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西湖十景是
杭州新西湖十景
宝石流霞
位于西湖北岸宝石山上。初名石姥山,曾称保叔山、保所山、石甑山、巨石山、古塔山等。山上 奇石荟萃,有倚云石、屯霞石、凤翔石、落星石等,吴越王钱封后者为寿星石。 山体属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 纹岩,阳光映照,其色泽似翡翠玛瑙,故称“宝石山”。尤在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晖时,亭亭玉立的保叔塔和 紫褐色山岩呈现岚光霞彩流溢的迷人景色,得名“宝石流霞”。
宝石山以奇石著称。 登上山顶,保叔塔旁有来凤亭,即"宝石凤亭",是清代"钱塘十八景"之一。亭旁山岩有一 块长两三米的椭圆巨石,因下部与山岩脱离,摇摇欲坠,如天外坠落,俗称落星石。吴越王钱锍曾封其为寿星石, 附近有看松台,...全部
杭州新西湖十景
宝石流霞
位于西湖北岸宝石山上。初名石姥山,曾称保叔山、保所山、石甑山、巨石山、古塔山等。山上 奇石荟萃,有倚云石、屯霞石、凤翔石、落星石等,吴越王钱封后者为寿星石。
山体属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 纹岩,阳光映照,其色泽似翡翠玛瑙,故称“宝石山”。尤在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晖时,亭亭玉立的保叔塔和 紫褐色山岩呈现岚光霞彩流溢的迷人景色,得名“宝石流霞”。
宝石山以奇石著称。
登上山顶,保叔塔旁有来凤亭,即"宝石凤亭",是清代"钱塘十八景"之一。亭旁山岩有一 块长两三米的椭圆巨石,因下部与山岩脱离,摇摇欲坠,如天外坠落,俗称落星石。吴越王钱锍曾封其为寿星石, 附近有看松台,上刻"屯霞"二字。
相传钱锍在此欣赏松涛起伏之景观,在阳光下,岩石光耀闪烁,宛如彩霞屯积, 故名屯霞石。在来凤亭西侧有一洞名川正洞,过川正洞有一条长约10余米,宽不足1米的石峡,两侧石壁如削,传说 系钱锍用脚蹬开的一条道路,名"蹬开岭"。
宝石山顶巅是狮子峰,山势险峻,巨石兀立,有"一峰之志"之称。山南麓 还有一块"秦皇系缆石",说的是公元210年,秦始皇南巡会稽郡祭大禹,船行至此,因钱塘江口风恶浪高,便停泊在 宝石山下,将船缆系在石上。
在宝石山上还有葛岭,最高处海拔125米,相传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岭上有著名的抱朴道院,炼丹台,炼丹井 和初阳台等古迹。初阳台在葛岭最高处,是一座两层石砌亭台 ,为观日出胜地,元代称"葛岭朝暾"为"钱塘十景" 之一。
上宝石山,一般从保叔路或葛岭登山较为方便。宝石山的主景是保叔塔,它是一座六面七级的实心砖塔,高 45。3米,初建于北宋开宝年间,系吴越王国钱弘叔的母舅吴延爽因钱弘叔奉召进京,为保佑他平安归来而建,故名 保叔塔。
现塔为1933年重建。塔身秀挺纤细,宛如亭亭玉立在西子湖畔的美女,有"保叔如美人"的赞誉,是西湖风 景轮廓上的一个突出的标志。
虎 跑 梦 泉
虎跑泉是全国三大名泉之一。进入山门之后,两旁脚下便是一股潺潺的清泉,这里从山上泉眼处流下来的, 称为"听泉"。
进入二门,一路寻觅虎迹泉踪,便来到滴翠崖下,只见一只斑斓猛虎正在刨地的塑像,这便是"观泉"。 然后到茶室小坐,用清澈纯净的虎跑泉水冲泡龙井茶叶,茶叶清香四溢,茶味沁人心脾,称为"品泉" 。"龙井茶叶虎 跑水"是名闻遐迩的西湖双绝。
