环境幽美,宽敞的客厅布置得很雅致,几张沙发茶几,一架钢琴,拐角处放着一张大办公桌。
张先生说现在他视力和听力都不行了,看书要用放大15倍的放大镜,还要经常戴助听器。张学良的夫人,已经80岁的赵一荻女士说他们生活很简单,过得很好,过去二三十年来专心研究神学,闲时散散步。
张学良先生和夫人今天见到大陆记者显得情绪很好,特意找出以前张先生翻译的《相遇于骷髅地》和张夫人撰写的4本小册子赠给记者。
大陆记者则回赠一本大陆风光画册和一根刻有一百个“寿”字的拐杖。
40分钟过去了,采访结束时,张学良先生说:“不但你们希望,我自己也很希望回去看看大陆的变化。谢谢大陆人民关心我们,祝福他们!”
人民特稿:吕正操:张学良强烈的爱国思想始终如一
方小宁 杨文全
影响深远的“西安事变”6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却在美国夏威夷逝世,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
今天,张学良的葬礼将在檀香山举行,张学良生前的好友吕正操将军连续几个晚上夜不能寐,这位97岁的老将军、“西安事变”的亲历者深情怀念张学良将军。
吕正操:他说好3天后就回来
“张学良不仅是我的同乡,还是我的长官和老师。
”吕老说。张学良与吕正操都是辽宁海城人,自幼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对家乡、对百姓的掠夺和蹂躏,对日本军国主义疾恶如仇。抗日救国的信念使他们成为上下级,成为师生,也成为朋友。
吕正操17岁参加东北军,当时张学良是卫队旅旅长,吕正操在卫队旅当文书。
1925年吕正操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张学良任监督,所以两人又是师生关系。此后曾任张学良的少校副官,1929年受命带兵。1933年,为收复失地热河,张学良决心与日军打一仗,吕正操被任命为二四七团团长。
蒋介石一纸电令,张学良被迫下野出国,替蒋介石背上“不抵抗日军”的黑锅。
1936年秋,张学良将吕正操从部队调回身边,在西安张公馆担任内勤工作。
说起和张学良的离别,吕老记忆犹新。
“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时,我们的任务时保卫张公馆和了解请情况。‘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立即邀请中共代表团到西安共商大计。周恩来一行12人来到西安,住张公馆东楼。25日下午,张学良身着戎装(他平常极少这样穿着)来到我们的住处,说他要送蒋介石回南京,3天后就回来。
当时我们判断蒋介石决不会放他回来,劝他不要去,张学良坚决不听。记得在‘西安事变’后不久的一次干部会议上,张学良曾非常郑重地说:‘我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扣留蒋介石?主要是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假如我们拖延不决,不尽快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将会出现更大的内乱,那我张学良将成为万世不赦的罪人,我一定自杀,以谢国人!’为了国家、民族,张学良早已将个人生死毁誉置之度外。”言谈之间,吕老眼里流露出对少帅的怀念和敬仰的神情。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蒋介石一到南京就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此后,张学良被软禁了近半个世纪,直到蒋氏父子死后才恢复自由。
12月31日,吕正操回到河北徐水,第二天,被中共北方局接纳为中共党员。
“七。七事变”后,吕正操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向敌后进军,开展游击战。在党的领导下,吕正操部队和冀中人民生死与共,开展破路拆城、改造平原地形运动,有效阻止敌人快速部队进军,利用灵活机动的平原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把日本侵略军打得人仰马翻,创立了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这位“冀中名将”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
被软禁的张学良托四弟张学思转告吕正操:“参加共产党这条路走对了!”
吕正操:九十高龄了,还不忘跟我开玩笑
当年西安分别,张学良35岁,吕正操31岁,说好了3天后见面,谁知这一别54年。
1991年5月29日,两位耄耋老人在纽约重逢。吕正操受党和人民的嘱托,从北京赶来为张学良贺90大寿,生日礼物真是一整套张学良喜爱的《中国京剧大全》,新采制的碧螺春茶,特别有意义的是启功先生手书的幛,上面书录了张学良视为座右铭的诗句: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一见面,张学良笑问:“当年你有个外号叫‘地老鼠’,知道吗?”
吕正操解释:“那是指地道战,是平原老百姓发明打日本鬼子的。”
张学良又说:“我现在有个迷信,信上帝。
”
阔别多年的吕正操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少帅真会“相信”上帝, 于是若有所思地回了一句:“我也有个迷信。”
张学良纳闷:“你迷信什么?”
吕正操回答:“我迷信老百姓,迷信人民。
蒋介石也信上帝吧,结果八百万军队也打败了。”
张学良感慨:“还是得民者昌!”
其实,张学良晚年很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吕正操让张学良回国看看,了解了解家乡的变化。张学良答应了,但一直没有成行。
张学良说自己是个爱国狂,一直希望中国统一,并且愿意尽力而为做一些工作。吕正操回国后,专门组织了一个迎接张学良回国的班子,住的地方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从美国回来整整十年了,吕正操也再也没有见到他。
吕正操: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始终如一
“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始终如一!他一生志在振兴中华民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吕正操说,“年轻时,张学良胸怀大志,他一心一意想停止内战、团结一致、抵御外辱,希望中国统一、富强。
他的‘东北易帜’,他和杨虎城将军从民族大义出发,不顾个人身家性命,力挽历史狂澜,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晚年的张学良仍然渴望两岸统一。1990年,张学良抄录一篇旧作赠给吕老。
其中两句为“丰功岂在明朝朔,确保台湾入版图”。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张学良走了,带着拳拳爱国之心。一位故国的好友深切地怀念,在北京的深秋里。
张学良给历史留下了什么?吕老说了十二个字:忍辱负重,披肝沥胆,浩气正人。
且听这位老人的声音:他,永远是人们的楷模!(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