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理拥堵办法!!!北京的汽车
呵呵,解决北京交通问题其实不难。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交通问题的关键是进京的车速太快了或者说出城的车太慢了。(也可以说单位时间内进京的车大于出城的车、意思一样)
我们乘公共汽车时一定要:“先下后上”,道理非常简单。 这样的结果是畅通的,特别是人多的时候更明显,而且越是人多则越应遵守这个原则。那么不遵守这个原则呢:轻则秩序混乱,重则瘫痪、后患无穷。而我们北京的交通现状呢?细细想想就是没有贯彻这个原则导致的交通拥堵!(有人说车辆增长过快也是主要原因,对!但这个问题不在我们研究交通问题的范围,况且车辆越是多、增长越快就越应当要求我们有更科学更良好的办法)
一辆公共汽车...全部
呵呵,解决北京交通问题其实不难。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交通问题的关键是进京的车速太快了或者说出城的车太慢了。(也可以说单位时间内进京的车大于出城的车、意思一样)
我们乘公共汽车时一定要:“先下后上”,道理非常简单。
这样的结果是畅通的,特别是人多的时候更明显,而且越是人多则越应遵守这个原则。那么不遵守这个原则呢:轻则秩序混乱,重则瘫痪、后患无穷。而我们北京的交通现状呢?细细想想就是没有贯彻这个原则导致的交通拥堵!(有人说车辆增长过快也是主要原因,对!但这个问题不在我们研究交通问题的范围,况且车辆越是多、增长越快就越应当要求我们有更科学更良好的办法)
一辆公共汽车人很多怎么办,就加长、再加长,加到十公里长、五十公里、一百公里长。
这不就是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吗!,,,,车上的门不就是一座座立交桥吗!所以我们现在解决交通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如何很好地贯彻先下后上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是抓住了主要问题,其它问题也相应的得到解决,而忽略了这个问题或者违反了这个原则轻则混乱、重则交通瘫痪其后患无穷。
北京所有堵车的地方和畅通的地方都能够验证这个道理。
我们看一看现在的情况:北边的:“八高”。快速的由城外进入了四环路、进入了三环路、,一直到了二环路来到了德胜门。块速进入的车把德胜门一带的交通网象绳子一样捆了个结结实实。
最先受影响的是出去的车,而出去的车都困难,进来的车又怎么进来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违反了先下后上的原则。这个地区的车一方面要出一方面要进,是先进呢还是先出呢?事实是先进的,因为高速的进来,而出去(向四周疏散的车)远远没有进入的快。
结果也就必然的混乱、拥堵,进不来也出不去。严重时还会波及周边,这就是这个地区交通拥堵的原因。而二环路上从西往北有一条高架路,这非常好,非常符合先下后上的原则,但是这条路是后加的、后补的,跟本不在当初设计时的考虑范围。
东面的京通道理一样,京通快速到了建国门,那么建国门能消化突如其来的车流吗?建国门的车还在缓慢的往外围行进,快速的进京车怎能快呢?(京通路原来设计时叫“京通块速” 没出去能考虑再进来吗?能先上后下吗?同理南边的京开、西边的京石几乎如出一辙,结果拥堵就成为了必然。
(而拥堵的车流还有一个很大的危害是污染环境)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其实交通越发达的地方往往是交通最拥堵的地方。道理正是如此。
当初三十多年前吧,为了缓解前门地区的交通压力,曾经实施了一个措施:叫“打通两厢、缓解中央”,即从东、西便门引路到前门。
当时人们一致认为路通了就能彻底解决前门地区的堵车问题。然而路是很快完工成了,因为违反了先下后上的原则,打通路的同时进入的车也很快到达了前门,其结果可想而知。
远点说当初北京城墙拆迁,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交通,当时总是认为城墙、城门影响了交通,现在看来要想使北京的交通畅通非城墙城门不可。
故宫就是北京的一个缩影,拆除城墙能改善故宫里面的交通吗?拆了城墙里面就能畅通了?相反为了保护故宫里面的交通畅通才应当保留城墙,才要修城墙和城门。
近些的台基厂到天坛南门的路开通了。
这条几百米的路的开通你说啥目的全行,就是别说交通。正是这条路的开通使得市委周围及同仁医院地区交通突然的成为了重灾区。原因是他改变了这个地区车辆进出的平衡关系。
一个地区交通拥堵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使这个地区的车出去。
这才符合先下后上的原则。就像前门地铁站向上的电梯一样,只修建一个向上的电梯,使底下的人快速的上来,缓解下面的交通压力。如果再修一个向下的电梯是徒劳的还会引起拥堵,而如果只修一个向下的电梯那样一定是拥堵的。
一个地区的交通也是如此。
因此解决北京交通拥堵其实不难,就是用两种速度来解决!而两种速度也就是贯彻先下后上的原则。只有抓住引起交通拥堵的这个关键问题,交通问题也才能够得到较满意的甚至是彻底的解决。
具体措施其实也很简单,如提高出去的车速,相应降低进入的车速,如变更车道线让出去的车从三条增加到四条,而进入的车由三条改为两条,从高速出城车减免费、进城车增加费、多设立和建设优先出去车的交通措施等等、总而言之贯彻先下后上,这才是科学的解决措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