虎跑泉主要景点有虎跑寺、虎跑泉、滴翠涯、五代经幢、梦虎雕塑、弘一法师塔、济公殿、济颠塔院、 钟楼、五百罗汉室等。其中虎跑泉为江南三大名泉之一,水质为裂隙泉质,透明无菌,其甘味醇厚,以虎跑泉 水冲泡龙井茶叶,饮之清香沁脾,历来被誉为“西湖双绝”。
寺内还有济公与弘一法师遗迹。 游"虎跑梦泉"景区,既可赏名山,又名泉,又可访名寺,谒名僧。
黄龙吐翠
"黄龙"是指位于栖霞岭北坡扫帚坞中的黄龙洞。传说南宋淳佑年间江西黄龙山有个名叫慧开的禅师来此登 山求雨,山后一石突然开裂,裂口犹如"龙嘴",汩汩喷出一股清泉 ,一时传说黄龙随慧开飞来,因而得名。
黄龙洞 是傍山垒石而成的假山石洞,确切地说,是一处独具风韵,明净清幽的庭院式园林。几经历史变迁,由佛寺变成道观 ,又由道观辟为仿古园,如今已建成以"缘"为主题的圆缘民俗园。
黄龙洞山门外,可见一块高4米,宽7米的"缘石",上书一个斗大的"缘"字,似在告诉人们:人生相逢尽在缘。
来 到山门,两旁有:"黄泽不竭,老子其犹"楹联一副,说明黄龙洞曾经是道家胜地,晚清"西湖三大道观"之一。山门内 新建的刘海戏蟾雕塑矗立在左侧水池中。右面是分别标明财缘,情缘,姻缘,文缘,仕缘,子缘的"投缘池"。
一座古 色古香的院落内,台上正在演出古典姻缘故事的折子戏,这就是著名的嬉缘。 由山门步入二门,便到了黄龙洞的 第二进游览区。内有以竹为主景的方竹园,园内新添锻铜打造的"黄龙童子"铜像一尊,正看一分为二,侧看二分为 四,生动活泼,造型有趣。
月老祠是黄龙洞的主景。祠内正中有月老塑像一尊,手执"婚书",神色和蔼,似在祈求天 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两旁有两幅壁画,左为明代才子唐伯虎点秋香的三笑姻缘故事,右为唐代状元郭元振牵红线选 宰相之女为妻的故事。
出了月老祠,就可看到安置在岩上的一只苍劲古朴的黄色大龙头,清冽的泉水,从龙嘴源源 不断地流入池内,叮咚作响。池旁石峰一座,朝龙头的一面刻着"水不在深",令一面刻着"有龙则灵",字体用草书 书写,龙飞凤舞,意态非凡。
游罢二门的景观,须走一段小小的山坡,上山可观赏另一主景----圆缘台。
黄龙洞原称“护国仁王院”,又名 “无门洞”、黄龙潭“。黄龙洞翠竹茂密,有刚劲挺秀的毛竹、竿细色 深的紫竹、矮茸可爱的菲白竹,以及罕见的形方带刺的方竹等等,品种颇多,株株吐翠。
因名“黄龙吐翠”。 在苔藤常绿的陡壁上,雕有一黄龙头,泻水入池。傍刻“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筑有“鹤止”“香雪” 等亭 榭,回廊飞阁,别具风格。近年辟有射箭、观灯、演出等娱乐场所,仿古园内,身着古装的乐工,在长乐亭
内弹奏古乐,悦耳动听。
清时,为杭城著名道观之一。
龙 井 问 茶
传苏东坡说 “下有万古蛟龙渊”,故名龙井。龙井、玉泉和虎跑泉,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龙井西边为 龙井村,环山特产西湖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而著名,赞为“四绝”、西湖茶叶以有龙、云、狮 、虎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为最,其中奥妙,唯去龙井品茗问茶。
故称“龙井问茶”。龙井四周,碧嶂千 绕,怪石林立,古木参天,松篁交翠,自然景色幽美。清乾隆南巡至此,题“湖山第一佳”五字,又命过溪亭 、神运石、一片云、龙泓洞、涤心沼、风篁岭、方园庵、翠峰阁为“龙井八景”(庵、阁已废)。
明人陈眉公 作《试茶》诗,有“龙井源头问子瞻”,“不到兹山识不全”的佳句。
