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常见疼痛性疾病,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寒。
一,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调整和治疗。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
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效应:(一)剥离粘连组织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的力学平衡,引起疼痛。
小针刀疗法利用小针刀的“刀”的作用,剥离粘连组织,松解颈椎周围肌肉的痉挛,减压疏通滑囊的闭锁,切碎瘢痕硬结,改善,恢复局部的血供,降低局部致痛物质,提高局部氧分压,消除炎症。 通过上述作用,使颈椎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得以逐渐恢复或改善,逐渐改善或恢复颈椎的外源性动力平衡,起到保护颈椎功能活动的作用。
(二)针刺的作用小针刀是刀,也是针。小针刀的应用,可以像针刺针一样,选取各种疾病的治疗穴位,让小针刀的刀口线的方向和经络循行方向以致,按照小针刀的进针方法,避开神经,血管,达到适当深度,当得气时,可按小针刀施术方法纵横剥离几下,即可出针。
小针刀的针刺作用,因针感较强,剥离后的针刺效应保持时间长,运针时间短,省时,疏通经气的作用明显增强,为针灸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二,小针刀在颈椎病方面的适应症治疗效果,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一)适应症和治疗效果本疗法适用于一切颈椎及附近软组织(如颈部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囊等)的急,慢性损伤造成的病理改变,尤其不仅适宜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上亦多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治疗。
该疗法可以做为颈椎病治疗重要的辅助疗法。(二)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小针刀治疗是准手术,属侵入性治疗,且颈部生理位置重要,血管,神经也极为丰富。因此,颈部针刀操作危险性较大,病人的反应也较强。
施术者应熟悉颈部解剖及各种刀法的实施要领,明确病变部位及层次,对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有正确的估计,操作要熟练,掌握好进针剥离的深度和层次,不可过多广泛的剥离。 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并做好意外情况的抢救准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