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指中国农历中的三个“伏天”时期,即夏至后的第11、12、13个“庚日”所在的时间段,通常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高,湿度大,是夏季高温多雨的典型特征。

“伏”在汉语中有“隐蔽”、“隐藏”的意思,因此“三伏天”意味着“炎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万物隐蔽在阴凉之中”。古代农民在这个时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高温天气,例如避暑、通风、避光、防潮等。此外,三伏天也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学概念,对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