龙井现为直径2米左右的圆形泉池,泉水经饮马桥,黄泥岭,出茅家埠流入西湖。龙井之水的奇特之处在于搅 动它时,水面上就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一样不断摆动,人们以为"龙须",然后慢慢消失。
这一奇观,引得游人 到此,乐趣倍增。
龙井风景优美,乾隆游江南时,曾手书"龙井八景"四字,即风篁岭,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 方圆庵,龙泓涧, 神运石,翠峰阁。风篁岭因其地多修竹而得名。
过溪亭在风篁岭下虎溪桥上。一片云在风篁岭上,这是一块高约 丈余,青润玲珑的巨石,因状似一片云彩而得名。神运石耸立在龙井泉畔,高五六尺,状似游龙。龙泓涧在风篁岭 南面老龙井处。涤心沼在一片云北面。
翠峰阁在碧螺峰上,清乾隆曾在阁后摩崖上题"湖山第一佳"五字。翠峰阁 和方圆庵早已塌毁。
满 陇 桂 雨
"满陇"又称满觉陇,位于南高峰与白鹤峰之间。自明代开始满觉陇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
今天,这一带的 路旁坡地,崖前涧边, 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长的达200多年,成为杭州赏桂花最著名的景点。每到金秋花开 时节,这里金桂飘香,道路两旁摆满了村民们临时搭建的茶座,游人在此品尝香甜可口的桂花栗子羹,一边打牌娱 乐,可以排遣往日工作的劳顿。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满觉陇是杭州产桂最集中的地方,每年金秋的西湖桂花节都在这里举行。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杭州的桂花已名闻中外。游"满陇桂雨",赏桂为主,如有余兴,前行至满陇深处,还可游览石屋,水乐,烟 霞三洞。
杭州人爱把满觉陇叫作桂花厅 ,其实桂花厅位于石屋洞旁,是"满陇桂雨"景观的一处主要建筑,入内小 憩可品尝桂花糖 ,桂花藕粉等杭州名点,给游人倍添赏桂佳趣。
阮墩环碧
位于西湖中一座绿色小岛。
"阮墩"即阮公墩。清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民工挖十 万四千多吨淤泥堆积而成。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为纪念他对浙江文化发 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绩,命名该岛为“阮公墩”。
由于泥土松软,不宜建造别墅,荒芜了百 余年。直至一九八二年,为开发旅游资源,在这面积8。5亩的岛上,增添1000多吨泥土,周围块石加固,基建二 百四十多平方米,有“忆芸亭”、“云水居”、“环碧小筑”,后又辟垂钓区、“环碧庄”形成颇具特色的“ 绿树花丛藏竹舍”的水上园林。
因岛外碧波粼粼,岛上草木葱葱,故名环碧庄,称为"阮墩环碧"。
阮公墩的特色是每年夏秋季举办的仿古夜游。夜游活动重现古代庄园的庄主和家人接待宾客的热闹场景。 节目每年更新,近年推出的有>一台节目。
待宾客在茅亭竹屋坐定后,一边饮茶,一边听曲,炎夏的 暑气的劳累顿然消散。
玉 皇 飞 云
玉皇飞云位于西湖之南。玉皇山海拔237米。唐称玉柱峰。五代改名育王山。宋曾名玉龙山、卧龙山、龙华 山,天真山。
明建福星观,供奉玉皇大帝,始名玉皇山。登上山巅,脚下云飞渡,三江之折,六和雄姿,忽隐 忽现,别有情趣,故名“ 玉皇飞云”。传说玉龙变成玉皇山,相连的凤凰山是金凤所化。晋人郭璞的诗句,“ 龙飞凤舞到钱塘”指此。
