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6
关于阿格利奇的资料我想知道,关于
钢琴家中的“女大祭司”
-玛尔塔-阿格里奇
阿格里奇,一个风靡全球的名字,这位琴艺卓绝的女钢琴家自50年代后期崛起于世界乐坛以来,她的每一场音乐会、每一张新出的唱片、每次出行或每个不同场合的露面,都会引来乐迷们的关注和期待。 40多年来,阿格里奇这名字就像世界乐坛上的一道风景,这景致是瑰丽多姿的,却也是耐人寻味的。但不管你怎样寻味,她都会让你产生新的期待和感动。那么,她何以具有这样的魁力?又何以在强手如林,新秀迭出的世界乐坛上保持其不坠的势头呢?让我们走近阿格里奇……
因为呕气,她弹上了钢琴8岁时,她成了令人瞩目的钢琴神童14岁时,她去了欧洲
一般而言,从事演奏这个行当其实并不很...全部
钢琴家中的“女大祭司”
-玛尔塔-阿格里奇
阿格里奇,一个风靡全球的名字,这位琴艺卓绝的女钢琴家自50年代后期崛起于世界乐坛以来,她的每一场音乐会、每一张新出的唱片、每次出行或每个不同场合的露面,都会引来乐迷们的关注和期待。
40多年来,阿格里奇这名字就像世界乐坛上的一道风景,这景致是瑰丽多姿的,却也是耐人寻味的。但不管你怎样寻味,她都会让你产生新的期待和感动。那么,她何以具有这样的魁力?又何以在强手如林,新秀迭出的世界乐坛上保持其不坠的势头呢?让我们走近阿格里奇……
因为呕气,她弹上了钢琴8岁时,她成了令人瞩目的钢琴神童14岁时,她去了欧洲
一般而言,从事演奏这个行当其实并不很难。
可是要想成为出类拔萃演奏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这样的人通常都是天才、甚至也都是神童。换句话说,若从大演奏家中找出不是神童的反倒很难。因此有人说,假如你想在演奏上出人头地,而过了15岁还未曾登台独奏,那你最好去选择音乐以外的行当。
远的不说,看看当今这些一流大演奏家们的成长经历,便可以证明这个结论。我们的主人公阿格里奇也是如此。
1941年6月5日,阿格里奇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其优越的家庭环境、特别是当外交官的父亲对她的偏爱厚宠,使阿格里奇从小就显得十分倔强和任性。
父亲原本想培养她当一名画家,但她因为一个孩子说她不会弹钢琴,便执意不仅要会弹钢琴、还要弹得好过那孩子。而且竟无师自通地很快就真的超过了她的对手。就这样,她的钢琴演奏才能也就不期然地一下子显现出来。
女儿能有这样的天赋,父母当然十分高兴。于是,她很快便成了著名钢琴教育家斯卡拉穆扎(V- Scaramuzza)的学生。不过,毕竟是孩子,又是那么地任性。小阿格里奇耐不住枯燥的练习,经常借故逃避练琴、甚至到了憎恨钢琴的地步。
可她又的确是个音乐神童,琴练的虽然不够,可琴技却大有长进。几年下来,已经达到了独奏的水平。1949年6月,刚满8岁的阿格里奇终于真正地登台了。这登台不是一般的独奏,而是和百十号人的交响乐团在一起协奏。
那天晚上,首都最豪华的科隆大剧院里座无虚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管弦乐团的簇拥下,阿格里奇为听众分别演奏了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其精彩的演奏引来听众的热烈欢迎。翌日,全阿根廷都在传诵:“一个天才的钢琴神童诞生了。
”
此后,阿格里奇一面继续随斯卡拉穆扎学琴,一面也时不时地应邀到国内各地去演奏。期间,一些国际著名的钢琴大师,如阿劳、鲁宾斯坦、巴克豪斯和古尔达等人在来阿根廷访问时,都听过她的演奏,也都对她的琴音给予赞赏和好评。
为了使女儿的琴技再获发展,在阿格里奇14岁那年,父母带她来到了欧洲。
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中心和大本营,其丰厚的音乐宝藏令少年的阿格里奇眼界大开,为之心动。她先是在维也纳,被著名钢琴家古尔达(F-Gulda)收为学生。
古尔达系当时的“维也纳钢琴三杰”之一,不仅琴弹得好,教学上也很有一套,特别是教阿格里奇这样天赋极好的学生。他没有刻意硬塞给阿格里奇什么,而是录下她的演奏,先让她自己去体会,然后再告诉她:“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从而使阿格里奇不仅琴技大增、掌握了德奥音乐的工整构架,更使她的音乐悟性得以大为提高和扩展。
随后,她又来到瑞士,长时间拜另两位钢琴名家马卡洛夫(N-Magaloff)和帕蒂夫人为师,进而领悟到德彪西、拉威尔等人的法国音乐风范、以及巴赫和肖邦的钢琴音乐真髓。这些,对阿格里奇日后在演奏上的发展和成熟,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试赛场她心里没底孰料竟得了冠军三个星期后她又再次折桂
在阿格里奇的钢琴演奏生涯中,流传最广、也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她16岁时拿过的两个国际音乐比赛大奖。因为这奖拿得实在是有几分传奇色彩。
