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批郊"是什么意思吗?要
这应该是上世纪初在厦门有关晋商和华侨的事宜。经考,大体如下:
晋商曾经也在厦门展示了惊人的魅力。根据近年来整理出来的海关史料,当时海关的外籍雇员以“中国的银行”为题,详细描述了晋商票号“新泰厚”、“蔚长厚”、“蔚忠厚”、“协同庆”等在厦门的经营状况。 这些票号主要支持了厦门的“北郊”, 他们从台湾运货,在天津、牛庄(现营口)结帐的生意;(笔者注:现在岛内钟宅湾旁边的坂美村有一栋“九十九间”的红砖厝即当年的“北郊”石中月住宅。)厦门金融志也记载了“协同庆”支持茶叶生意等;另外,山西票号为厦门的满清官僚做金融服务。 例如,帮他们将大笔税收、关税、厘金的公款及私人资金存入山西票号,运作到京。...全部
这应该是上世纪初在厦门有关晋商和华侨的事宜。经考,大体如下:
晋商曾经也在厦门展示了惊人的魅力。根据近年来整理出来的海关史料,当时海关的外籍雇员以“中国的银行”为题,详细描述了晋商票号“新泰厚”、“蔚长厚”、“蔚忠厚”、“协同庆”等在厦门的经营状况。
这些票号主要支持了厦门的“北郊”, 他们从台湾运货,在天津、牛庄(现营口)结帐的生意;(笔者注:现在岛内钟宅湾旁边的坂美村有一栋“九十九间”的红砖厝即当年的“北郊”石中月住宅。)厦门金融志也记载了“协同庆”支持茶叶生意等;另外,山西票号为厦门的满清官僚做金融服务。
例如,帮他们将大笔税收、关税、厘金的公款及私人资金存入山西票号,运作到京。到了1912年,“新泰厚”、“蔚长厚”两家收盘,其余不知所终。同时,外籍雇员也使用细腻的笔调描述了23个邮政代办处。这些邮政代办处可分为三类:批郊;信局;内地信局,也称为文书馆和信馆。
其中8家批郊多为经营南洋荷属、英属殖民地的汇兑与信件,“它们同时运作银行业务”。这种批郊也就是后来的侨批局,它们主要支持了“南郊”的经济运作。闽南本土兼具邮政与金融特色的侨批业,如果从郑成功收到东渡日本某和尚来信的时代算起,至今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民国初年,山西票号离开了厦门,但是南洋批郊与侨批迎来了鼎盛时期。可以说,在清末民初的厦门,当年的民营进出口集团“郊”,与山西票号、南洋侨批有着一种合作关系。应该承认,当年的南洋批郊与山西票号起着同样的历史作用。
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厦门的批郊与侨批局已被人们渐渐淡忘。至于闽南语“行郊”,也有称作“郊行”的进出口企业集团更鲜为人知。
然而距离山西票号离开了厦门仅十多年的时间,曾经有一位山西票号老板的后人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放到了厦门,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孔祥熙。
那时候的厦门已经是地区金融中心,大量的侨汇进入厦门口岸,中国银行特地将省行从福州迁往厦门。孔祥熙在建立民国政府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曾设想在海内外建立邮政汇兑系统,取消国内、外的民信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计划失败了。
于是,国内的民营邮局定名称民信局;而经营海外的侨批业,则有一个官话与闽南语结合的法定名称叫批信局。上个世纪初厦门的“批郊”、“批局”当中,“炳记”、“朝记”、“天一”等蜚声海内外。
票号主要为清政府、商家服务,而侨批业主要服务海外侨民——那些“爱拼才会赢”的海外闽南人。
如果用具体形象比喻山西票号与闽南侨批,则是富贵的“钟鼎”与生机勃勃的“草根”同时展现在经济史的画面上。而“草根”更富于回报“大地”,他们投资建设家乡、兴办公益事业、尤其学堂、学校(笔者寻查史料,几乎所有的侨批业主都有办学的事迹);至于通过各种宗教名义广为施舍的慈善事业与道德精神应该令如今所有的大款感到惭愧。
曾经风云一时的侨批业中,绝大多数的侨批局和的票号一样,最终都没能竞争得过新兴的银行业。但是,他们在中国金融历史上写下了十分传奇的一笔,厦门的侨批业完全可以同山西的票号媲美,它们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海外金融、海外邮政;同时,在昔日的金融老大厦门,至今侨批业留下了许多庞大的遗址。
尤其红砖大厝、鼓浪屿的老别墅、鹭江道、镇邦路的骑楼以及许多“番仔楼”。其中最大座的建筑当数“炳记”在鼓浪屿留下的“海天堂构”;漳州流传村也有一座至今完整的“天一总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