山间古迹众多,山腰有紫来洞、慈云洞,山顶福星观后有皇坛、藏经阁、天一池,白 玉蟾井等。现有公路直达山顶,新建的望湖楼、登云阁,更成为赏景佳地。近人代文豪郁达夫在《玉皇山》游 记中写道:“登高一望,西北看得尽西湖的烟波云影……;西南是之江,叶叶风帆……;向东展望海门,一点 异峰,两派潮路,气象更加雄伟。
”
"玉皇"是指玉皇山,民间传说是天上掉下的一颗明珠变成的,玉龙和金凤保护这颗明珠来到杭州,化作玉龙山 和凤凰山。明代,山下建福星观,又名玉皇宫,是道教供奉玉皇大帝的场所,成为晚清"西湖三大道观"之一。
玉皇 山因此得名。
从山下林海亭起,登山石阶有2600余级,盘山公路绕山两周半,长4公里多,可直达山顶。山顶最高处建有"登 云阁",登此阁,即云飞脚下,左眺钱塘江,右瞰西子湖,令游人有飘飘欲仙之感。
"玉皇飞云"即从此意境而来。
玉皇山的主要景观有:慈云岭造像,紫云洞,八卦田和七星亭。慈云岭造像在慈云岭南坡石壁间,后晋天福七年( 公元942年),吴越王钱弘 在此创建资延寺时凿山并建有造像7尊,居中是"西方三圣",西侧为菩萨立像,最外侧是 金刚力士。
慈云岭造像是五代时杭州规模最大的石刻造像,在时间上与唐代以前的北方石窟造像相衔接,在我国 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紫来洞位于玉皇山山腰,洞口以下有3个高度不同的洞室,洞中有洞,系" 西湖七大古洞" 之一。
洞前有假山花园,俯首古迹八卦田。八卦田在玉皇山南麓,相传为南宋皇帝躬耕的籍田。田曾八角形,被八 条田陌分成八块,中有一圆土墩,远望如"八卦",因而得名。在紫来洞上方有七星亭,亭旁原有清雍正年间设置的 七只大铁缸,排列如"北斗七星",以镇火龙,称为七星缸。
此外,玉皇山还有白玉蟾井和天一池两处著名古迹。白玉 蟾是一个宋代道人的名字,井围用白玉石砌成。天一池是清代修建的位于山顶的炼丹池, 四季不涸,堪称奇景。
云 栖 竹 径
云栖竹径位于西湖的西南方向,钱塘江北岸,五云山云栖坞里。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五云山上的五彩 祥云,常飞集坞中栖留,并经久不散,称“云栖”。
从云栖石牌坊进入,就可以看见石径幽窄,翠竹成荫,泉水叮咚的自然景色。漫步在竹的世界里,仰头不见日 光。
若即若离,别有情趣,故名为“云栖竹径”。竹径中央的青石板与两旁的卵石之间用黑砖相隔,相传,清代 康熙,乾隆二帝都曾来过云栖,当时以中央为御道,专供康熙,乾隆行走。竹径旁有洗心,三聚 ,回龙,悦性,皇竹,遇 雨等亭,还有碑亭一座,上有陈云同志题写的"云栖竹径"四字。
走完竹径,有一处云栖古寺,系宋乾德五年(公元967 年)吴越王国创建,净土宗第八祖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宏法师曾在此居住过,这些随这岁月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云栖寺旧址现为杭州市总工会工人休养院。
云栖竹径,向以清凉幽静著称,夏天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这里有树龄千年以上的枫香树,树干三人合抱,高近 40米,是西湖著名古树。霜降后,满树红叶如映日彩霞。 石板路两旁翠竹成林,漫步竹径衣衫俱绿,路边有一池 ,名“洗心池”,池水清凉透明。
清晨曙光升起,透过竹叶洒在路上,金色斑斑,几声鸟语,更显山色清幽, 竹径尽头古树成行,有亭可憩,有茶室可小坐品茗。这里远离闹市,风景优美,环境清静,确实是个疗养休息 的好地方。
云栖盛产茶叶,为杭州四大名品之一,附近有茶叶研究所,对茶叶的栽培、生产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云 栖、梅家坞一带因土质极好,适宜种茶,因此是杭州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每年出口量很大,誉满中外。