那是在1957年。匆忙中,她已经在古尔达门下学了两年。那么这琴到底学得怎样?到底能不能战胜新的对手?阿格里奇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决定到国际音乐的赛场上去试试身手。于是,她报名参加了这一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
以意大利著名钢琴家布索尼(F-8-Busoni l866-1924)的名字命名的这项国际钢琴比赛,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也是规格最高的音乐比赛之一。其要求之严和淘汰率之高也是出了名的,可以说,没有非凡的琴技是难以闯过三关的。
阿格里奇第一次参加国际性音乐比赛便挑上这个赛场来比试,能否开张对她实在是个大的考验。第一轮的初赛过关了,她心里没底。第二轮的复赛也过去了,此时她已经很满意,因为她原想能进复赛就是胜利。所以,也就不再为决赛的曲目去练习。
孰料她又进了决赛。于是,她匆匆忙忙溜了两遍决赛曲目后,便登了场。结果,竟赢得了这届布索尼大赛的冠军。
初试赛场便拿了个头彩,照理说该踏实一阵才是。可阿格里奇偏不。她又要参加三周后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而这个赛场也是世界闻名的赛场之一,其过关的难度几乎和“布索尼大赛”不相上下,也许还要高上一筹。
阿格里奇的这一着棋明摆着是在冒险,再拿块金牌自然是锦上添花,可若拿不到呢?那前一决金牌势必就会打点折扣。再说,距开赛的时间这么短,哪有时间来准备参赛的曲目呢?不少人劝她不要去,而布索尼大赛的评委们更是坚决反对。
理由是一样的,假如你失手的话,布索尼比赛的权威性就会被人怀疑、甚至会让人嘲笑。尽管如此,阿格里奇还是去了日内瓦。结果,正像她临行前给布索尼比赛评委们的信中所说:“请放心,我是绝不会给你们丢脸的。
”阿格里奇以她的自信和过人的琴技在这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又赢得了冠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摘取两块最高规格的国际音乐比赛的金牌,这是世界乐坛上所极为鲜见的,遂引来轰动,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而阿格里奇这名字也不径而走,蜚声全球。
再获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金牌舞台上的琴韵乐彩生活中的情与爱
连续获得两项国际音乐比赛的金牌后,一鸣惊人的阿格里奇自然是成了世界瞩目的钢琴新星,况且她还只有16岁,人又长的潇洒漂亮,所以各种演出邀请很快便频频而至。
于是,琴声、掌声、欢呼声加上大把大把的鲜花在她身边此起彼伏、随时簇拥。可是她很快就厌倦了这种到处奔波的生活。她意识到,仅仅靠这两枚奖牌和周围的一片赞赏声是不够的。还需继续修练和提高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不久,她把两块金灿灿的奖牌锁进抽屉,并谢绝了所有的演出邀请。而后,便悄悄地继续去练她的琴了。她来到意大利,拜在钢琴大师米凯兰基利的门下,向这位以“钢琴的雕塑家”著称的名流虚心求教,从而学到了不少东西。
18岁的那年,阿格里奇与华裔音乐家陈亮声一见钟情,马上成婚,并且很快就有了一个女儿。已为人妻亦做人母,阿格里奇本来就不爱练琴,这下便有了更正当的理由。一段时间,她几乎不再摸琴。遂使身边不少朋友及关心她的大批听众都深感惋惜。
后来,多亏著名钢琴家阿什肯纳奇及夫人的提醒和厚助,使她重新燃起了练琴的热情,并在阿什肯纳奇的指导下猛攻肖邦,从而又一举夺得1965年第七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冠军。这一年,她仍只有24岁。而她的声名却已位居世界一流钢琴家的行列。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她才正式开始了其广泛而多彩的国际性演奏生涯。
舞台上的阿格里奇,长发披肩、秀美端庄、从不施粉黛,也从不着惹眼的奇装,一切都是那么地随意和自然。可是只要她的琴音一响,便立即让你感到是一派清新和生机盎然。
无论是莫扎特的明快典雅、贝多芬的雄阔挺拔、肖邦的纤细柔软、李斯特的矫健华丽,还是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彪西等等、她都能演奏得倾情倾度、精致圆熟,同时又总是那么地卓而不群。而她录制的各种唱片也是又好又多又畅销。
琴如其人,舞台下的阿格里奇其生活就像她的琴韵一样,浪漫、多彩而耐人寻味。她毕竟是位各方面都非同寻常的女钢琴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她倔强的性情、处事的任性、乃至生活及婚姻上的崇尚自由和个性追求等等。
