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称呼北京
古代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 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前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全部
古代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
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前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
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后北京成为范阳节度史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则为1071年),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10年,则为857年),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后元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于此,明朝在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便于防守蒙古军,将都城迁至北京。
从那之后,北京成为了明朝的新都城。 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1215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
据马可波罗游记叙述:元人笃信佛,象为佛教祥兽,当时大都常有象只漫步。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
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朱棣定都北京后,禁止象只再行走于北京。北京城秩序井然,繁荣安乐。
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清政府在北京实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内城,汉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清代的北京卫生问题奇差,皇宫里,太监如蚁阵。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说:“街衢凸凹,尘风泥雨,牛溲马勃,嚣浊蒸郁,秽区也。”。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