昔有云栖寺,竹林深处可闻钟磬声,初名“云栖梵径”。寺地尚存,旁有回雁峰、宝刀陇、壁观峰,均为 云栖六景之一。
盛夏到此旅游,更能领略其绿郁、清凉、寂静、幽雅之感。被誉为“湖山第一奥区”。现竹径 旁筑有陈云同志题书“云栖竹径”的碑亭和洗心亭,增添了人文景观。其自然景色之美,清人陈璨诗有“万 竿绿竹影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佳句。
吴 山 天 风
位于西湖的东南方向。吴山由延绵的宝月、娥眉、浅山、紫阳、七宝、云居等小山而成。当西湖还是与钱塘 江相通的一个浅海湾时,吴山和宝石山,曾是怀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
吴山近江,渔民在山上晾晒渔网,山名就 叫晾网山;春秋时期称吴山;山有伍子胥庙,又得名胥山或伍山;唐时多称青山;到了明代,为纪念正直敢言, 冷面寒铁的周新,在山上建起了城隍庙,奉周新为城隍之神,故杭州人俗称吴山为"城隍山"。
吴山高仅94米,然而景秀石奇,历来是文人雅集的地方, 成为西湖群山中最耐人欣赏的一座山。 入山后, 首先看到的是众多樟树,其中有棵宋樟,树龄已达800多年,是吴山中树龄最长的一棵。
旁有茶楼叫"茗香楼"。在吴 山品茶,其茶点" 蓑衣饼"是杭城一大特色名点,>中曾誉为"天下第一饼"。接着可去参观"先贤堂", 此处原为纪念隋朝医学家孙思邈的"药王庙",60年代辟为吴山书场,80年代又建为"先贤堂",也叫"蜡像馆"。
里面 展现了与杭州历史有关的28位历史名人的史实和史绩。 走出先贤堂,径直往山顶通道,道旁平地上有一组形态各 异的岩石,人们依它们的姿态分别取名笔架,香炉,棋盘,象鼻,玉笋,龟息,盘龙,舞鹤,鸣凤,伏虎,剑泉,牛眠,古称 巫山十二峰。
又因这岩石似十二生肖,俗称"十二生肖石"。
吴山的山顶上有一个"江湖汇观亭",因山处于钱塘江和西湖之间,故江和湖的景色都能"汇而观之"。东望钱 江如练,帆影点点;西瞰西子秀色。历历在目。
亭名取得恰到好处 。亭柱有明代徐文长撰写的楹联一副:八百里 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点明了“吴山天风”的意境。景名或源于苏东坡在此处刻石诗 中有“春风小院却来时”,“凭君说与春风知”的佳句。
在江湖汇观亭通往云居山的大道南侧有块平地,这就是三茅观遗址。清代有"三茅观潮"的景名。遗址旁的石 壁上刻有南宋教育家朱熹手书"吴山第一峰"五个大字。
古有“吴山十景”,并摩崖刻众多,紫阳山瑞石洞东面的宝石寺,内有三龛石窟,其中北侧一龛居中的石像 高1。
38米,即为麻曷葛剌像。"麻曷葛剌"为梵文音译,意为大黑天或黑神。元朝统治者把大黑天奉为军神,据说元 兵攻打杭州,曾受到南宋官兵奋力抵抗,后因大黑天显灵,才得以破城。瑞石洞北面有一感花岩,说的是唐代诗人 催护来吴山游春,曾向一年轻女子求饮解渴,第二年再来寻访时却不见女子,题诗"人面桃花"的故事。
宋代苏东坡 在吴山宝成寺赏牡丹,有感于崔护的诗,题写了一首>诗。明代,诗被刻在岩壁上,题名"感花岩" 。在感花岩南侧不远的石壁上,刻有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山"三个大字。
现吴山上建有极目阁、茗香楼。
遍植银杏、枫香、金钱松、香樟等,与“宋樟”为伴,新老交融,面貌一 新。恰如苏东坡所云:“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收起