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药房的诗歌和散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印象红磨坊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求赞美药房的诗歌,散文,急急急。1

一房之内药香细长,天上地下包罗万象。
碾一帖辛劳粉末散,祛十方病痛苦药多。
寒凉干燥急功脏肺,湿热汗虚慢伏心魔。
此间清热解人病灶,一朝体健全家安康。

求赞美药房的诗歌,散文,急急急。2

现今药房真不错,听我给你仔细说。下面是俺网上索,各位评评论点多。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 总结:八个大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赞美药房的诗歌,散文,急急急。3

(总855期)覃德兵 |药店

街面上的药店野蛮增长,我经常进去转转,有时故意,偶尔必须。

药店里开着空调,冬暖夏凉,还有体重秤,可以免费监测体重。见有自投罗网的顾客进店,守店的小姐姐脸上马上堆起笑容,询问你要点儿什么,如果顾客并不表明来意,只是说我先看看,小姐姐的笑容瞬间消失,风过无痕,继续低头扒拉手机,或茫然地望着门外。

所有的药店布局大同小异,进门处最显眼的架子上,一定摆放着各类保健药品,电视广告或传单上常见的那些,贵得吓人,效果谁用谁知道。常备药品如感冒降压胃肠之类的,置于店员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高效便捷,立等可取。其他不同类别的药品分开摆放,方便顾客挑选。

进到药店闲逛的人毕竟是极少,绝大多数都有消费需求。有的顾客目标明确,有备而来,直接报上药品名称,看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比较价格,根本不给店员推荐商品的机会,然后拿上一盒,小姐姐青着脸,丢出一句,一盒怕是吃不好,顾客一听就不耐烦,拿一盒就行了,迅速结账,头也不回地朝外走,店员小姐姐恨不得拿把扫帚把他扫除去。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又懒得去麻烦医生,头疼脑热的,就直奔药店,上来直把售药小姐当成医生,感冒了或者肚子疼,请求赐以灵丹妙药,小姐姐心里自然高兴,还表现出夸张的同情,顺手从药架上取下若干种药品来,一一推荐,凭借着她们察言观色的能力和有限的医学知识,足以打发这些人,顾客感动之余,不免疑惑,一个小小的感冒,要吃这么多药吗,难道现在的药都没什么效了?店员小姐各取两盒,开始在电脑上结算,现金还是扫码,根本不给顾客回旋的余地,顾客一听价格,这么贵啊,开始后悔了,看着小姐姐灿若桃花的面庞,又抹不开面子,极不情愿地埋单,仍不免自我安慰一句,恨病吃药,小姐姐的笑容一直把他送出门外。也会有那么一两个死脑筋,一听到价格就开始反悔,给我换点儿便宜的,几块钱的那种,小姐姐一听,火都要冒出来了,脸色立马转阴,你怎么不早说,你到底是治病还是图便宜。呵,给顾客说话的机会了吗,顾客坚持,不是便宜的就不要了。店员拉着一张脸,我找找看,拉开下面的柜子,装模作样的搜寻一番,算你运气好,这里还有一盒。一般情况下,同样的疗效,不同的厂家,便宜的一定不会摆在显眼的位置。买个药还得受这窝囊气,顾客愤然退出,店员横眉冷送。

病秧子和老年人进店,最受礼遇。他们饱受病患之疾苦,只要是药,都要买来试一试。有一种既不治病又不要命,还打着药的旗号的东西,叫做保健品,专门为这类人准备。店员必定端茶递水,细细询问一番,然后比照症状,从架子上取下一大堆“药品”,再贴心地介绍起保健品的神奇功能,说明书上吹得神乎其神,简直可以包治百病,这些珍惜生命的病人和老人,被拿捏得死死的,心一横,只要有效,买,钱花在什么地方不是花,命都没了还要钱有鸟用。其实店员小姐姐心里门儿清,药店里卖得几乎都是非处方药,只要你不拿回家当零食吃,风险是很小的,病人真正需要的某些管制药品,都处在食药部门的监管之下,违规销售,必遭重处,他们才不会冒这个险。到了结账环节,得注册或登记会员,这是锁定目标客户的常规手段,店员笑盈盈地告诉顾客,您运气好,今天是双倍积分,很划算的。花去重金,拎着大包小包出门,小姐姐护送至门口,还不忘提醒,我们店周末四倍积分,记得要来哦,好像买得越多就赚得越多似的。

