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石敢当”吗?
在贵州的一些村镇,多能见到“石敢当”。
“石敢当”,亦名“泰山石敢当”、“石将军”、“石神”等, 四川人则叫“吞口”,是普见于我国民间的一种建筑风俗现象。 通常是在家宅大门旁外墙边,或街衙巷口、桥道要冲、城门渡口 等处,立一块石碑,亦有嵌进建筑物的,碑上或书或镌“石敢 当”三字。 俗信其作用有三:一是辟邪,二是镇鬼,三是祓除
不祥。而在山东一带,旧时尚有这块石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 的神通,所以又叫‘石大夫’”(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 镌立“石敢当”的习俗从何时起,“石敢当”镇鬼辟邪的威 I 力又是从哪儿来?历来有许多争论。
民间传说,谓三国时名医华佗去泰山采药时,带回一块泰山...全部
在贵州的一些村镇,多能见到“石敢当”。
“石敢当”,亦名“泰山石敢当”、“石将军”、“石神”等, 四川人则叫“吞口”,是普见于我国民间的一种建筑风俗现象。 通常是在家宅大门旁外墙边,或街衙巷口、桥道要冲、城门渡口 等处,立一块石碑,亦有嵌进建筑物的,碑上或书或镌“石敢 当”三字。
俗信其作用有三:一是辟邪,二是镇鬼,三是祓除
不祥。而在山东一带,旧时尚有这块石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 的神通,所以又叫‘石大夫’”(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 镌立“石敢当”的习俗从何时起,“石敢当”镇鬼辟邪的威 I 力又是从哪儿来?历来有许多争论。
民间传说,谓三国时名医华佗去泰山采药时,带回一块泰山 石,上书“泰山压顶,百鬼宁息”八字。当巫人装鬼来害他时, 他就举泰山石将其击败。百姓听说华佗用泰山石能镇鬼魔,便到 山上采石,凿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竖在宅墙上避邪。
类似的故事,在山东泰安和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民俗学家将 | 其归纳为“泰山石富有神力说”,掩隐在镌立“石敢当”现象深
处的民俗信仰,实际上就是古人对泰岳的崇奉。
另有一种观点,谓“石敢当,实有其人,民间镌立石碑镇 鬼的习俗源起于对他的崇仰”。
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 卫州接受唐愍帝的召见,为防不测,由其部将刘知远推荐一个叫 石敢当的勇土,袖怀铁槌,随他入见。果然,愍帝左右已设伏
兵,欲杀石敬瑭,石敢当奋勇护主,格斗而亡,但为刘知远率部
前来接应赢得了时间。
从此石敢当以“逢凶化吉、御侮防危” 的名声业绩赢得民众敬重,“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 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该书为证此言不虚,还引录了一 首后人题咏石刻“石敢当”的七律诗:“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 天下护居民。
捍冲道路三叉口,埋没泥涂百战身。铜柱承陪间紫 塞,玉关守御老红尘。英雄来往休相问,见尽英雄来往人。”
然而又有人指出,所谓镌立“石敢当”习俗源于五代的说 法不值一驳,根据是宋王象之在《舆地碑目记》卷四中讲过一 件逸闻:宋仁宗庆历年间,蒲田县令张纬重修县衙,掘出一块石 碑,碑文日:“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利福,百姓康;风 教盛,礼乐张。
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由此可知,“石敢 当”刻石至少在唐朝大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当时的风俗
是将其埋在地下的,这一条倒可以同《姓源珠玑》所引赠诗中 “埋没泥涂百战身”的描述相印证。
假如真是这样,这块“大历”碑上的“石敢当”又是怎么 回事呢?明代学者陈继儒在《群碎录》。
中提出一种解释:他是 前朝的一位勇士,五代的石敢仰慕其名声,便给自己取了一个同 他相似的名字。
又有人指出,所谓“石敢当”者,既非五代的石敢,也不 是他因仰慕而自名的什么某朝勇士,而是一种家族的总称。
此说 的依据是“石敢当”三字源出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卷一,该 书同后世的《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相似,是供学童发蒙用 的识字课本,书中以韵文形式排列了许多常见姓氏,姓氏后皆有 虚拟之名,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朱交便、 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等。
唐人颜师古曾为此书注释,其 中“石敢当”条下注云:“卫有石碏、石习、石恶,郑有石制, 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言所 当无敌也。”后人因而领会成石氏所向无敌,敢当邪恶,并将这 种家族性的禀赋物化在一块石碑上,遂有镌立“石敢当”风俗 的形成。
由此可见,此俗当始于隋末唐初的颜师古之后,要说代 宗大历年间已有“石敢当镇百鬼”的刻石,应该没问题。
古人今贤的种种高论,大概已将“石敢当”的资料罗致殆 尽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也对这个各执一词的话题来一番穷源溯 流的探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