像前面曾提到的她与第一任丈夫陈亮声的那次婚姻,当时她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少女,生第一个女儿时也还不到18岁。这第一次婚姻固然是浪漫与爱情的产物,但据说,也有为了逃避练琴的因素。事实上,这桩婚姻也的确没有维持多久便以俩人的分手而告终。
后来她又和法国著名指挥家夏尔-迪图瓦擦出感情火花,而且又很快成了夫妻。还因为再次生育而退出过一段舞台。可是,这次婚姻仍没有维持下去。好在不成夫妻成朋友,阿格里奇和迪图瓦至今还是好朋友。而他们的女儿斯蒂芬妮-阿格里奇如今也已长成一漂亮的女记者。
1998年3月,迪图瓦应邀来华指挥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时,女儿曾以国外一家电视台记者的身份随父亲一同来访。当时笔者问过她:“作为阿格里奇的女儿,你对自己母亲的认识是怎样的?”她莞尔道:“母亲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也是个非常直率的人,就像她弹琴一样,有一种感染力。
她待我、待父亲、以及她的朋友们都很真诚。我虽然没有从事音乐这门职业,但我是从小听着母亲的琴声长大的。我想,假如一个人没有一颗美好而高贵的心灵,那么他是不可能演奏出美妙而动人的音乐的。我的母亲也是如此”。
她还告诉我,她正在写一本有关母亲的书,并答应书成出版后一定送我一本。
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大女儿丽达-陈长得酷像母亲,是阿格里奇第一次婚姻时与陈亮声所生。她是位优秀的中提琴演奏家,曾在我国中央音乐学院随林耀基教授学琴。
目前主要从事室内乐的演奏。
她的琴艺到底好在哪里她是怎样的一种风格她带给北京观众的惊喜
作为当今最杰出的女钢琴家,阿格里奇以她那非凡的琴韵为人们营造出一个丰饶而美妙的乐响世界。
并获得一个“钢琴女大祭司”的美誉。那么,她的琴艺到底好在哪里?或者说,她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是她的钢琴演奏技巧高超过人,其中最赢人的一张王牌就是“快”!不仅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更绝的还是手指的速度快。
弹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了一秒钟即可弹完。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有一串块状的密集和弦,她弹奏速度甚至比老牌的钢琴快手霍罗维茨还要快上一筹。霍罗维茨生前听过她的演奏后,赞不绝口,并写信对她说:“保持住你琴音中的那份辉煌和光彩”。
其次,阿格里奇的音乐个性十分鲜明而突出,她天资聪颖,技巧过人,可以在键盘上随心所欲地驰骋,对音乐的真髓有着非凡的洞烛力,演奏句法也很漂亮。不过,你从她的琴音中总会听到一种独特、新颖而又十分鲜活的韵味。
她更多的是凭自己的音乐直觉,而不是像某些演奏家那样让人感到有这样那样的参照痕迹,或靠某些音乐之外的因素来给予加强或补充。她师承过许多大钢琴家,也领会并学到了他们各自所独具的技艺和风格。但她师承得法,未拘一格,更没有成为某人、某种风格或某一学派的俘虏。
她就是她自己、一种聚多家之长而又只属于她自己的风格。而不管你对她的演奏风格看法如何,她总会吸引你、打动你,并让你随着她那精彩斑澜的琴音去欣赏、去遐想、去品味。于是,你就会或感慨或赞叹地说:“哦,这就是阿格里奇。
”
1996年4月,阿格里奇随迪图瓦执掌的法国国家交响乐首次来华,分别在北京世纪剧院和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音乐会,其精彩的琴韵令听众大饱耳福,并得以亲睹其撩人的风采。记得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北京世纪剧院的首场音乐会,原订并没有安排阿格里奇出场。
但临开演前,阿格里奇却突然心血来潮地要登场演奏,这在她的演奏经历中是极少见的事。通常,她的音乐会临开演前的变化,辄是她心血来潮而任性地突然离去,这也是出了名的。而现在却主动要求上场,这出奇不意的“变化”令观众大为惊喜。
消息传来,尚未开场,便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同时,这也给一些专门听她琴的中国“阿格里奇迷”们带来一抹不大不小的遗憾。因为他们原以为阿格里奇今天不登场,所以没有购买这场音乐会的票。而翌日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奏完规定的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后,任听众怎样狂热地要求返场,但她还是只谢幕不加演。
据说,是因为她演奏时听到台下传来过几多BP机的“嘟嘟”声。看,这就是阿格里奇,任性、固执,但总有她的道理,也总能给你带来期待、狂热和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