老男人进药店,可能隐藏着一些不能言说的秘密。在店里面东瞧瞧西看看,神色游离不定,终于在小姐姐的启发下鼓足勇气,飞出一句,有没有那方面的药,耳根子开始发烫,年轻的小姐姐却是脸不红心不跳,眼睛有意无意向男人身体某个部位一瞟,笑魇如花,男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该补补啦。小小的尴尬之后,柜台上摆出六味地黄丸之类的补益类药品,还有一盒名叫西什么非的东西,小姐姐一指,这个效果很好的,好像她参与过亲身体验似的。老男人也不问价格,将药揣兜里,匆匆付钱,从门缝里闪了出去,店里留下一串欢快的笑声。

善于经营的药店老板,多会请一个退休的老医生作为镇店之宝,进店买药的一看,还有医生,马上放心了一大半,有什么疑惑,医生一定帮忙解答。虽说医生越老越香,但也不乏装模作样的主儿,他们只负责撑个门面,顺便享享清福。见有人进店咨询,老先生睁开眼来,打量来人,既不把脉,又不听诊,只是简单问一下病人的基本情况,便建议吃些什么药,端人家饭碗,自然要顺着老板的意思,多开药,开好药。有些病人腆着脸,让老先生帮忙号号脉,量个血压,他也照办,很专业的样子,他们的职业底线还在,用药至少顺着病情来。

药店老板还会和医院的某些医生建立联系,大家心照不宣。在医院里挂号就诊后,有的医生会在小纸条上写上一串洋码字,是某药品的化学名称,并告之医院没有此药,只有某某药店有售。医生的字,神仙不一定认得,但卖药小姐一定明白,患者揣着医生的字条,好像一个情报人员,既紧张,又充满期待,只要把情报传递过去,自己的病患就会被解除。

在我的记忆中,药店大规模的出现,历史尚不悠久。尽管也有一些老字号的药店,开办者都是医学世家,祖传而来,而现在绝大多数药店的老板,基本都是商人。前者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为宗旨,后者以逐利搜金为目的。在药店尚未盛行的年代,村里有卫生室,乡镇有卫生院,资源有限,老百姓看病的确困难,但药品的使用权牢牢的掌握在医生手中,乡村里缺医少药,医生的医术也不见得高明,但大多数行医者的“仁心”是不容质疑的,他们凭着简单的医疗设备和临床经验,尽力的救助病人。我所熟悉的几位乡村医生,个个都是乐呵呵的,病人到了他们手里,即使再痛苦,也会被逗乐。用药的时候,又极谨慎,绝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给药不是以瓶和盒为单位,而是精确到片,用正方形的纸片包好,上面写上用法用量,一日几次,一次几片,清清楚楚,病人出门时,还要叮嘱一句,按时按量,放心,这个药吃完就好了,不像某些庸医,动不动来一句,你吃了试试看,完全把病人当试验品。星夜出诊,翻山越岭,对村医来说,也是常有的事,病人躺在家里不能动弹,家人只好求医生登门,村医从不推辞,拿上药品,打起电筒就走。若碰上危重病人,他也会如实相告,让家人有个心理准备。至于赊账看病,几乎是家常便饭的事,村医并没有因为行医而发达起来,但他们生活得体面,让人尊重。

药店的大量涌现,既是国家医疗事业长足发展的表现,有效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患者需求和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同时,也折射出了国人身体素质的基本状况,几十上百米就能开下去一家药店,这种情形并不让人乐观。药品销售的放开之时,也正是乡村医疗的没落之日,很多人认为看病花掉的钱都是用在药上,殊不知,如果没有医疗技术作保障,怕是真要花冤枉钱。乡村医生的技术失去了药品利润的维持,失去经营下去的动力,衰败是必然的,老一辈凭着良心干下去,但下一代已很少有人愿意继承衣钵。乡村老百姓正面临着看病难和买药贵两大难题,即便有合作医疗和乡村医生培养计划,要解决好广大民众求医问药的问题也殊非易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宁可架上药蒙尘,但愿世人不生病”,这是从医者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美德,他们以救死扶伤,造福苍生为己任,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药店老板,恐怕是个笑话,他们需要更多的顾客,获取更多的利润。话说回来,药店的大量存在,为民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更多的选择,诚信经营的守法商家必定是多数,他们在逐利的同时,也一定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